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篳路藍縷外交路——記新中國對外關係開啟歷程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1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熊爭艷)美國東部時間5月20日下午,紐約曼哈頓,聯合國總部大會廳。

  一場中美軍樂團聯合音樂會隆重舉行。首次走進聯合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奏了《歌唱祖國》為音樂會“壓軸”。

  激昂的樂曲在這裡回蕩,難忘的歷史在這裡流淌……

  40年前,同在這個大會廳,中華人民共和國邁出重返世界的關鍵一步: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大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而這個東方大國邁向世界舞臺的起點,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在正確分析戰後國際形勢的基礎上,黨制定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和指導原則。

  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先後提出“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方針。

  “前兩條方針,使新中國在外交上掌握了戰略主動權,不受過去屈辱外交傳統的束縛,肅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和影響,在政治上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外交關係。‘一邊倒’則明確宣佈新中國將聯合蘇聯,站在國際和平民主陣營一邊。”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説。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衝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新中國以獨立自主的嶄新面貌屹立於世界,這就為結束百餘年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新型外交關係創造了前提。

  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開國典禮剛剛結束,如織人流中,一批騎著自行車的人並不顯眼。他們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外交使者,以這樣樸素的方式,將毛澤東當天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及周恩來簽署的新中國第一份外交公函,送往各國舊駐華機構。

  隨後20個月,新中國迎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底,新中國已與20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提出了建立新型國際關係的主張。1953年,周恩來在北京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出現在國際舞臺是在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上,中國與蘇、美、英、法一道,討論了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參加這次會議,也是中國通過大型國際會議爭取和平協商解決重大國際爭端的首次嘗試。

  日內瓦會議期間,中美代表還就雙方公民回國問題進行了接觸。這次會面在國際聯盟大廈的一間會客室舉行,談判僅進行了15分鐘。儘管如此,它仍是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先聲,也為日後兩國關係的改善埋下了伏筆。

  1955年,中國參加在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這是中國走上國際政治舞臺進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開啟了新中國同亞非國家廣泛交往的大門。

  面對西方持續的封鎖,中國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團結合作,相互支持,形成了兄弟般的友誼。

  在一些大國斷然拒絕援建坦讚鐵路的情況下,仍處於經濟困難時期的中國,毅然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歷時6年、耗資9億元人民幣建成了這條“東非交通大動脈”。“這是對當時非洲大陸風起雲涌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曾連任三屆非洲統一組織秘書長的薩利姆艾哈邁德薩利姆説。

  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關係的惡化引發了中國外交格局的重大變動,中國逐漸走上同時與美蘇兩個大國對抗的道路。爭取“兩個中間地帶”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任務。

  中國一方面積極支持亞非拉等國家的反帝反殖民主義;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同西歐和日本的關係。周恩來曾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出訪亞非歐14國,亞非領導人也頻頻訪華。1964年中法兩國克服了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異,實現建交,震動了世界。

  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已成為國際舞臺上一支公認的獨立力量。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的發展也為中國調整外交戰略提供了契機。此時,中美關係從表面看沒有出現任何鬆動,但兩國最高領導人卻各自以獨特的方式,謀局布子,著手調整戰略態勢,為打開中美關係大門做準備。

  1972年2月,尼克松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標誌兩國開始走上關係正常化的道路。

  30多年後,曾以周恩來總理助理身份參與尼克松訪華活動的熊向暉,翻著一份泛黃的美國新聞處電報回憶道,尼克松訪華受到“美國人民壓倒多數的支持。兩黨所有的政治領袖實際上都和尼克松總統一樣,具有同中國重新建立聯絡的願望。”

  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西方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先是中英關係由代辦級升格為大使級,而後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中國還與聯邦德國、澳大利亞等建交。1972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同外國建交最多的一年。

  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已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建立起正常的外交關係。中國外交取得的成就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不僅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中國外交活動的舞臺,而且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準備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聲 音】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誕生,是20世紀國際關係史上的一個創舉,對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半個世紀以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受了歷史的考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關係的重要準則。在人類社會進入新世紀的今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胡錦濤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中國外交
  • 新中國
  • 對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