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飛揚青春,綻放希望田野——記大學生“村官”黨員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1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的話:這是一群特殊的大學生,他們放棄城市生活,投身山野鄉村,開啟新的人生;

  這是一群特殊的“村官”,他們懷揣現代知識,結合當地實際,矢志富民強村;

  這是一群特殊的共産黨員,他們傳承優良傳統,夯實執政之基,演繹魚水情深。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目前,全國已有20多萬名大學生到農村任“村官”,其中進入村“兩委”班子的約有2.6萬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有1500多名。

  作為新時期“知識青年”中的佼佼者,大學生村官黨員群體更加堅定在農村鍛鍊成長的理想抱負,更加自覺地選擇把人生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們紮根基層、服務群眾,他們腳踏實地、幹事創業,他們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短短幾年時間,大學生“村官”黨員用真誠換得信任,以智慧開拓天地,創造了優秀的業績,受到群眾的歡迎,書寫出無愧於組織、無愧於人民、無愧於人生的時代新篇。

  磨意志、長本事,鄉村另有廣闊天空

  80後、大學生——這批特殊的青年黨員能不能適應農村的艱苦、會不會有心態的落差?當初,很多人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他們。然而,大學生“村官”黨員用一個個實際行動證明,他們不比前輩們差,在農村照樣可以磨練意志、增長本事,尚不發達的鄉村為他們打開的是另一片天空。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裏去大有作為。”2008年畢業于長江師範學院的周曉琳,懷著這樣的夢想,報考了重慶市大學生村官,被選派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漢葭鎮鎮南村,2009年擔任該村黨總支書記。

  彭水是個“老少邊窮”縣。“小周,好好幹,有啥子事我們給你‘紮起’!”每次村黨員大會,老黨員們對周曉琳説的最多的就是:“你要好生利用你的知識,帶領我們村致富,多增加些收入!”簡單幾句話,寄託無比期望。

  剛到村,周曉琳便揣著民情日記,帶著暖民之心,頂著大太陽走家串戶,了解民情民意。短短一個月,她就接觸群眾2000余人次。“李前菊:兒子殘疾、貧困、低保戶,幫助發展一個致富項目;楊仕順:50年黨齡老黨員、大兒子去世、貧困,落實低保,節日慰問……”很快,周曉琳的民情日記已經厚厚一大本。看到村民田間勞作,她也會挽起袖子,跟著一把種子一把肥料一瓢清糞地幹。村民見了直翹大拇指:“城裏妹兒不嬌氣,難得!”隨著工作的深入,村民對她的稱呼也悄然變化,從開始的“小妹兒”到後來的“周助理”,再到現在的“周書記”,周曉琳的“官銜”越來越“大”,與村民的心也越貼越緊。

  鎮南村山高地遠,住戶分散。為宣傳落實新農合、林權改革等政策,周曉琳經常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動員、登記。一天下來,腰酸背疼、四肢無力。但從這些苦和累中,城里長大的周曉琳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什麼叫農村、什麼叫基層。

  村民高成素為給患有先天嚴重腦疾的孫子治病,背上沉重的債務。周曉琳第一次到她家時,高成素愛答不理。後來才得知,原來高成素是想“吃低保”但沒“吃”上,對村幹部有怨氣。於是,周曉琳再次上門耐心解釋低保評選標準及辦法,並帶去了從鎮民政辦為她家申請的大病困難救助表。後來,高成素逢人便誇:“莫看周支書一個小姑娘,心眼好,人不錯!”

  為讓有困難的群眾及時找到村幹部,周曉琳要求每位村幹部固定在村委會值班,並且把星期二定為書記接待日。同時,將村委班子成員的電話全都印到連心卡上,發到村民手中。一天,無兒無女、腿腳殘疾的五保老人任正明病了,鄰居趕緊給周曉琳打電話,她第一時間聯絡車送他到醫院,還墊付了500元車費和門診費。等任大爺病好了,對周曉琳開始直接叫“小女兒”。類似親人的稱呼,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當好群眾的貼心人,群眾才會把你當親人。

  “從象牙塔到田埂頭,是一個挑戰,更是跨越。”很多大學生“村官”黨員説,村民的淳樸感動著、激勵著他們,村民信任的眼神就是他們堅持和前進的動力。

  村莊小、舞臺大,平凡崗位不凡業績

  小小村莊,地方不大,卻也是個“五臟俱全”的大社會,為大學生“村官”黨員們提供了絕好的實踐舞臺。在這片人生的舞臺上,他們充分發揮著自己的知識才幹,將所有的潛能激發出來,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高旭彬,2007年畢業于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井岡山大學。畢業時,有著江西省學聯主席經歷的他,曾有機會到上海工作。但得知組織上有大學生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時,內心經歷一場激烈的鬥爭:“在大城市固然能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但經過幾年基層鍛鍊,也許會有更大的發展。”最後,他放棄了去上海工作的機會,報名參加了大學生村官考試,成了山西清徐縣馬峪鄉東馬峪村的村黨支部副書記。

