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沈銘華 煤海深處的開掘先鋒(身邊的感動紀念建黨90週年)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0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沈銘華(右一)帶領綜掘隊在400多米深的掘進工作面解決技術難題。

  本報記者 徐運平攝

  【閱讀提示】

  他1994年大學畢業後加入煤礦掘進隊,17年摸爬滾打,17年掘進人生,憑著一顆對職業的忠誠之心,成功打造了寧夏第一支“萬米掘進隊”。他就是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棗泉煤礦掘進副總工程師兼綜掘隊隊長沈銘華。

  沈銘華,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棗泉煤礦掘進副總工程師兼綜掘隊隊長,一名激情勃發的優秀共産黨員,用忠誠和奉獻,在煤海深處吹響了高亢激越的先鋒號角,獲得了神華寧煤集團“勞動模範” 、“模範共産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佳職業道德模範標兵”、“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危難時刻,他是排頭兵

  “共産黨員就是要在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之時,豁得出去”

  煤礦掘進隊擔負著礦井開拓和工作面掘進的任務,是礦井生産建設的開路先鋒。棗泉煤礦“大傾角、多斷層、頂板軟、礦壓大”的複雜地質構造,讓每一步掘進充滿了困難和危險。“每天都在未知中探險,每步都在困境中前行。”沈銘華這樣總結煤礦先遣隊的工作。

  2010年2月的一天,沈銘華率隊在12209機巷工作面掘進時,突然遇到斷層。數不清多少次穿越斷層了,但這一次令他沒想到的是:斷層竟然長達616米,最大落差達9米,斷面堅硬,頂板鬆軟,巷道支護難,安全風險大,一旦頂板大面積垮落,就會機毀人亡。

  為安全穿越大斷層,沈銘華幾乎每天都奮戰在潮濕泥濘的掘進面,有時一連幾天不升井。檢測地質變化,收集地測數據,解決施工難題。隊員們三班倒,他是連軸轉。餓了吃一口隊友帶下來的班中餐,睏了靠著煤壁就地打個盹。大家看了心疼,勸他上井歇一天。他説:“越是艱難的時候,我們越需要在一起。”

  憑藉紮實的技術、精準的分析、科學的方案、高昂的士氣,經過126個晝夜的艱苦奮戰,沈銘華帶領工友終於衝出重圍,不僅安全穿越斷層,還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務,施工質量達到100%,實現安全零輕傷的最佳成績。

  “共産黨員就是要在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之時,豁得出去。”沈銘華以行動一次次踐行著自己的信念。

  技術改革,他是&&人

  “讓技術提升效能,而不是讓體力決定進度”

  參加工作17年,沈銘華見證了煤礦現代化建設的輝煌巨變,從原始的小煤窯炮掘到大型現代化自動化綜掘,讓他對“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論斷有著更深的感受。

  2008年9月,沈銘華帶隊在掘進過程中第一次遇到綜掘工藝大傾角切眼。他連夜加班,根據切眼煤量和拉力負荷,兩天時間設計製作出了“電耙子”,方便省力,不但保證了煤渣的安全運輸,還可以運送掘進頭需要的錨桿鐵絲網及其他大型工具。這一發明獲得了神華寧煤集團科技創新二等獎,並在礦區大傾角工作面掘進中普遍應用。

  “這其實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完全是因地制宜的靈感,卻減少了崗位定員,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掘進工效。科技創新並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處處都有創新。”沈銘華深有感觸。

  軟岩頂板支護是長期困擾礦井安全生産的“老大難”。沈銘華經過長期研究與實踐,提出了從革新工藝工具、改良材料、強化質量幾個方面同時入手的“一攬子”課題攻堅計劃,成立了“複雜困難巷道錨桿支護技術”攻關課題小組。一整套技術攻關“組合拳”,讓困擾了礦井多年的軟岩頂板支護難題迎刃而解,為企業每年節約近2億元的巷道維修成本,使全礦的基建和接續效率大大提升,使礦井安全高效發展邁上了快車道。

  沈銘華還首創了大傾角綜掘機爬坡工藝,綜掘機機載液壓前探梁設計。這些技術的革新不僅保障了掘進安全,還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勞動工效。他説:“打造現代化礦井,必須讓技術提升效能,而不是讓體力決定進度。”

  因為有了沈銘華這樣的技術創新領軍人,棗泉煤礦創造了令人稱奇的“棗泉速度”:攻克了“大傾角、多斷層、頂板軟、礦壓大”等複雜地質難題,短短4年,建成寧夏第一個千萬噸整裝礦井,打造了寧夏第一支“萬米掘進隊”。

  管理創新,他是有心人

  “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強制形成規範,規範形成習慣”

  管理創新,沈銘華是一個有心人。在井巷支護工作中,打設錨桿、錨索是安全生産的關鍵環節。他發現,巷道打設的錨桿、錨索總有個別出現質量問題,存在安全隱患。為強化支護質量管理,沈銘華推行了施工質量“實名制掛牌管理”。讓工人們在自己打的錨桿、錨索上挂上牌子,寫上自己的姓名和施工日期。誰施工,誰負責,實行支護質量周檢、月檢制度。綜掘隊副隊長劉程輝説:“以前誰打的錨桿沒人知道,也沒人監督。推行這項制度後,大家開始主動檢查自己打的錨索、錨桿質量。復查結果,百分之百的錨桿、錨索都符合設計應力,工程質量有了根本保障。”

  實名制掛牌管理在綜掘隊全面推開,所有的工作全部實行“實名制”,並建立了區隊、班組兩級明細臺賬,誰主管,誰負責,可追溯。棗泉煤礦綜掘隊施工過的22個近3萬米的掘進巷道裏,未出現過一起冒頂、片幫等工程質量問題。

  “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強制形成規範,規範形成習慣。”這是沈銘華的管理理念。管理出人才,一批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綜掘隊共有68人獲得了技能晉級,12人通過高技能人才評審,産生了2名“金牌員工”、6名“銀牌員工”和30多名“銅牌員工”。班長梁元元拿下巷道掘砌工和綜掘機司機兩項技師證書,一舉奪得神華技能大賽狀元。

  為了進一步提高掘進工效,沈銘華在管理機制上大膽創新。在全隊實行“定崗、定員、定責、定量”的“四定”考核細則,將月度掘進進尺分解到班組和崗位人頭,促使各班組苦練技術,優化施工組織,爭分奪秒提高當班工效。區隊月進尺從200多米提升至900米以上,開創了僅一支掘進隊就滿足千萬噸大礦生産接續的先河。

  “信念堅如鐵,人生才會立如磐石。”沈銘華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沈銘華
  • 頂板支護
  • 煤海
  • 綜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