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聯部首次向境外媒體開放 與媒體人交流尖銳問題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1日 01: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10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向境外30多家駐京媒體開放。中聯部大廳角落裏的三星堆青銅人像讓“中國共産黨的對外交往工作圖片展”透出濃重的歷史文化氛圍。中新社發 杜洋 攝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電 題:中聯部裏來了外國媒體人

  中新社記者 郭金超

  4年前,時任中聯部副部長的張志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曾表示“中聯部舉辦開放日是第一次但不會是最後一次”。4年後的今年6月10日,中聯部用行動又一次兌現承諾:一群外國媒體人走進位於北京昆玉河畔的復興路十八號院,經歷一次特殊的採訪。

  當日,中聯部首次面向境外媒體開放,邀請外國媒體記者參與座談並參觀中共黨際交往歷史圖片展。“中共90年的歷史太豐富了,這個圖片展應該更大一些。”巴聯社記者馬蘇德薩塔爾汗站在人頭攢動的展區面前“抱怨”説。

  受場地限制,在境外30余家媒體的近40名記者和20余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外籍員工面前,中聯部為記者們佈置的圖片展場地略顯擁擠。“等一會兒人少後,我會再仔細看一下,尤其是斯諾拍攝的中共早期的照片。”《華盛頓郵報》記者瑞凱德對中新社記者説。

  一年前來京工作的瑞凱德對中國並不陌生。他説,早在1985年他就到過中國,並在香港生活了5年,但這是他第一次走進中聯部。“中共的部門越來越開放,昨天我剛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的發佈會提問,今天又來到這裡。”

  在他身後,馬蘇德薩塔爾汗擠在展板前仔細看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會見孟加拉國人民聯盟主席謝赫哈西娜時的照片。“這是今天唯一與南亞相關的圖片。”他表示,這也是他最關注的一張。

  對於記者的“抱怨”,中聯部發言人黃華光解釋説,展覽規模雖不大,但能反映中共90年曆史的一個脈絡。

  被擠在人群之外的俄新社記者卡申表示,今天來這裡最想了解中共的政黨外交在中國外交中的作用。

  “我發現中共與朝鮮勞動黨之間互動較多,相比之下,與韓國政黨之間交流較少。”韓國KBS電視臺記者樸晉范説,他最想了解將來中共與韓國政黨之間的交往。

  “無論是中國共産黨,還是我本人,對從事國際新聞報道的記者都懷有特殊的感情。”中聯部副部長艾平在座談會開場白中説,從中共初期領導人瞿秋白在1920年作為記者赴俄進行報道,到上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斯諾的《西行漫記》,新聞報道對中共和世界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積極作用。

  艾平就記者關心的中共黨際交往中的問題與這些外國媒體人做了面對面的交流,其中不乏尖銳問題。“艾平部長談到的中共與其他政黨的交往情況非常真實,開放,令人印象深刻。”《紐約時報》記者萬墨柯表示。

  當今,中共與世界關係愈發緊密,國際社會對中共的關注度不斷上升,“如果想深入了解今日中國,我想這個鑰匙就是了解中國共産黨,要想對今天中國的事情作深入報道,也離不開對中共活動的報道。”艾平説,“希望記者們更多地報道中共,中聯部也願意為大家的報道工作提供積極的支持和服務。”

  “我將在我負責的《今日世界》欄目中製作一個片子,將今天活動的情況告訴觀眾。”作為製片人的樸晉范説。(完)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中聯部
  • 境外媒體
  • 尖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