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慶雲陽構建和諧庫區大縣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0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三峽庫區第一移民大縣、農業大縣、勞務輸出大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重慶雲陽縣的“標簽”。“標簽”背後,是雲陽發展中的重重困難。然而,來到今日依山面江的雲陽新縣城,看到濱江公園裏歡唱紅歌的老人、登雲梯上散步健身的青年和現代化校園裏文明禮貌的孩子,又難將所見所聞與那些“標簽”聯絡起來。

  雲陽縣委書記李洪義認為,“一個地方要大發展,必須得有精氣神。”3年來,雲陽將社會管理和改善民生擺在重要位置,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為目標,著力打造和諧庫區大縣。

  化解社會矛盾 幹群擰成一股繩

  2009年起,雲陽啟動了“民生面對面”活動,表示“什麼問題都可以提!”“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去年8月,鳳鳴鎮陳園村的秦安平反映,村邊的道路年久失修,很多都成了斷頭路。縣裏知曉情況後,馬上部署調研解決。當天下午工作組開進陳園村,4天后通達工程開建,2個月後便竣工,3000多名村民從此告別出行之苦。

  通過開展“民生面對面”等一系列活動,雲陽的幹部們找到了科學決策的依據,許多政府工作的背後都能看到群眾參與的影子。

  此外,雲陽還從基層選聘了8000多名調解員,建立起552個民間調解組織,築起化解社會矛盾的第一道屏障。2010年,雲陽社會矛盾化解成功率達到95%,各類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6%,一大批信訪積案得到妥善解決。

  大力改善民生 百姓得到真實惠

  移民搬遷後,原有工業體系幾乎喪失殆盡。百業待興之際,雲陽一方面主動對接江蘇、山東、重慶九龍坡等地,幫助移民異地就業;另一方面利用庫區特惠政策資源優勢,積極招商引資。此外,雲陽還面向移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年共有2.3萬移民告別失業,移民家庭“零就業”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為教育培養好留守兒童,雲陽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雞蛋牛奶計劃”和免費午餐進校園、組織“愛心媽媽”和“代理家長”結對幫扶……

  就業、教育、扶貧、養老、基礎設施建設……雲陽緊緊抓住直接關係百姓利益的問題,促進民生改善。平安鎮雙坪村的向詩軍説,“有政府幫忙,農民越來越富裕啦!”

  提升市民素質 文明進步看得見

  庫區搬遷後,大量移民和農民涌入雲陽新縣城,佔了20萬常住人口的絕大多數。對城市的文明秩序和生活習慣,他們一時間還難以適應。

  讓新縣城更文明宜居,不僅能增強百姓的幸福感,也能提升城市軟實力,有利於開放發展。2009年,雲陽推出“全民素質教育”工程,通過舉辦“市民素質講壇”、“市民夜校”、“政務禮儀講座”等,讓市民從衣食住行等小事做起,學習文明禮儀。

  中小學校是雲陽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陣地。雲陽縣除了專門編訂教材增設課程,在校園裏通過墻報、展板、廣播等宣傳以外,還舉辦了“學做家務盡孝心”、“學會感恩謝親人”、“家長文明論壇”等活動,將文明禮儀之風延伸至家庭。

  2009年,雲陽提出要拿下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重慶市環境保護模範縣“三塊招牌”,開展了“三創”活動。“人人都是城市主人,個個都是管理主體”,幹部群眾的幹勁和熱情被激發出來。“三創”過後,雲陽縣城更加宜居,基礎設施功能更趨完善:人均綠地面積達17.72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42.2%,步行不超10分鐘便能來到一座公園……市民們驕傲地説,縣城就是我們漂亮的大客廳!

責任編輯:韓淩默

熱詞:

  • 構建和諧
  • 留守兒童
  • 城市軟實力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