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制度創新 破解民辦教育瓶頸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5日 05: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制度創新,破解民辦教育瓶頸(專題調研

——民進中央考察團在江西調研民辦教育發展

記者 吳齊強

江西服裝學院突出“技術+藝術”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本報記者 吳齊強攝

  5月9日至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率民進中央考察團一行,在江西省新餘、上饒、南昌三個城市,就“完善制度環境、促進民辦教育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

  考察期間,考察團實地考察了10所民辦學校和幼兒園,並與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地市的負責人,民辦學校、幼兒園負責人和教職員工等座談。

  【關鍵詞】

  國民待遇

  呼喚公辦、民辦教育同等法律地位,積極落實民辦教育的“國民待遇”

  “小新餘,大職教”,是調研組成員邊調研邊趨於一致的感覺。 新餘總面積3178平方公里,人口115萬。這樣的規模,按照中國地級市的標準,是非常小的,與許多縣級市相倣。

  “新餘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工業化率達57.1%,城市化率達58.5%,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新能源科技示範城 。”

  新餘市副市長萬筱明介紹,新餘堅持“以教育培養人才,以人才支撐産業,以産業帶動發展”的思路,現有民辦教育機構207個,民辦職業教育在校生66998人,佔職業教育學生總人數的87%。

  小新餘創造的大職教奇跡, 讓調研組成員普遍感到“深受教育,深受啟發”。

  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和平説,“想不到經濟欠發達地區,民辦教育如此有規模,從新餘現象看到一種精神,同時也看到一種無奈。”

  不僅在新餘市,在隨後的上饒玉山縣、婺源縣,南昌市的調研中,地方領導和校長們呼籲最多的,也最無奈就是“ 國民待遇”。

  調研情況表明,民辦學校平等法律地位的三個支撐點,即稅、費的平等待遇、土地與建設政策的平等待遇、教師身份的平等待遇落實問題。

  “歧視性政策應該有所改變”。江西太陽能科技職業學院董事長張亢説,“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儘快明確民辦高校的法人屬性,將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定性為‘民辦事業單位’,依法落實其應享受的平等政策待遇。否則完全靠學校自身滾動發展,經濟效益和辦學質量難以兼顧,壓力十分巨大”。

  幾乎所有的教師代表發言中都呼籲,“儘快確保學生、教師享受與公辦高校學生、教師同等的權利。例如,公共財政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要覆蓋民辦高校學生,要將民辦高校的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納入國家有關獎勵和表彰的範圍等。”婺源紫陽中學的教師汪海濤動情地説,“我渴望早日真正享受到人民教師稱號的尊嚴和體面”!

  記者了解到,不少民辦學校的教師在社會保障(包括五險一金等)、學習進修、業務培訓、職稱評定、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社會活動等各方面均無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教師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從幼兒園到大學“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現象十分普遍。

  部分民辦學校代表進一步提出,學生在民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理應得到他們在公辦學校同樣的財政資助,學生在民辦學校中接受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政府也應適當給予公共財政資助。

  嚴雋琪指出,當前全國都處於轉型的關鍵期、重大的戰略機遇期、改革深入的攻關期,這必然會反映到教育領域。教育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同樣也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將為民辦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各級政府要提高認識,特別是要增強頂層設計,認清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都是公益性事業這一基本屬性,民辦學校的教師、學生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學生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應該把促進民辦教育發展作為政府應有的工作職責。

  【關鍵詞】

  保障體系

  明確法人財産權,把民辦教育真正納入國家公共教育體系

  花團錦簇、草木蔥蘢、小橋流水……從新餘到上饒再到南昌,如同花園一般的校園,讓調研組一行格外興奮。

  在調研組的詢問下,江西藍天學院董事長于果直言不諱,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許多運作機制並沒有得到法律和政策的真正保障。如出資人的合理回報,影響了民間資本出資辦學的積極性。此外,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各類顯性和隱性政策歧視依然存在,嚴重影響和擠壓了民辦高校的生存環境和民間資本進入的信心。

  于果的擔憂代表了民辦教育界的聲音。

  如何破除民辦教育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把民辦教育真正納入國家公共教育體系,解決公共教育資源(政治與體制資源、財政資源和其他物質資源)如何適度扶持、在哪些方面去扶持、如何扶持民辦教育的問題。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長、民進上海市委會副主委胡衛,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秘書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文源和一些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

