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週刊]人物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2日 1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3a2e957a447d4bf19371d3830120012d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濛:麗江衝突

  “中國短道速滑隊集體被挨揍!”週二淩晨兩點多,冬奧會冠軍王濛發出了一條微博。因為就在兩個小時前,正在雲南進行夏訓的中國短道速滑隊剛剛與麗江古城的巡防隊員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衝突,多名隊員受傷。然而關於衝突發生的原因,王濛和她的隊友們卻與當地警方各執一詞。短道隊的説法是吃完飯正準備回去,可保安見了她們,不但蠻橫清場,而且上來就是一腳,還給了一警棍;而麗江警方則稱,是短道隊酒後滋事,擾民在先,鬥毆在後。如今,孰是孰非,似乎還難以判斷,但是,王濛等人在衝突之後的表現在本週卻已經成了輿論的眾矢之的。據公安相關人員介紹,王濛等人在接受公安機關處理時極不冷靜,還口口聲聲説:“你知道我是人大代表嗎?我們都是世界冠軍嗎?”

  梁實:第15次高考

  梁實,44歲的他不是陪考的家長,而是第15次邁進高考考場的考生。1983年,16歲的梁實第一次參加高考,名落孫山。後來,他輾轉各地打零工,修過機械、砍過木材、做過服裝生意,也賣過電視機,唯一不變的就是邊打工、邊復習、邊考試;如今,梁實已有了自己的公司,一兩百號員工,衣食無憂,但是早就不需要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的他卻還是選擇繼續參加高考,屢戰屢敗但從不放棄。本週,梁實和自己的兒子一起邁進考場。有人説他是現代版的范進,也有人説他是在作秀,而梁實自己説,他這麼做只是因為“高考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夢想”。

  杜女士:艱難的還款

  家住南京的杜女士恐怕怎麼也想不到,去銀行取錢,明明存摺上只有三千,可銀行卻給了3萬。而更令她想不到的是,想把多給的錢退回銀行,竟是如此艱難……

  銀行工作人員:一會,一會,好吧。(記者:我們馬上要趕回去)大家都是趕時間的,我們這邊也有事情。

  銀行工作人員:領導已經在來的路上了,他馬上就到。

  杜女士:我現在積極地想把錢給(銀行),他現在不解決問題,他不要,那叫我怎麼辦啊?

  兩次退款都被敷衍在門外的杜女士,無奈之下只好報警求助,可當她在民警的陪同下第三次來到銀行時,這錢竟還是沒能退回去……於是,杜女士只好將錢暫時存放在派出所。而銀行直到晚上發現賬面現金不對,這才著了急,兵分兩路連夜追款。事後,本不指望銀行致謝和道歉的杜女士卻還是想和銀行負責人見個面,説出她的建議,“工作發生差錯不要緊,但要誠懇地對待每一位儲戶,不要把熱心的儲戶拒之門外。” 

  紫荊女俠:為慈善 博出位

  一襲黑色低胸緊身衣,頭戴紫色眼罩,這位穿戴頗有些神秘色彩的香港女子自稱“紫荊俠”。十多天來,她一直以如此裝束出位、刻意蒙面的形象不斷行動,向香港九龍區籠屋等地的貧困居民派發糧食或現金;同時,她還希望自己的行動能引起更多富豪的效倣,呼籲社會名流都能將政府派發的6000元港幣主動捐贈給需要的人。本週,這位“紫荊俠”在接受媒體的文字採訪時如此解釋自己的行善舉動:對於香港目前貧富懸殊,貧民沒有很好保障的現實,她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政府注意,同時也讓政府拿出更多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而針對有人批評她是故弄玄虛、甚至動機不純,她則坦承:“我承認,我是搏出位,但不是為自己搏,化身性感女俠,是為慈善而博。” 

  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白岩松點評本週新聞人物

  看著本週的人物回顧,讓我想到了今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題目《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今年44歲的梁實參加了15次高考,一次又一次的高考都以落榜的結局成為過去。而今年如何,前途未卜。面對他的堅持,很多人用嘲諷的語氣來評價,然而梁實自己卻説,不是為改變命運,而是為了圓夢。或許高考在他的人生中終將成為過去,但過程卻不會過去,他的人生因此有了一些不一樣的色彩。或許尊重他個人的選擇,該是我們的態度;而速滑隊在麗江與當地保安的衝突也終將會成為過去,但一切又都不會過去,事情的真相還有太多的疑點,或許我們也不該輕易地下結論。但是衝突雙方是不是也都該有真正的反思呢?

