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務院批復黃浦盧灣兩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 設新黃浦區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9日 0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圖為2010年3月10日拍攝的上海市黃浦區的外灘建築群。

  下圖為2011年5月7日拍攝的位於盧灣區的中共一大會址。

  新華社記者 裴 鑫攝

  核心提示

  上海市黃浦盧灣兩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近日獲國務院正式批復。

  黃浦、盧灣兩區合併,設立新黃浦區後,能否優化資源配置,壓縮行政成本?又會對區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一個是紅色狂飆的起點——中國共産黨一大會址所在地,一個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外灘所屬區,上海盧灣、黃浦兩區濃縮了幾代老上海人的情感、記憶乃至人生。

  而就在今天,兩區並行的歷史,就此改寫。

  上海市黃浦盧灣兩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近日獲國務院正式批復。8日,上海市召開會議宣佈了國務院批復的方案。黃浦、盧灣兩區將“撤二並一”,建立新的黃浦區。

  這是黃浦、南市合併,浦東、南匯合併之後,上海的又一次區劃調整。這一在上海“心臟”處施行的“手術”,無疑牽動甚多、影響深遠。那麼,上海市中心城區合併,意義何在?

  擴容,為了開拓發展空間

  調整後,新的黃浦區面積將達20.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0.9萬

  6月8日,剛剛走出會場的一位政府官員,向記者簡單透露了兩區合併的進展:負責過渡階段的“聯合工作黨委”已經成立,負責展開接下來的“撤二並一”相關程序與工作。各相關方案有望在月內陸續敲定。

  盧灣、黃浦,均屬上海傳統意義上的中心城區。外灘、南京東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園等上海著名地標都在此塊區域,2010年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也坐落在這一區域的臨江地帶。

  兩區發展勢頭一貫強勁,金融證券、現代服務、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等産業優勢資源聚集明顯。但與周邊的上海徐匯區、閔行區乃至隔江相望的浦東新區相比,位於中心城區核心區域的兩區管轄範圍相對狹小、發展受限也是事實。

  黃浦面積為12.49平方公里;盧灣東臨黃浦區,與浦東新區隔黃浦江相望,面積為8.03平方公里。調整後,新的黃浦區面積將達20.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0.9萬。兩區的合併,重點解決了中心城區的發展空間問題,相當於聯手做了一次擴胸運動。

  整合,有利産業優化提升

  “黃浦、盧灣合併,並非單純的區域擴展,而是功能性的突破。”

  兩區合併後,一個最直接的觀感,就是黃浦江從行政區劃上更加貫通了。

  黃浦、盧灣兩區,同處黃浦江邊,具有相同的“沿江概念”。合併之後,可以使沿江規劃的實施更加整體劃一。

  從地理上來分析,兩區合併,還將帶來“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東路與剛剛度過110歲生日的淮海中路商業街兩大著名商業中心街區的南北輝映,現代商業能級有望得到提升。

  按經濟學者沈晗耀的説法,兩區合併,將幫助上海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CBD(中央商務區),通過重新規劃佈局、政策調整、功能突破,産生新的生産力。

  黃浦、盧灣的合併,更大的意義在於産業的整合,便於統籌規劃,減少協調成本。

  目前,兩區的産業結構極其相似。在金融服務、商業貿易等領域,彼此實力相當、功能相近,存在競爭大於合作和資源重復配置的現象。

  比如,旅遊業是兩區産業的共同點。黃浦有外灘、城隍廟,盧灣有中共一大會址、新天地;貿易也是兩區的主要産業,黃浦有南京東路,盧灣有淮海路;商務區也是兩區經濟發展的重點,黃浦形成了以外灘為重點的金融帶,盧灣形成了以淮海路為重點的CBD商務區。

  “兩區合併之後,可以使兩區的功能佈局更優化,産業更協調發展,避免産業重構以及不必要的競爭,使産業的發展和整合更有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這樣説。

  “黃浦、盧灣合併,並非單純的區域擴展,而是功能性的突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説,上海“心臟”地帶的兩區合併,將與黃浦江對岸的“大浦東”形成良性互動,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有深遠意義。

  合併,提高行政效能

  “過去30多萬人就有一套行政機構,現在90萬人也就一套行政機構”

  從8日兩區幹部會之後,黃浦盧灣兩區將合署辦公,組建聯合黨委,黨委之上有領導小組領導。“撤二並一”相關程序將正式推進。據一些參會幹部透露,兩區中層幹部如何分流還沒有方案,需要新的聯合黨委運作之後,甚至新的黃浦區成立之後逐步安排。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要求,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將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上海市自行解決。

  “過去30多萬人就有一套行政機構,現在90萬人也就一套行政機構,政府服務的效率以及效能應當會有所提高。”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鄒榮説。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和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則認為,黃浦、盧灣的合併屬於“強強聯合”。由於兩區發展比較成熟,下一步可以注重挖掘內涵,把管理做精做細,實現向“服務型政府”的有效轉型。

  “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分流人員會大大影響政府效能的提高。當年南市與黃浦合併後,黃浦區一個部門的領導達10多個。”有幹部這樣説。

  衝擊,尚待時間和智慧化解

  “希望兩區合併能為兩區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然,現在來定論兩區合併能否起到“1+1>2”的效應,為時尚早。

  眼前就有實例。南匯併入浦東已有兩年,已收穫道路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浦東發展空間獲得提升、南匯城市化步伐大幅加快、臨港新城開發與迪士尼項目落戶等大項目順利推進等種種顯而易見的好處,但兩區深層次的整合,仍在過程當中。

  而盧灣、黃浦行政區劃調整,被視為涉及上海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兩區行政區劃調整,有利於上海中心城區政府管轄規模趨於合理,有利於優化城市功能佈局,也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這意味著,兩區的徹底融合,才是上海的最終目標。

  “我們盧灣是‘袖珍’城區,合併是趨勢。”盧灣區一位政府官員對記者表示,“希望兩區合併能為兩區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城市區劃調整漸成趨勢(新聞背景)

  上海兩大中心城區黃浦和盧灣合併成新黃浦區,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城市行政區劃調整的關注。

  上世紀60年代,上海有10區10縣,歷經黃浦南市合併、浦東南匯合併,縮減為17區1縣。黃浦區與盧灣區合併後,上海區縣數量進一步縮減為16區1縣。

  與上海類似的是,北京的行政區劃同樣經歷了多次調整。20世紀60年代末,北京擁有9區9縣,2010年四區合併成兩區後,行政區劃縮減為14區2縣。其他直轄市中,天津于2009年在塘沽、漢沽、大港三區的基礎上成立了濱海新區,重慶則在2010年以北部新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為核心,設立兩江新區。

  “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城市體系、産業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與之相對應,城市區劃也需要隨之調整。”區域經濟專家、上海社科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鬱鴻勝説。

  很多城市的區劃調整都採用了“強弱聯合、肥瘦搭配”的模式。在“並區”的過程中,強區獲得了更多的土地資源,外延式發展的動力進一步增強。而弱區也借此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區域價值進一步提升。

  “總的來説,這些調整的一個隱含意義,就是做大做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城市與區域規劃設計所副所長張險峰説。一個已有的案例是,在浦東、南匯合併前後,公眾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區域樓市的變化。而從目前情況看,南匯部分板塊的房價,已是合併初期的2倍左右。

  張險峰也提出,一些城市的老城區在合併後,要注重盤活存量資源,走“緊湊發展”的路子。不能區劃面積變大了,各種社會管理如教育、醫療衛生等卻變粗放了。

  (綜合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國務院
  • 黃浦
  • 盧灣
  • 行政區劃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