  剛到東馬峪,很多村民不明白大學生“村官”是做什麼的,以為就是上面派來抄抄寫寫的。為了儘快融入,高旭彬多次走訪老黨員和群眾,每天挨家挨戶吃派飯。漸漸地,他們把高旭彬當自家人了。他也從中深深體會到:要當好“村官”,首先得當個村民。

  很快,他了解到全村2839人中就有200多人跑運輸,但由於缺乏統一管理,養車戶之間惡意競爭。為此,他四處諮詢取經,提出建立運輸隊的想法。結果,10多天裏沒一家響應,有的甚至冷言諷語。面對困境,他開始對工作有些迷茫了,沮喪地向老支書訴苦。“農民不願出頭,但願意跟風,你的想法好,我支持你!”老支書一句話,讓他重新拾回了信心。

  於是,高旭彬&&拿出了自己兩個月的工資和幾個年輕養車戶組建車隊。成立半個月後,大家一算賬,每輛車收入多了1500元。村民們賺了錢,懷疑跟不屑一掃而光:“大學生有頭腦又吃苦,這樣的‘村官’,我們服氣。”

  東馬峪村是傳統的葡萄種植區,以往卻常因收購價低,上好的葡萄爛在地裏,村民增産不增收。為葡萄找銷路、幫村民增收入,高旭彬跑到清徐縣城、太原、榆次等地了解市場,發現同樣的葡萄,超市裏的價格要比外面高很多,需求量也大,便萌生出把葡萄賣到超市的想法。

  他馬上聯絡鄰村的紙箱包裝企業,用高於市場價收購葡萄。村民們很不理解,紛紛議論“這小高又在折騰什麼”。接著,高旭彬把收購來的葡萄裝進印有“清徐葡萄、皇家貢品”字樣的包裝盒裏,給鄉里一個已佔領太原超市的葡萄大戶供貨。就這樣,東馬峪的葡萄順利地賣到了城裏的超市,第一次就賣了1萬斤,價格也從原來的每斤2元賣到了6元。村民們拿著分紅的錢個個笑開了花:“大學生‘村官’就是本事大!”

  在東馬峪的一年多裏,高旭彬帶領村民實現了從惡性競爭到良性合作的雙贏轉型,從傳統的農産品銷售到打造精品農産品銷售渠道的轉型。這實實在在的“兩招”贏得了村民的支持。2008年底,村“兩委”換屆時,高旭彬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闊思路、謀發展,爭做創先爭優先鋒

  清晨的陽光中,在湖北孝昌縣鄒崗鎮香鋪村的田間阡陌上,人們常能看到一個年輕人,跨著輛舊自行車迎風駛來。一路上,田間勞作的村民、門口散步的老人、準備上學的孩子,不斷地叫著:“小喻書記”,他也熱情地一個個打著招呼。這個群眾熱情稱呼的“小喻書記”,就是香鋪村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喻峰。

  “大夥要想富,必須學技術。”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後,喻峰制定了全村黨員幹部群眾實用農業技術和工作技能培訓計劃,並利用村遠程教育平臺,為村黨員宣講3次,播放各類遠程課件20多課次,提高大夥兒增收致富的能力,讓大家靠“技”致富。

  村民夏軍東養殖黃鱔近4年,由於受技術制約,年年虧損,不得不準備低價轉手。喻峰得知後,立即為他找來一厚沓黃鱔養殖方面資料。但夏軍東根本信不過這個毛頭小夥,婉拒了他的建議。雖有些失落,但喻峰沒氣餒。他上網查資料,找專家諮詢,還通過全省村官QQ群求援,最終説服夏軍東到“亞洲鱔魚養殖第一鄉”的仙桃市張溝鎮“拜師學藝”。還真管用,學成歸來的夏軍東轉虧為盈,明年還準備擴大規模。如今,一提起“小喻書記”,他便豎起大拇指:“那絕對是我們的好幹部!”

  “創先爭優,就要創爭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來。”為壯大香鋪村的特色産業,喻峰聯合部分村民成立了全縣第一家集太子米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專業性合作社——孝昌縣香鋪太子米專業合作社,並被大家選為理事長。為了合作社的發展,他苦學法律法規、農業合作社發展等知識。目前,合作社已有網絡農戶16戶,擁有太子米基地近300畝,預計全年可實現利潤收入3.5萬元,使合作農戶人均增收300多元。

  新思路給力新農村建設。在喻峰的努力下,全市首個村級網站宣傳服務陣地——湖北香鋪網于去年11月開通,香鋪村開始用網絡這個新媒介,宣傳村級工作、精神風貌、新農村建設等各方面的新鮮成就。

  2010年,香鋪村被農業部評為“中國特色村”。“要知道,全湖北不過兩個村入選。”這讓喻峰頗感自豪。

  “是黨員就要&&創先爭優。”對很多大學生“村官”黨員來説,打開思路、帶民致富就是創先爭優最好的切入點。人們看到,不論崗位如何、不管辛勞幾多,大學生“村官”黨員們以村為家、立足崗位,唱響了一首首動人的爭創新曲。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大學生
  • 大學生村官
  • 黨員
  • 紅旗飄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