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探索幹部公選新路徑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04: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去年12月到今年4月,山西面向全國公開選拔了18名副廳級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作為自1991年來第九次副廳級領導幹部公選,山西在解決“會考不會幹”、“人崗不相適”等公選難題上進行了大膽探索。外界對這場歷時4個月的選拔工作這樣評價:“這是山西推行公選制度以來創新舉措最多、人選來源最廣、時間效果最優、社會反響最好的一次公選,完全達到了讓幹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強的選得上、作風實的出得來。”

  關鍵詞1 廣開才路

  廣開才路堪稱此次公選的一大特點。山西省的這次公選共有1217人報名,呈現出分佈範圍廣、人員素質高、選任對象優的特點,而且遍及24個省區市,既有中直機關幹部,又有市縣基層幹部;既有央企管理人員,又有非公經濟組織管理人員;既有國內專家學者,又有海外高層次人才。

  為了“廣開才路”,山西此次公選按照不同類型職位,設置了不同的報名資格條件,如報考省直黨政機關副廳(局)長職位的,要求年齡不超過40周歲;對報考省管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職位的條件設置上,充分考慮山西轉型跨越發展的實際,將年齡放寬到48周歲,並重點要求具有煤化工企業或相近行業的工作經歷,目的就是為延伸産業鏈,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轉型跨越排頭兵的作用;在嚴格年齡界限的同時,還將任職要求放寬到任職滿4年的副處級幹部。

  “這次公選對市縣基層幹部觸動非常大,打破了以往論資排輩的方式,為基層年輕幹部開闢了上升通道。”1973年出生於農民家庭的常書銘説。此次常書銘等5名“70後”走上了副廳級崗位,使得這次公選年輕幹部的比例明顯提升,平均選任年齡僅42.3歲,其中3名僅37歲,並且有4名副處級幹部直升副廳級崗位。

  據介紹,目前山西省幹部隊伍存在年齡總體偏大,學歷層次偏低,基層鍛鍊偏少的情況,這次公選對優化山西幹部年齡結構、明確今後用人導向打了一劑強心針。“他們成功的結果勢必會激勵更多的幹部尤其是年輕幹部參與公選,要讓更多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人才看到希望,進而形成人心思齊、人心思進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湯濤説。

  關鍵詞2 “6+1”測評

  山西的這次集中公選不是一次普通的選拔人才之舉,省委將此次公選作為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實踐,圍繞破解全國公選普遍存在的方法簡單、以考取人以及部分公選幹部高分低能等問題,首創了“寬進嚴出、逐輪淘汰”的選拔程序和辦法,改變以往“筆試+面試”的簡單做法,綜合運用了目前黨政幹部考試測評的多種測評工具和方法,探索嘗試了“綜合測試+經歷業績評價+崗位素質測試+黨政領導幹部能力測試+半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六位一體”的全新測評模式,成為這次公選最鮮明的特點。

  “這次選拔真是把國內外能用的考核辦法都用上了,並結合了我們自己的實際,想想這3個月來經歷的十幾輪關卡,當選的、落選的心裏都服氣。”剛走上山西醫科大學副校長崗位的王宏偉回憶起整個選拔過程,對全部測評環節的設定評價很高。

  山西此次公開全過程,分為發佈公告、網上報名、資格初審、綜合測試、經歷業績評價、能力測試、面試、體檢與確定考察對象、組織考察、醞釀協商與決定任用、任前公示11個實施步驟,主要安排了綜合測試、經歷業績評價、能力測試、面試4項測試環節。

  各項測評環節之間環環相扣、各有側重。如綜合測試分為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兩類,重點測試應試者的通用領導能力和擔任相應領導職務應知應會的知識面;經歷業績評價強調“學過什麼、管過什麼、幹過什麼、幹成什麼”,通過將幹部的任職經歷、工作經歷、教育培訓和工作業績等情況量化評分,作為評價幹部實踐經驗和工作能力的關鍵指標;能力測試包括崗位素質測試和人機對話測評2項,前者分職位進行,後者採用中組部“黨政領導幹部領導能力人機對話測評工具”開展領導能力測評,突出檢測人崗相宜、人崗相適及其心理素質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面試首次引入半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2項測評辦法,重點考察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氣質形象等,保證把最符合職位要求的人選選出來。

