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孫若風: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構成文化建設新格局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6日 1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中國網絡電視臺推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網上系列談”活動,邀請國家發改委、司法部、文化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及專家分別從經濟、民主法治、文化、社會等方面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並與廣大網民進行在線交流。該活動由中宣部宣教局主辦,中國網絡電視臺承辦,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文明網、光明網、中青網等百家網站共同參與。

    6月16日,網上系列談活動舉行第三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文化篇。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孫若風、廣電總局辦公廳主任兼信息中心主任吳保安、新聞出版總署産業發展司司長范衛平、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山做客中國網絡電視臺,圍繞我國文化建設發展情況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的提問。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孫若風在訪談中講到,文化建設形成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兩大分野,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文化發展的最大變化,也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最大成果。它們一個是長江,一個是黃河,構成了文化建設的新格局。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兩輪驅動,也是當前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基本戰略。

    孫若風指出,文化體制改革的思路,就是把計劃經濟時期掌握在政府部門手中的文化資源區分兩種,能夠進入市場的進入市場,成為市場主體,在市場中生存發展,做大做強,滿足人民群眾的選擇性文化需求,這部分是文化産業。關乎文化民生但又是市場失靈的部分,則由政府承擔起來,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權益和文化生活質量,這部分是文化事業。

    這是文化建設的一次勞動分工。新興的文化産業從政府包辦的文化事業中分離出來,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公益性文化事業也因此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兩條腿穿在一個褲管裏,誰也走不動,分開來,就能邁開大步。實踐證明,只有進行這樣一次分工,才可能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實現文化産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以這樣的分工為基礎,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在各自領域又有進一步分工,蘗生出眾多的公共文化服務門類和文化産業門類,形成新的橫向分工,公共文化服務延伸觸角,文化産業延伸産業鏈,形成新的縱向分工。

    孫若風還表示,分工和專業化是勞動生産力提高的條件,也是文明進步的動力。從更大背景看,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的分工,是當今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一系列重大社會分工的一部分。它是共産黨領導的一場偉大的文化變革,是當今中國最重大的文化創新,體現了黨在文化上的執政為民和對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擔當。

    從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的分工出發,在發展文化事業過程中,堅持政府主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通過惠民工程,讓文化資源和服務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和社區傾斜。在促進文化産業方面,搭建政策法規、技術、信息、人才、展示交易和投融資等平臺,提高文化産業整體實力。事業與産業有分工也有協作,二者互補互動,顯示了當代文化發展的張力。

    最後,孫若風講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文化産業的分類推進,極大地解放文化生産力。這幾年,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建成基本構架,文化産業發展迅猛。當然,與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仍有差距,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在裂變中産生的能量遠沒有充分顯示出來。文化工作者有信心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責任編輯:張曉濤

熱詞:

  • 孫若風
  • 文化建設
  • 系列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