  調研組和地方負責人、民辦學校投資者、管理者、教師等廣泛交換意見,大家意見趨於一致。

  胡衛認為,為了使民辦學校永續經營,應通過制度設計,鼓勵非營利的民辦學校設立教育基金,一方面,用於接受個人和單位定向或不定向對教育的捐款,另一方面,學校的結余也能轉入基金。通過基金會的運作,不斷吸收社會對教育的投入,擴大學校的財力,壯大學校的物質基礎,以確保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儘快明確民辦高校的産權政策,規範民辦高校資産的注入、流轉和變更,保障民辦高校正常運轉以及資産的保值和增值。”

  “完善民辦高校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儘快實現由投資者控制的單邊治理模式向法人共同治理模式的轉變,嚴格限制投資方隨意干預民辦高校的辦學行為,為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提供內部制度保障。”

  ……

  一條條中肯的建議就是一顆顆對中國民辦教育火熱的心,就是大家對改變現狀急切的期待!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應該善待民辦教育,要為民辦教育的發展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建議江西省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先行先試,首先在民辦教育法人屬性和教師待遇這兩個關鍵政策上取得突破,為全國民辦教育改革提供範例。”羅富和強調,如何破解這個瓶頸?恐怕還是按照30多年來中國改革發展的模式,自下而上、由地方到中央。

  【關鍵詞】

  自強創新

  民辦教育只有探索一條不同於公辦教育的道路,生命力才能真正得到體現

  “凡是有電子廠的地方,就有渝州學院的學子”,這是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董事長楊名權的自豪。

  調研組一行在4000平方米的廠房裏穿梭,參觀可以容納4000學生實訓的四大實訓中心,近年來,學校培養了10萬名學生,分佈全國各地。

  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的發展是江西省民辦教育的縮影。

  在一個經濟欠發達的中部財政“窮省”,通過政策先導,激活民間辦學,不僅擴展了地方教育事業新的成長空間,而且為區域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後勁,成為與北京、陜西並列的民辦教育“三強”之一。

  成就斐然,困惑猶存。江西省在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方面取得了成果和寶貴經驗,同時也面臨種種新要求和新挑戰。

  調研中,南昌市和新餘市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給調研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調研組一致認為,江西的民辦高校面向開設的專業多是公辦學校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大多是市場急需的技術、技能型高中級實用人才,不僅為江西省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同時也為江西勞動力輸出培養了新一代骨幹力量,對推動區域、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羅富和在調研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教育改革成功的標誌,就是各級各類學校中,有一批最好的學校是民辦學校,並建議江西省在適當時機開展分類管理試點。嚴雋琪馬上贊同這個説法並強調一定要通過切實措施改善辦學條件,在全社會營造更加濃厚的尊師重教的氛圍。

  胡衛指出,民辦教育只有探索一條不同於公辦教育的道路,辦出特色、辦出個性,走差異化、品牌化的道路,民辦學校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得到體現。

  張鐵明説,要破除“加大教育投入就是加大公辦教育投入”觀念,防止公共財政和政策“公辦化”的極端傾向,確立民辦教育也是公共資源配置應該傾斜的公益性民生事業一部分的認識。

  王文源認為,應該堅持民辦中小學教育的差異化發展戰略,全國各地民辦中小學發展不同程度地存在“公辦民辦同質化”、“民辦中小學校之間的同質化”問題,江西省在“十一五”期間,民辦普通高中表現出(學校數、招生數、在校學生數)“三減少”現象值得關注,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推動實現民辦中小學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的問題。

  嚴雋琪指出,民辦教育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計,是吸引社會資本、開闢教育經費來源的舉措,是推動教育改革的催化劑,也是社會建設的抓手。在頂層設計上,要把社會資本引向公益性事業,尤其是教育事業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方針。同時她認為,民辦學校應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樹立“百年樹人”的責任感,以學校長期發展為追求,在推進現代化學校制度方面勇於探索、加大改革,辦出活力、辦出特色、辦出信譽,規範制度,成為“公益文化”的弘揚者,唱響公益性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