  一位在面試階段落選的山西某事業單位劉姓幹部坦言,他花8000多元專門參加了北京一知名公考培訓機構的一對一面試培訓,但在半結構化面試和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實戰中還是“敗下陣來”。“這無領導小組討論和平常處理突發事件開常委會討論一樣,需要具備的領導素質和協調能力,是復習準備不來的。這一輪輪考試果真是大浪淘沙,逐漸把‘金子’篩選了出來。”他幽默地説。

  關鍵詞3 人崗匹配

  從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應用法律系主任到山西大同大學副校長,張曉永很快完成了角色轉變,有著豐富高校教學管理經驗的他開始著手把自己關於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的科研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張曉永之所以如此順利地適應新角色,主要源於這次公選把經歷業績評價當成選拔硬指標。

  “其它省市的考試我也有所涉及,一般只搞筆試和面試,沒怎麼考慮參選幹部以前做過什麼,而山西的經歷業績評價恰恰考核你以前做過什麼、有什麼業績,這也實際上決定了你以後能做什麼。”張曉永分析。

  山西此次公選把經歷業績評價作為公選重要環節,在全國還是第一次;並且在綜合測試、經歷業績評價、能力測試、面試4項測試環節中,經歷業績評價被賦予了最大權重,佔到測試成績的40%。

  山西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朱先奇介紹,此次經歷業績評價,通過對應試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任職經歷、熟悉領域、考核獎懲、學習培訓、工作業績等進行量化分析,深入考察幹部“學過什麼、管過什麼、幹過什麼、幹成什麼”,來評估其與報考職位的匹配程度。

  為了做到人崗匹配,山西將公開招聘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經歷業績評價置於測試環節的第一步,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幹部的經歷業績評價置於測試環節的第二步,並按公選職位與參選人員1:7的比例淘汰部分人選,避免産生只會考、不會幹的“考試專業戶”,給那些綜合素質高、工作實績突出但不擅長考試的幹部創造了機會和平臺。

  立足“幹什麼考什麼”,進行針對性測試,進一步保障了人崗匹配。“一上考場,我就發現能力測試和現在書本上、網絡上大部分試題很不一樣,完全出自實踐考量。”剛選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的梁麗萍回憶,筆試考題設置針對性強,緊扣實際工作、熱點與敏感問題,尤其是案例題目部分,側重實際操作,能夠真實地考出幹部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關鍵詞4 注重民意

  山西此次公選還在擴大民主上大膽創新,首次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和基層幹部擔任群眾評委,有效提升了公選工作公信度。在筆試、經歷業績評價、人機對話、面試等每個測評環節,邀請新聞媒體、群眾代表和紀檢部門進行全過程監督,以選拔過程的公開保障公選的透明和公正。

  在2月27日的半結構化面試中,參選考生發現除了28名考官外,還有20張新面孔,他們就是新增的群眾評委。群眾評委有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基層幹部群眾代表,也創下了山西公選幹部史上的又一個第一次。群眾評委現場打分,並且佔到了面試20%的高比例。

  “第一次當評委來考核這些‘官’,剛開始還有點緊張。但我很快就體驗到這次公選幹部的公平、公正、公開,省委選拔幹部能聽取我們基層民眾的意見,這種擴大民主、加強監督的舉措深得民心。”來自太原鋼鐵集團的劉永和回憶。

  為了更加注重民意,此次公選還實行差額考察制度,制定嚴密的考察工作方案,抽調有豐富幹部工作經驗的現任廳級領導幹部帶隊,分9個考察組對每個考察對象進行深入細緻的考察。按照“三選一”的辦法,進行綜合比較,擇優而用;進行公認度測驗和民主測評,廣泛徵求和聽取幹部群眾意見;層層研究把關,慎重研究決定,擬任建議人選由省公選領導組研究提出,提交省委組織部部務會研究後,最終報省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確保任用人選上下公認。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強調:“山西省委這次下決心開展的公開選拔,創新頗多,風清氣正,目的就是最大程度放寬選人用人視野,把有學識、有能力、有業績的優秀年輕幹部選出來、用起來,為幹部隊伍充實新鮮血液,為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增添生機活力,也為全國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