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高考第一天 北大教授溫儒敏為語文作文把脈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8日 0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又到一年高考時

——各地高考作文題一覽

  製圖:蔡華偉

  “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這樣的題目太令人糾結了。”“《情有獨鍾》很溫情啊!”“《拒絕平庸》雖然太老套,但倒也勵志。”……

  6月7日,11時30分,當900多萬考生五味雜陳地走出考場時,各地作文考題旋即揭開神秘面紗,一場媒體、專家和網民七嘴八舌的“審題”,在考場外迅速生發開來,成為當日輿論熱點。

  為何每年高考作文容易引發討論?語文問題又折射了什麼?語文專家、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總體印象

  比較有水平,贊成偏重理性思維

  記者:今年高考作文題中,有沒有令您眼前一亮的?跟往年比呢?

  溫儒敏:總的來説,今年高考作文題出得比較有水平,一是很多題目都傾向於理性思維,而且需要有較寬的知識面,這和以往多往抒情描寫的路子走,不太一樣。二是形式上有一定限制,思維角度則是可以充分開放,充分發揮想象力和思考力。比如新課標卷的《中國崛起的特點》,給出國內外對中國崛起的評論,讓考生選取一個角度來寫。這樣的題目偏重理性思維,要有一定的社會關懷,那種陷於題海戰術、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生就很難寫好。還有上海題,圍繞“一切都會過去”或者“不會過去”展開議論,也是需要有些理性分析的,平時讀書較多愛思考的學生可能就發揮得好。但也有些省區市的作文題“指向性”太明顯,例如《拒絕平庸》、《總有一種期待》、《時間在流逝》等,考生可能早有準備,容易套題,也容易落入“文藝腔”一路。我贊成高考作文儘量往理性思維和開放性方面靠一靠。

  記者:教師們考前猜題、押題,記者們蹲守考點等題,網民事後積極參與“審題”,一些媒體還發起了微博作文大賽。大家都很關注語文,但抱怨之聲、爭議之聲也不絕於耳。

  溫儒敏:這主要因為語文是綜合性學科,有很強的社會性,大家大多關心且都能説上幾句,一些媒體甚至順勢炒作。如果是數學、物理或外語,就不太插得上嘴。當然,許多抱怨批評之聲,從一個方面也反映出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許多問題。

  記者:幾天前,上海傳出高考作文中禁用網絡詞彙的消息,引起很多爭論,但很快辟謠。您怎麼看?

  溫儒敏:語言生活是豐富流動的,語言規範總是相對滯後的。所以,不能簡單地禁用某一個或幾個網絡詞彙,也禁止不了。關鍵是要看在具體語境中,是否運用得當,一般人能否看得懂。如果網絡詞彙過多,有礙閱讀,顯然也是不行的。

  兩大病灶

  套路化與文藝腔,見不出思想

  記者:您覺得,就高考作文來説,這些年來,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溫儒敏:抄襲、套寫成風!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以“話題作文”和“新話題作文”為主,大多有預設的指向。於是,許多考生都會準備大量的“套路”和材料,遇到什麼作文題,就直接套上去。有些考生甚至只寫開頭、結尾,中間大段都是摘抄,變成填充式的“餡餅作文”。

  因為雷同,難見新意,閱卷者往往只能從開頭、結尾,以及使用修辭、典故的情況,甚至就以字跡是否工整來考查考生的寫作水平。這也使得大量套寫甚至抄襲的作文也能得到好分數。套寫顯得“安全、保險”,也導致許多有寫作才華的考生,不敢寫出自己真正想寫的作文。

  記者:這跟應試教育是否有關?

  溫儒敏:當然。這種不良風氣,是高考指揮棒作用的結果。現在不少學校違背教學要求,完全以“高考作文”取代了一般寫作教學。大多數學生上了高中,就很少讀名著原典,只讀教材和教輔,還有就是“作文辭典”、“作文考試技巧”之類書刊,套寫風氣越刮越兇,語文的教學水平每況愈下。功利化的訓練方式,敗壞了學生對語文的胃口,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記者:您曾提到,當前語文教學還存在一種偏向——太過追求“文藝腔”。

  溫儒敏:是的。語文課歷來注重文學性,注重修辭、文采。但這也容易給人印象,好像“文筆”好就是語文好,其實不見得。目前語文教學偏重文筆,是有功利化考慮的:把文字寫漂亮點,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於是,動不動就用典、堆砌詞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寫法,在中小學生作文中很多見。我把這種文風叫做“文藝腔”。

  “文藝腔”成為風氣,跟高考作文命題與閱卷指向也有關,還是要改一改,適當淡化文采或文筆要求,更多強調文從字順,以及分析、概括、表達能力。這是語文的基本要求。

  一大障礙

  評分“趨中率”畸高,拉不開檔次

  記者:不少人説,語文,特別是作文,沒什麼好學的,反正得高分也很難,差不多就行。

  溫儒敏:不得不説,當前高考作文分數“趨中率”太高,相當程度上已失去選拔的功能。作文評分一般分4個等級。據北京、福建等多個省市調查,近四五年來,二等作文卷佔75%—80%,一等佔8%—10%,滿分作文鳳毛麟角。其他省區市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趨中率”畸高,考得再好也很難企及高分,再差也不至於落入三、四等。這種畸形的考分等級分佈,在其他學科很少見。這對考生很不公平,對中學語文教學更是産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大家會認為語文學不學都一樣。這也是這麼多年,語文教學質量總是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有人也擔心説,不知道是誰在改自己的卷子,作文評判太主觀,度太難把握。

  溫儒敏:一般規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閱評,彼此給分差異若超過5分,就需重新評閱。這本是為了保證質量,但的確容易造成閱卷者為求“保險”,而彼此求同“趨中”。

  當然,高考語文卷閱卷工作,也存在一些特殊困難。一般規定,高考語文閱卷老師由大學教師、高中教師各50%組成。但是閱卷補貼過低,平均每人每天少於200元。不少大學老師因為補貼低或科研教學任務重,就越來越多地派博士生甚至碩士生去閱卷。這些年輕人缺乏教學經驗,往往單純按照大學所學或個人喜好去閱卷,評分的標準波動較大。

  高中語文教師大多對閱卷倒是有積極性,但其主要目的往往是為了掌握高考命題動向和閱卷思路,以便備考。有的學區、學校,甚至把輪流派老師參加閱卷作為備考的攻略。所以,更換的比例很大。這一切都給評卷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記者:問題那麼多,有什麼改進的辦法嗎?

  溫儒敏:首先還得從高考作文命題開始改。改掉泛話題化命題和自選文體的考察方式,代之以加強限制性,明確要求文體的出題考察方式,明確給予材料範圍,杜絕考生套寫作文;改變考生片面追求文筆,“學生腔”、“文藝腔”嚴重的傾向,增加思辨的內容要求;改變一心應付“高考作文”這種特殊考試文體的現象,多往理性思維靠一靠,有意識地考查學生撰寫規範的記敘文、説明文、議論文等的基本能力。

  此外,我有一個大膽的建議,就是將高考語文卷從目前的150分總分增加到200分,其中作文增加到100分,扭轉輕視母語學習、學生語文能力下降、語文教學被邊緣化的趨勢。這可能被認為不現實,只要真的面對一下語文教學已被嚴重邊緣化的“現實”,也許就會覺得未嘗不是個辦法。再説,語文是基礎的基礎,考查的不只是語言或者文學的能力,更是思維能力和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