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艱苦奮鬥奠基業——記全面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0日 05: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長春6月9日電 (記者王曉明、張曉松)長春一汽的紅旗文化展館陳列著一個銹跡斑斑的大鐵架子,粗糙的夾具,純手動的控制柄。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工人就是用這樣的簡陋設備生産了早期的紅旗轎車。

  “在這個裝配臺上兩個班一天只能生産一輛車,我們就是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79歲的一汽老職工於豐年説起這段往事感慨萬分。

  艱苦奮鬥,白手起家,一汽的創業史正是社會主義建設史的縮影。

  重工業幾乎為零,輕工業只是少量的紡織業,人們日常用的是“洋釘”“洋火”“洋油”,全國鋼鐵産量如果分配到每個人手裏僅夠打一把菜刀……這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發展水平的真實寫照。當時中國國力之弱、民生之苦可見一斑。

  “解放前,我父親給外國人開過汽車。我自己也修過汽車、開過汽車,但那時都是外國車。”于豐年回憶道。

  1956年,于豐年將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批解放牌卡車駛出了裝配線。

  在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上,那一年同樣也是不同尋常的。中國已在較短的時間裏,實現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經過執行“一五”計劃後三年多的實踐,黨對於蘇聯經濟建設中的缺點和問題也有所了解,黨的領導人開始思考和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在1956年4月《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豪邁地發出號召。

  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正是在這一方針下,隨後召開的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産力變為在新的生産關係下保護和發展生産力,全黨和全國人民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産力,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八大以後,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場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嚴重經濟困難和複雜環境下,中國人民奮發圖強,艱苦奮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工業建設奇跡和科學技術奇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1964年10月16日15時整,我國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上空閃過一道強烈亮光,驚天動地的巨響之後,巨大火球轉為蘑菇雲沖天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東方巨響”震驚了世界。這是黨和政府重視科學技術、果斷決策的結果,也是凝聚著廣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辛勞的結晶。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中央就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果斷決定發展以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兩彈一星”為核心的國防尖端科學技術。1962年11月,中央成立專門委員會,統籌全局,協同攻關,大大加速了研製進程。

  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也投身到“兩彈一星”的研製中。

  繼1964年原子彈研製率先實現突破後,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爆炸,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在國防高科技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我國石油工業、化學工業、電子工業、機械工業等領域也獲得了長足進步,農業生産得到很大改善。

  北京“十大建築”、紅旗汽車、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矮稈水稻、南京長江大橋……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黨帶領人民白手起家,用汗水和智慧創造出一個個人間奇跡。

  大慶、大寨、紅旗渠……在那個極端困難的年代,黨鼓舞人民不怕困難、團結一致、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在與自然災害和物質匱乏鬥爭中形成的鮮明的時代精神,直到今天仍然鼓舞人們奮勇前行。

  “鐵人”王進喜當年率隊到大慶打出的第一口井“薩55井”,今天還在産油。王進喜的徒弟許萬明經常來到這口井旁,回味著“鐵人”那句曾經感動無數人的名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鐵人’雖然離開我們40年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財富讓子孫後代受用不盡。”許萬明説。

  那個時代給我們積累的財富,不僅是物質的,更有精神的。

  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我國國民生産總值和財政收入分別比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了幾倍、十幾倍的增長,初步建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談到這段歷史,黨史專家、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周金堂指出,這些成就的取得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初步的物質基礎。

  正是在這一基礎上,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幾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現在,在一汽使用的最新裝配臺上,一個班一天就能生産5輛車,精度更高,質量更好。“國慶60週年閱兵車就是在這上面生産的。”于豐年自豪地説。

  于豐年的一生見證了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而他一家三代的不同經歷更折射了這一偉大成就給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如今,于豐年的孩子也買了汽車。

  【聲音】

  “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鄧小平

  “‘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不僅使我國的國防實力發生了質的飛躍,而且廣泛帶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協作的科技隊伍,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開拓前進、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量。‘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壯舉。”

  ——江澤民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艱苦奮鬥
  • 社會主義建設
  • 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