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科院高能物理學家何澤慧逝世(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0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網友淘得的何澤慧院士1936年清華畢業照。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中科院資深院士何澤慧,因病于2011年6月20日7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錢三強逝世于1992年6月28日,這對“第二代居裏夫婦”(著名科學家居裏夫人的女兒女婿)的高足,在天堂裏團聚了。

  何澤慧1914年出生於江蘇蘇州,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三強的夫人。她曾和錢三強等合作發現了鈾核裂變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很大反響。她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上世紀50年代成功研製出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子核乳膠,建立了我國核試驗技術的基礎。她為開拓我國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實驗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她積極推動我國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開展,取得了重要成果。

  蘇州情緣

  她,曾在蘇州振華女子學校就讀12年

  後考入清華大學,62年後回母校重溫舊情

  何澤慧的外婆王謝長達創辦了當年蘇州振華女子學校(現為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父親何澄就是校董之一,他的8個子女都陸續送到振華就讀。出生在蘇州的何澤慧在她6歲的時候,就進入蘇州振華女子學校讀書,從小學一年級一直讀到高中畢業,12年的寒窗使何澤慧在這所“開明又開放”的學校裏接受了當時最先進的現代化教育,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理科和英語學習的基礎。

  也許是受家族的影響,何澤慧在中學時就喜歡上了物理。她的舅舅王季烈是清末民初的物理學著作翻譯家,對近代中國的物理學啟蒙和傳播有重要的影響和顯著的意義;何澤慧的表哥王守競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先後獲得康奈爾大學物理系碩士、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等學位,在量子力學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在振華女子學校課程中,中國傳統文化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女生們仍然要讀中國儒家經典《論語》、《孟子》。何澤慧在振華女校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濡染,從她“仁慈明敏”篆額的幾個大字看,蒼勁有力,有著很好的漢篆功底。

  學校裏至今還保存著何澤慧高中時代的幾篇作文:一篇是紀念亡友的悼文,一篇杭州遊記,一首記遊的律詩。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少女時代的何澤慧胸襟開闊,很重感情,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不管用何種文體表達,都理暢詞達,涉筆成趣。如《旅遊杭州記》一文中寫登北高峰所見所感:北高峰至矣。於是俯仰徘徊,縱覽六合,見夫天垂如蓋,日懸如燧,眾山斷續環拱,如礪如拳,川海縈回,若帶若線。東海、錢塘、天目、武林諸勝,亦無不歷歷在目焉。1932年,勤奮努力的何澤慧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系。

  1994年10月22日,一個秋日的黃昏,一位身穿灰色衣衫的老奶奶走進了蘇州第十中學。市十中退休教師秦兆基撰文回憶道:“(她)邊走邊問,穿過中心教學區,來到了學校的西花園。她環視了一下園內的景色:小山、亭子和聳立在水池之中的假山瑞雲峰,似乎在溫習什麼,尋找什麼。略微遲疑了一下,就沿著一條環繞中心草坪的道路,走過去,又走回來。在花園西北邊的一座紫藤架旁停下來,端詳著路旁一塊摩崖石刻,彎下身子,伸出手去撫摸,辨認上面鐫刻的文字。石刻蓋上了些青苔,但字跡仍能依稀辨認得出。石塊頂部的篆刻和後邊的題款是:仁慈明敏壬申級訓何澤慧篆……”經過一番交談,大家這才弄清楚了這位老人就是這塊石刻的篆額者何澤慧,振華女子中學十中的前身壬申級的畢業生。壬申年,正是公元1932年。 本報記者 顧秋萍

  作者:顧秋萍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何澤慧
  • 居裏夫婦
  • 鈾核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