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理論與實踐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9日 05: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行政體制是國家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行政體制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隆重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之際,深入學習我們黨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理論體系,回顧新中國行政體制創立和變革的偉大歷程,研究行政體制改革的未來走勢,對於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理論體系的創立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行政是國家的組織活動。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及其發展階段,決定著它的行政體制。行政體制包括行政權力結構、行政管理制度、行政手段方式等,這些方面又是由行政理念和思想理論決定的。我們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和行政理論,創立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理論體系。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新中國行政體制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堅持黨對國家政府的領導權。革命的政黨要領導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就必須首先奪取政權、建立政府,掌握對政府的領導權。“黨要執行領導政府的任務”。二是人民政府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革命和建設都是人民的事業。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根本宗旨。同時,要讓人民監督政府,這樣才不會“人亡政息”。三是實行民主集中制。政府組織形式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這樣“政府的力量才特別強大”。四是正確處理集權與分權的關係。堅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可以和應當統一的,必須統一;不可以和不應當統一的,不能強求統一。五是“精兵簡政”。機構改革要達到精簡、統一、效能、節約和反對官僚主義的目的。這些思想系統而富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我國行政體制奠定了理論基石、構築了基本框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改革開放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過程中,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後行政體制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在新的實踐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我們黨的行政體制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和經濟管理方式,實現政府職能配置科學化。強調行政體制要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和服務於生産力發展的需要,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二是行政體制改革主要是增強活力和效率,調動積極性。強調“黨和行政機構以及整個國家體制要增強活力”,“真正提高效率”,“充分調動人民和各行各業基層的積極性”。三是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強調要擴大地方權力,同時強調“不能否定權威,該集中的要集中”,不能把權力下放與中央擁有權威對立起來,不能破壞集中統一領導。四是進行機構和人事改革。強調黨政機關必須減少層次;精簡機構不是單純的撤並機構和減少人員,必須與改革幹部人事制度結合起來,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實行嚴格的責任制,明確職責,嚴明賞罰。五是加強行政法制建設。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這是實現行政管理科學化、法制化、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推進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實踐中,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理論作出了新貢獻。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明確提出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機構改革,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二是進一步明確行政體制改革總體目標。強調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系,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國家行政幹部隊伍,提高為人民服務水平。三是闡述行政體制改革基本原則。強調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科學規範部門職能,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實現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四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全方位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理論創新。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把提高執政能力作為黨的建設的重點。強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關係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課題;執政能力建設是執政黨的一項根本建設,也是行政體制建設的根本任務。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強調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明確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強調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同時“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四是行政體制改革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強調“通過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規範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我們黨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理論體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和行政理論,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科學理論寶庫中的光輝燦爛篇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行政體制變革的歷程和重要經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行政體制構建和變革,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大體上經歷了兩大歷史時期。第一個歷史時期,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創立和奠基。這一歷史時期,建立了新中國各級政權,制定了各項行政管理制度,確立了基本行政體制。經過多次調整和變革,構建起與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要求相適應以及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行政體制,為這一歷史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偉大成就提供了行政體制保障。第二個歷史時期,從1979年到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不斷改革與完善。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黨的十四大之前,主要是衝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從黨的十四大召開到黨的十六大之前,主要是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全面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黨的十六大以來,主要是推進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設。這一歷史時期,伴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改革的不斷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相適應的行政體制。

  60多年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歷程艱難而輝煌,積累了大量經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以及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始終遵循上層建築改革必須與經濟基礎變革相適應的基本原理,始終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保證行政體制改革的方向、思路、措施有利於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堅持黨對國家行政和行政改革的領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行政體制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為行政體制改革創造穩定的政治環境,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共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深入發展。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必須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利於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

  堅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這是改革和完善行政體制的客觀要求。我國歷史悠久、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各地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很不平衡。這些基本國情決定了在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一系列重大關係,包括集中與分散的關係、統一性與靈活性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條條與塊塊(部門垂直領導與地方領導)的關係,以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國家和企業、單位、個人的積極性,同時又確保必要的集中和國家的統一性、權威性。要重視研究借鑒世界上一些國家行政體制變革的成功做法,注意吸取現代公共行政新理念、新知識、新經驗,但必須充分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現實情況,不能照抄照搬。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人民是國家行政管理的主體,人民的意志始終決定著國家行政管理的內容和形式。行政體制變革必須著眼于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高度重視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增強社會活力;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確處理權力與權利、權力與責任的關係,既賦予行政機關、行政人員必要的權力,又加強對權力行使的規範、制約和監督,切實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堅持統籌規劃、協調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體制改革都有密切關係,必須統籌規劃、協調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必須深入研究行政體制改革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體制改革的相互關係,把握好各方面改革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的規律性。要按照建立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總體目標,明確改革的方向和路徑,防止改革左右搖擺或急於求成,避免走彎路。要有長遠目標下的近期目標,在總體規劃下體現一個時期的重點安排,做到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

