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村民辦事 網絡“跑腿”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06: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雲南富寧,一個96%的面積為山區的邊境縣,卻能為當地群眾提供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網絡便民服務。山區百姓辦事,不用再大老遠地去“看人臉色”,通過“農事e網通”網上辦公系統在村裏就可以辦了。

  這個農村信息化項目,拉近了政府與群眾的心理距離,更明確了責任主體。富寧縣借助信息手段,實現了面向民眾的政府職能轉變。

  日前,雲南富寧縣那平村玉林小組村民許玉芬騎了8公里摩托車來到村委會,申請特困戶醫療救助。她把材料交給大學生村官文書祎掃描後,不到10分鐘就騎著摩托車回家等結果了。“許玉芬的事,7天就會有結果。”那平村黨總支書記呂祥義説。

  去年10月起,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依託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站,建立“農事e網通”:群眾辦事時只需將申請書、戶口本、身份證等資料掃描上傳至網絡,通過網上辦公系統就可實現“事在村中辦”。

  覆蓋縣鄉村三級

  “除了結婚領證等要親自到場,村裏幾乎把農民要辦的事包圓了”

  富寧縣境內96%是山區,居住著6個少數民族,農村人口占94%。目前,全縣還有236個自然村不通公路,93個自然村未通電話。

  據富寧縣常務副縣長楊秀祥介紹,富寧農村群眾辦事難,以剝隘鎮那良村委會未標村小組為例,縣裏到鎮上是70公里,鎮裏到村上約80公里,村委會到村小組還有20多公里,其中不少是晴通雨阻的砂石路。農民到縣裏辦事“兩頭黑”不説,有時還“找不到門、遇不見人”。

  去年,富寧縣研發了“農事e網通”系統,依託縣鄉村三級服務站,將電子政務服務延伸到農村。去年11月,“農事e網通”在全縣農民服務站和涉農部門推廣,目前全縣已有104個村委會有了站點。“代辦員將掃描好的材料加蓋電子印章後才能上報,電子印章的密碼由村級負責人掌管,保險著呢!審批後,再以郵寄、定期派送或鄉鎮打證發送等辦法,把證件或錢送到農民手上,做到辦事不出村!”負責“農事e網通”開發維護的縣電子信息管理局局長周招祥説。“除了結婚領證等要親自到場,村裏幾乎把農民要辦的事包圓了。”呂祥義説。許多農民納悶地説:“現在辦事真奇怪,連根線都不用!”

  據新華鎮新興街道黨總支書記林姜介紹,“農事e網通”運行以來,社區已辦了129件事,時間普遍節省一半以上;以前農民進城辦事的花費沒了;還不用受一些素質低的辦事人員氣了。

  有網絡給村民們“跑腿”,太省勁了!

  ——那平村黨總支書記 呂祥義

  改變審批服務方式

  “該辦的事沒辦,有關部門的提醒短信就會找你了”

  “農事e網通”改變的只是主管部門的審批服務方式,不改變其審批內容和審批權限,不需要集中定點辦公。記者在新華鎮便民服務中心看到,這裡十幾個窗口都空落落的,有些“門前冷落車馬稀”。“以前,特別是趕街時中心裏人頭攢動,如今群眾的事在村委會和社區就可以報批了,中心的飯碗就沒了”。鎮長杜卓春笑稱,“以後中心打算只留3個窗口,其餘的改造成‘農事e網通’的服務後臺。”

  一些幹部説,“農事e網通”解決了各級“服務中心”前期投入大、運行成本高、佔用人力資源多、推行難度大的問題。

  網絡“跑腿”節省了時間,但事情要真正辦的高效,還要看公務員們是否勤快。富寧專門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各部門、鄉鎮“一把手”為成員的“農事e網通”建設領導小組,縣委先後2次、縣政府3次專題研究推進。不僅領導重視,各服務中心還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不僅有服務指南、辦事須知、工作流程圖、制度牌、辦事員崗位牌和辦事登記冊,對於公開服務項目、辦事流程、監督電話、辦理時限和收費依據標準等也有明確規定。“縣裏紀檢監察部門還&&不定期明察暗訪,有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甚至啟動問責。”楊秀祥介紹,“辦理事項都有嚴格的程序和時限要求,該辦的事沒辦,有關部門的提醒短信就會找你了。”

  “農事e網通”的背後,是很高的辦事效率和嚴格的督察制度,只有黨委、政府高位推動、持續推進,“農事e網通”才不會亮紅燈。

  ——富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楊秀祥

  山區鋪網推廣

  “最怕的就是網速慢”

  其實,“農事e網通”之所以效果好,還是富寧縣“電子公文交換系統”的基礎打得牢。2008年底,富寧就建起了覆蓋各鄉鎮、部門的網絡辦公系統,文件接收傳送、擬稿、核稿與簽發、單位內部和單位之間的公文處理全部在網上流轉。如今該系統已有用戶2400多人,近29萬個工作項在網上都可進行。據富寧縣委組織部馬正良部長介紹,在“電子公文交換系統”的基礎上,縣財政去年投入145萬元,為全縣104個站點配齊了所需的硬體設備,還包括每年30萬元的網絡租用費。“‘農事e網通’所需辦公空間小,站點建設成本低,運行和維護簡單的優勢很明顯。”

  目前,富寧縣每天通過“農事e網通”為群眾辦事100件以上,全縣已累計為群眾辦實事5000余件,為群眾節約花費80多萬元。今後隨著3G站點覆蓋面擴大和業務擴展,“農事e網通”每天將為群眾辦事300多件,全縣每年將為群眾節約花費2000萬元。

  呂祥義説:“最怕的是網速慢的問題。”據了解,由於在山區鋪設網絡費用高、成本回收慢,電信企業對推廣“農事e網通”還有些顧慮:一個村可能20年也收不回成本。故而,從今年6月份起,富寧縣預計再投入640萬元,建設基站12個,架設光纜161公里,建成80個有線和20個3G站點,為“農事e網通”加油提速。

  文山州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認為,“農事e網通”為加強和創新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管理工作,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文山州已決定在全州推廣“農事e網通”,雲南省有關部門也決定在25個邊境縣(市)推廣“富寧模式”。

  讓網絡為群眾“跑腿辦事”,是邊境地區社會管理創新的生動實踐。辦好“農事e網通”,也是新時期密切黨群關係的寶貴探索。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委書記 李 培

責任編輯:劉潔

熱詞:

  • 農事e網通
  • 跑腿
  • 辦事難
  • 網絡辦公
  • 搜索更多 農事e網通 跑腿 的新聞 更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