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遵義:“絕地逢生”寫新篇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9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遵義會議會議室(資料照片)。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于1月17日結束。這次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從而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共産黨,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紅軍長征的轉捩點,也是中國革命的轉捩點。新華社發

  新華網貴陽7月26日電(記者朱國賢、周之江、王麗)這是生死攸關之際。

  1934年底,湘江戰役,空前悲壯,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為3萬多人。進入貴州境內,紅軍面對40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兵力懸殊為長征以來之最。

  這也是命運轉折之機。

  1935年1月,中央紅軍強渡烏江後,智取遵義城,中共中央隨即召開為期3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中國革命的命運之舟歷經曲折後,終於峰迴路轉、絕地逢生。

  遵義會議“絕地逢生”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著遵義兒女不斷開拓創新、勇攀高峰,續寫新的偉大篇章。

  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

  “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

  慘烈一戰,並沒有讓中國革命走出危局,蔣介石佈下重兵,等候紅軍北上。何去何從?從湘南通道到黔北黎平,毛澤東等與“左”傾領導者一路爭論。1934年末至1935年初的3周內,中央連續召開了通道會議、黎平會議和猴場會議,採納毛澤東的建議,決定放棄去湘西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道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並確定了西渡烏江的行動方針,並排除了李德的軍事指揮。

  烏江,自西南向東北斜穿黔地,是長江上遊南岸最大支流,全長千余公里,集中落差2000余米,堪稱天險。站在橫跨烏江的江界河大橋上,從263米高處眺望下方,絕壁如刀,湍流似箭,滔滔大江,滾滾而去。

  當地古來即傳:“橫走天下路,難過烏江渡。”

責任編輯:杜卓

熱詞:

  • 遵義會議
  • 四渡赤水
  • 中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