  堅持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行政體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調整,是一項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強的工作,必須綜合考慮社會各方面的需求和各種因素,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各方面的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審時度勢,循序漸進,不能企求畢其功於一役。要鼓勵、支持地方和部門進行改革探索,為全國性的改革積累經驗;注意總結推廣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經驗,努力提高行政體制改革科學化水平。

  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我國行政體制改革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實現建立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目標依然任重而道遠,必須繼續推進。當前,應著力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更加注重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企分開。轉變政府職能是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儘管多年來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政府職能缺位、越位、錯位現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還相當突出。政府仍然管了不少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沒有把屬於企業的權力交給企業,沒有把該由市場管的事交給市場,直接干預微觀經濟和市場運行;政府的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還比較薄弱。因此,應加快推進政企分開,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充分行使投資決策和生産經營自主權;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下放和規範審批權力,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制度,包括發揮國家規劃、計劃、政策、信息服務的導向作用和市場準入制度、標準規範的規製作用;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著力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體制、政策,全面加強社會建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更加注重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理順行政關係。首先,繼續優化政府結構。合理界定政府部門職能,明確部門責任,確保權責一致。堅定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對職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機構進行合併;對職責交叉重復、相互扯皮,長期難以協調解決的機構進行合併、調整,以利於權責統一、提高整體效能;對職能範圍過寬、權力過分集中的機構進行適當分設,以改變部門結構失衡和運行中顧此失彼的現象。其次,逐步減少行政層級。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正確引導;認真研究和正確處理中央和省級政府一些部門實行垂直管理體制的關係,完善垂直管理機制。再次,妥善處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限、職能與責任;科學合理界定省以下不同層級政府職能與權責關係,努力發揮地方各級政府的積極性、創造性。同時,加快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運行機制。

  更加注重健全政府決策機制,提高決策水平。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合理規定決策權限,規範決策行為。推進政務公開,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都應當堅持調查研究和集體決策制度,並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凡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都應當實行社會公示或者聽證。著力做好重大問題前瞻性、對策性研究,發揮諮詢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社會聽證在決策過程中的作用。完善決策信息系統和決策智力支持系統,建立健全專家諮詢制度。完善和落實社會聽證制度和公示制度,為公眾參與行政決策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嚴格的決策規則和科學的決策程序,形成決策前有調研、決策中有論證、執行中有監督、執行後有評價、決策失誤有追究的全程制約機制。

  更加注重推行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完善的行政法制體系是行政體制的重要保障。多年來,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我國先後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包括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但由於多種原因,我國行政法制還不完備,各種矛盾特別是行政爭議增多,人民群眾對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工作的期待不斷提高,現行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的一些內容與新形勢不相適應。要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用法律法規調整政府、市場、企業的關係,使政府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推進政府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應改進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體制機制,搞好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之間的銜接;更加全面準確地定位行政復議的功能,依法糾正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創新行政復議體制機制,使之更加便民、高效;強化行政訴訟解決爭議的功能,降低訴訟門檻,有效解決“告狀難”的問題;完善訴訟程序,避免司法不公;加大生效判決和裁定的執行力度,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

  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重要特徵,也是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的必然要求。從根本上説,就是在切實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理順權責關係的同時,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優化政府工作流程,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模式。應認真實行公共建設項目公開招投標制度,嚴格規範招投標程序,調整完善並切實執行政府採購制度;按照節儉、高效、廉潔的原則,通過核定標準、加強監督、改革制度等措施嚴格控制各種職務消費;改革財政預算制度,特別是要推行財務公開,把政府財政資金的來源、分配、管理、使用、審計等情況置於群眾和社會監督之下,以減少浪費,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更加注重加強行政問責,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人們法治意識不斷提高,迫切需要健全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明確責任範圍,規範問責程序,加大責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在這方面做了許多有益探索,應認真總結經驗,逐步全面推行。政府績效評估制度是引導政府及公務員樹立正確導向、盡心盡力做好工作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實行行政問責制的前提和基礎。應積極推進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建設和統計制度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促進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政績觀。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行政體制改革
  • 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