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追尋90載波瀾壯闊 感受青年使命擔當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5日 04: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追尋90載波瀾壯闊 感受青年使命擔當(追尋)

——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大型主題活動“追尋”速寫

新華社記者

“追尋”遼吉黑小分隊在向四保臨江紀念碑獻花後,揮旌出發。

  本報記者 王漢超攝

  核心提示

  歷史激蕩青春。在迎接建黨90週年之際,人民日報社開展“追尋”主題活動,組織青年學生尋訪紅色足跡,重溫黨的光輝歷程,感悟新一代歷史責任。通過“追尋”活動,青年學子經歷了一次難忘的心靈之旅,收穫了一份獨特的人生體驗,光榮傳統和堅定信念在“追尋”中傳承。

  青年者,國家之魂,民族的希望。

  90多年前,生長于國家積弱積貧之時的中國青年,苦苦探索著救國救民的道路。

  90多年後,沿著先輩們走過的足跡,一批青年學子踏上追尋之旅,重溫中國共産黨90年光輝歷程,思考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

  從5月初到6月初,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昌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8所高校的90名大學生,參加了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大型主題活動“追尋”。

  一個月來,大學生們組成9路小分隊,分3批出發,前往上海、浙江、江蘇、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西、廣東、海南、四川、重慶、貴州、山東、河南、安徽、陜西、甘肅、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天津、河北、北京等25個省區市,進行參觀、學習、體驗。

  追尋,重溫理想

  求知,探索;尋訪,傳承;採擷,收穫。一部部鮮活的黨史、一個個曲折的故事、一張張靈動的面孔,為大學生搭建起追尋路程與信仰、感悟奮鬥與犧牲的橋梁。

  彎腰低頭,京津冀小分隊的隊員們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冉莊地道戰遺址狹窄矮小的地道中艱難前行。“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讓他們連連讚嘆。

  儘管汗水直流,吉林大學的徐明動情地説:“先輩們所擁有的條件太有限了,但卻創造條件,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業績。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創造價值,才能不辜負擁有的好環境!”

  舉起右手,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和四川大學的10名同學在陜西延安棗園中央大禮堂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

  四川大學的喬磊説:“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能夠在延安重溫入黨誓詞,是我莫大的榮幸,同時,也讓我更加清晰地感覺到肩上的擔子和承載著的使命。”

  追尋,感受擔當

  取代書本文字的,是活生生的實物和革命前輩的真情流露。

  鴨綠江畔,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烈士賈衍起犧牲時和身體牢牢凍在一起的步槍,震撼了遼吉黑小分隊的隊員們。那場在天寒地凍之時展開的戰役,先後打退了國民黨軍3個主力師的4次進攻。

  南京大學的胡伯彥不禁感慨:“我是學大氣科學的,知道零下40攝氏度是什麼概念。在缺乏棉衣及各種補給的情況下,還能戰勝強敵,這種精神意志是驚人的。”

  “看到這把槍的時候,我感受到一種擔當。當年,戰士們奮勇在前,爭先恐後,他們是把自己當作使命中最重要的齒輪。這對我們今天啟發依然很大。我們這一代人也要勇於擔當,為祖國的強大盡己所能。”南京大學的姜夢研也深深被這把槍蘊含的精神感動……

  狼牙山下,易縣西山北鄉石家統村。大學生們簇擁著81歲的老黨員閆德書,傾聽歷史的訴説。17歲入黨,一輩子為黨的基層工作勤勤懇懇奉獻的閆老,説起自己的事跡時,輕描淡寫。

  謙虛的態度讓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喬夢偉深受觸動,細心的她還發現老人褲子上打的補丁:“到什麼時候都要艱苦奮鬥,而不能居功自傲,老人家就是‘兩個務必’的最好寫照!”

  追尋,思考責任

  先輩們的義行壯舉、理想信念,不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更蘊含著對後繼者的期許。

  1919年9月16日這個日子,賦予了一座普通青磚院落特殊的歷史意義。正是那一天,以周恩來、鄧穎超為代表的20名進步青年在這裡組成了革命團體覺悟社,開展進步活動,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周恩來還為覺悟社起草了《覺悟的宣言》。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大四學生劉森即將大學畢業,他記住了覺悟社成員“青年齊努力,攜手做先驅”的誓言。“在這裡,我觸摸到一種責任。”劉森説,“這種責任讓我感覺到動力,有了這種責任平時常説的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就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承諾。”

  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的朱德同志故居裏,木架床、麻布帳、條桌木椅、桐油燈盞……一如當年。少年朱德就是在這裡立下了遠大志向。

  “革命先輩自覺承擔起民族大任和歷史使命,他們的人生選擇,值得我們青年去思考,面對充斥著大量物質誘惑的社會該做出怎樣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朱德同志放棄高官厚祿,千里尋黨選擇革命道路的經歷,讓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尹中南深有感觸。

  追尋,沒有終點

  大別山、孟良崮、西柏坡……一處處見證歷史的勝地,屹立在那裏,用無言的靜默述説著紅色記憶。

  難忘的經歷,讓南開大學的奎潮寫下了一番感悟:“今天,多姿多彩的中國就是黨的歷史的延續,明天更加美好強大的中國就是我們黨一直追求的信仰,黨的信仰與情懷在時間上連綿不斷,從未更改,並將一直延續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的追尋沒有終點,因為我們黨追尋的步伐還在前進,並愈發矯健。”

  追尋,沒有終點。追尋,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許多通過報紙和網絡了解“追尋”大型主題活動的大學生們表示,這樣的活動可以加深當代青年對黨史的認知和對黨的熱愛之情。

  “‘追尋’活動為我們大學生創造了在實踐中學習黨史的新契機。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一定積極參與其中,感受那紅色激情,收穫那真切感動。”浙江大學學生郭騁真誠地説。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追尋
  • 90載波瀾壯闊
  • 青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