 


  白岩松:走進《新聞週刊》選出的本週人物,對於她,法網冠軍已經成為過去。雖然她已經在開始備戰溫網了,但是她奪冠所引發的熱潮卻註定不會輕易過去。

  記者:李娜正在前往伊斯特本參加16日的比賽,新的挑戰已經開始

  李娜:感謝大家的支持,有壓力才有動力

  【法網頒獎典禮】

  ”下面有請冠軍,中國選手李娜“(法語)”

  解説:幾天前法國巴黎,中央球場上響起的歡呼和掌聲,都屬於這位湖北姑娘李娜。這次勝利,讓她成為第一個奪得大滿貫單打冠軍的亞洲選手,同時還獲得120萬歐元的鉅額獎金。

  李娜:感謝所有的贊助商,感謝場上的球童,他們很辛苦,非常感謝,感謝組委會,當然也要感謝我的團隊,你們工作很辛苦。

  解説:沒有誇張的慶祝動作,也沒有衝上看臺的狂喜,在電視前數千萬人的注視下,李娜感謝了自己的贊助商和團隊,以及所有支持自己的人。細心的觀眾發現,在比賽中沒有佩戴任何飾品的李娜,卻在頒獎前第一時間戴上了自己代言的手錶。她再次向人們證明了,自己不僅是出色的運動員,更是一位與贊助商和媒體保持良好關係的職業化選手。 

  【領獎後的休息室】

  (和教練擁抱)謝謝你,邁克爾

  莫滕森:也謝謝你,我太為你驕傲了,你打得太棒了

  李娜:終於到休息室了,不可思議的兩周,打出了不可思議的比賽,生活從此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我知道在中國有多少人關注這場比賽,這個數字肯定很巨大,他們現在肯定高興極了。

  從李娜進入半決賽起,媒體就已經把她所有的經歷進行了放大,曾經的性格叛逆、出言不遜,在成功後都成為了“獨特個性”的表現,她的時尚穿著、與丈夫的婚姻故事,甚至是胸口的紋身,都被拿來大做文章。當李娜捧起獎盃發表感言時,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幾家門戶網站都已將這她放到了首頁頭條,各大報紙的標題更是千奇百怪。李娜在那一天取代其它一切話題,成為國人關注焦點。

  李娜:看起來如何?(你看上去很不錯)

  李娜:6點半我得先參加新聞發佈會,然後得去埃菲爾鐵塔那邊拍照,大概一共需要3個小時吧

  工作人員:你沒問題吧?

  李娜:如果還能得大滿貫,就算每天都這樣我也願意

  今天晚上我們也要跟著你拍

  今天?今天不行,今天是私人時間

  解説:本週,李娜出席了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的宴請,這也是李娜計劃內僅有的公開慶祝活動,她婉拒了回國慶功的邀請,而是留在國外,為6月20日在倫敦開幕的溫網進行備戰。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手捧獎盃的李娜在巴黎埃菲爾鐵塔前的照片,並配文稱,在法網決賽時觀看電視直播的9500萬中國人足以構成一座閃亮的“金礦”。而接下來的溫網比賽,更是讓李娜今年的代言費有望達到2億元人民幣。

  李娜:我想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兩周後的溫網比賽,所以我現在沒有時間回國,我會在溫網結束後再回去。如果我溫網沒有打好,也許人們就把我忘記了。之前澳網結束後,當我回到中國的時候,很多人來找我,所以我現在只想和我的團隊一起享受這個過程,盡力備戰溫網比賽。

  解説:她是不折不扣的職業球員,她有經紀人,有自己的團隊,更是在法網比賽前,換掉了一直指導她的教練--丈夫姜山,轉而聘請了丹麥人莫滕森。性格強硬的李娜,似乎一直掌握著主動權,而成為職業化球員後,所有費用都要自掏腰包。她自己也坦言,勇往直前的動力,來自於獎金。

  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網球專項記者 劉壯:他們承擔的壓力非常大非常大,身邊這些人都是在指望你,你贏了怎麼都好辦,你輸了呢 連輸幾次之後,贊助商可能就沒有耐心了,所以你説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

  解説:李娜的輝煌戰績,讓本就一片喧囂的“職業化”與“舉國體制”之爭再次升溫。然而,李娜自己卻在賽後多次強調,自己並不是所謂“絕對市場化”的成功,並且對曾傳出不和的網管中心表示感謝。

  其實特別想感謝就是孫晉芳主任,因為我覺得沒有當初她的改革,可能現在也不會有我們這樣的成績

  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網球專項記者 劉壯:實際上 ,無論像李娜也好 鄭潔也好,這些人能夠走上單飛,可以説當年的舉國體制,幫了他們絕對的忙,因為他們的家庭,實際上經濟狀況都比較貧窮

  原中國網球國家隊教練 王越:比如説李娜這種,到能夠收穫的季節,大概我們估計要300萬到500萬人民幣。這個東西是成材率非常非常低的,13億人出一個李娜

  李娜:的確,在第一位中國運動員贏得大滿貫之後,我想會對中國的網球事業有一些推進。中國不像瑞典那樣有那麼多頂尖球員成長起來,但我依然相信中國網球會越來越好。

  白岩松:李娜在法網上的奪冠留給我們的感動、震動和思考,卻不是一個世界冠軍那麼簡單。或許在更多的改革面前,正如李娜奪冠之後所説的那樣,希望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贏得屬於自己的大滿貫。

責任編輯:劉一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