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大愛仁心鑄醫魂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05: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于維漢(右一)生前在農村調研克山病。

  資料照片

  【閱讀提示】

  他三十二年如一日,堅守在克山病防治一線,解除了千萬患者的病痛,病區群眾稱他是“百姓的教授”、“百姓的好醫生”。他就是我國克山病防治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于維漢。

  他的眼窩很“淺”,沒搶救得了老鄉,他哭;一杯一杯喝著老鄉遞上來的祝福酒,他也哭。他的心很深很廣,不僅揣著對克山病這個農村“瘟神”的恨,更裝著對1.24億多農民的愛。

  如今,時光已將他的聽診器永久封存,也封存了一部長達50年的克山病防治史。但無論是松花江畔知名醫科大學的校園裏,還是東北某一個偏僻屯子裏,人們都不會忘記他那高大的身影和寬厚的靈魂。人們不斷地談論起“百姓的教授”、“百姓的大夫”……

  他叫于維漢,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也是老鄉眼中最可親的“于老疙瘩”。

  向病魔宣戰

  克山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這種病驟然發作,發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病人常常在數小時或一兩天內死亡,曾經被視作東北農村裏的“瘟疫”。

  1953年,31歲的哈醫大副教授于維漢,來到黑龍江省北部克山病重病區克山、北安、德都、富裕等縣搶救克山病患者。但在當時,控制和消滅克山病對於醫學界而言是一項新課題,也是難題,於是他決定在病區呆下去,直到發現病因,驅走病魔為止。

  1958年12月31日,于維漢在克山縣北合村果斷地把100毫升葡萄糖和一個劑量的冬眠1號注射到一名重症克山病病人的靜脈裏,心慌的農民臉上露出了笑容。此後使用這種通用療法,急性克山病的治愈率由30%提高到95%,是克山病防治史上一大突破。在長期防治實踐中,于維漢還找到服用毛地黃治療慢性、亞急性克山病的方法。經臨床治療,75%以上的患者心力衰竭可得到控制。其後,他又總結出服用毛地黃和改善膳食結構的結合療法,隨後又闡述了微量元素、蛋白質、維生素等與克山病的關係……

  給窮人看病

  于維漢在克山病區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痊癒的患者,還留下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2010年11月17日,88歲的于維漢去世,消息傳到富裕縣、克山縣等曾經的克山病區,許多老鄉拿著他的照片痛哭失聲。

  克山病其實是個“窮病”。克山病很少發生在城市,越是偏遠邊疆地區,越會發生,發病的都是一輩子呆在貧窮地區的農民。于維漢,這個從小家境優越、出身大城市的大學教授,成了一個專門給窮人看病的大夫。

  “這個教授一看就很特別,往老鄉炕上一坐,拿起餅就吃,端起大碗就喝,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從1966年起跟隨于維漢的哈醫大二院心內科教授關振中説,于維漢不是農民,卻仿佛和農民有著天生的血脈聯絡,看不得農民受半點兒苦。他堅持到病人家中、炕頭去看病。由於身材高大,常常是跪在炕上搶救病人。

  由於長年在農村,于維漢和老鄉們像兄弟姐妹一樣隨意、親近,也成了老鄉們的“于老疙瘩”,在東北話裏,老疙瘩是兄弟姐妹裏最小的一個,也是最受疼愛的一個。

  老百姓是天

  在於維漢眾多弟子的眼中,老師幾近完人;在外國友人的口中,于維漢是一個“接近神一樣的人”。“病人把希望和生命都交給了我們,我們必須盡到一個醫生的責任。一個好醫生是在病人的身邊成長起來的。”關振中猶記得于維漢説的這一番話。

  幾十年前的一個冬天,一群哈醫大的學生到克山縣實習,下了火車,趕牛車接他們的是一個穿著羊皮大衣、戴著狗皮帽子的老大爺。一路上,學生們跟老大爺搭話,有的問今年收成怎麼樣,有的問今年雪大不大,等別人一介紹,才知道這個老大爺就是早已聞名的于維漢教授。

  幾十年後的今天,在一個鴉雀無聲的會場上,一群80、90後的年輕人抑制不住內心激蕩而熱淚盈眶,他們聽的正是于維漢的事跡報告會。這是于維漢和兩代青年的交集,也同樣激勵了兩代年輕人。

  關振中記得,于維漢曾經自語:“我一生和農民有深厚感情,和黨有深厚感情。”

責任編輯:劉潔

熱詞:

  • 大愛
  • 農民
  •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