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受污染台灣産品增至924種 問題企業增加至276家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6日 0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連日來,台灣毒塑事件還在擴大。據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消息,國家質檢總局6月5日再次更新台灣地區公佈的受塑化劑污染的問題企業及其相關産品名單,問題企業增加到276家,相關産品增加到924種。其中包括多種兒童食品。質檢總局明確表示:“問題企業的相關産品一律不得進口。”

  名單顯示,目前台灣地區公佈的受塑化劑污染産品共六類,分別是: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膠囊錠狀粉狀食品;添加劑。

  在島內,由於台灣老牌食品供應商開元公司曾從“染毒”的金果王公司進貨,導致大批下游客戶受牽連,目前已知有千余家餐飲企業受其影響,其中包括圓山飯店、福華飯店以及欣葉餐廳、西堤牛排館等知名飯店和餐館,影響層面驚人。而“毒源”之一的賓漢公司下游客戶千賓香精原料公司,主要生産各類果醬,其供應對象包括各類冰品店、烘焙行、麵包行。有關部門目前正對受污染果醬進行緊急追查。

  目前被羈押在看守所的台灣昱伸香料公司負責人賴俊傑,上週末在提訊時再拋“震撼彈”,他主動向檢察官供出,島內有7家知名果醬、麵包及糕餅烘焙業者,也是他家塑化劑的主要客戶。

  據《聯合報》報道,檢察官聽後大吃一驚,要求賴俊傑進一步提供下游業者資料,賴對此相當配合。檢方庭訊結束後,立即緊急研商對策,為免問題果醬、麵包擴散,決定近日聯合衛生、稅務等單位,在北部及中部地區同步進行徹底追查。

  檢方辦案人士指出,台灣果醬、麵包和糕餅市場非常大,尤其在都會區,麵包糕點幾乎已取代米飯,成為許多人的主食,如果也含塑化劑,影響非同小可。

  大陸臺商不敢再誇MIT

  “不久前才看到台灣珍珠奶茶登陸歐洲,才過幾天,看到電視上爆出台灣塑化劑風波;剛剛還在為台灣食品感到自豪,轉瞬間卻感到無地自容。”一位上海臺商感嘆中顯出自尊心受損的無奈。

  一位臺商被問及塑化劑風波時説:“拜託不要再誇大塑化劑風波啦,那樣會傷害到台灣的集體形象。”但是,事實就擺在那裏,畢竟許多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還需要一個交代説明的過程,台灣廠商有必要此時展開徹底自清。

  一向為台灣産品自豪的臺商,因為塑化劑事件,不敢再自豪地説“Made in Taiwan(MIT)最讚”了。塑化劑讓MIT蒙上陰影。這些年台灣各縣市相繼來大陸推銷食品,價格遠高於台灣內銷價,憑藉“台灣原裝、純天然品質”等,初來乍到賺到不少錢。

  曾幾何時,一提到大陸食品,許多台灣人就會嗤之以鼻。從“蘇丹紅”、“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大陸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發生,這些都是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中衍生出的問題。俗話説:“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目前,大陸相關部門已經出臺更加嚴格的《食品安全法》,一旦有人觸法,就將嚴懲。

  一位大陸臺商説:“以前總是看人家的笑話,這回台灣一次就丟出一顆更大的‘炸彈’,真讓我們無言以對、無地自容。”島內民眾更是對塑化劑的傷害,憤怒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塑化劑在台灣已經潛伏了二三十年,恐怕沒有人沒喝過珍珠奶茶,許多小朋友更是喝著果汁長大的。

  “安全保證”神話的瓦解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在台灣媒體撰文指出,曾經盛名的“Made in Taiwan食品安全保證”神話,一夕間瓦解,這要多少年才能挽回?我不敢、更不忍心回答。

  文章説,由於台灣人比別人更能抓住大陸人胃口,幾年下來,當大陸經濟崛起時,有些食品品牌成了台灣人的天下。

  她説,生産毒料的黑心廠家不過2至3家,但他們廉價販售的對象卻是一條長長的生産鏈,把台灣纏得無法呼吸。於是,過去一週,我們看著台灣一區一區地淪陷,一家又一家大廠被點名。曾經是亞洲“食品王國”的我們,如今不是一點一滴流失信譽,而是秋風掃葉般,由小變大、再變成超大龍卷風,最終飛出台灣。

  《聯合晚報》社評指出,塑化劑風暴席捲全臺,小至夜市、連鎖茶飲,大到飲料龍頭、五星級飯店,無一倖免。長期而言,廠商若不能擺脫受害情結,打造新品管概念,重建民眾崩潰的消費信心,才真是産業最大的危機。

  炎炎夏日到來,正是各式果汁飲料旺季,商機動輒數百億元,業者因小失大之後,思維也應調整。下架回收、業績滑落事小,信譽與消費者信心何時重建事大。台灣這場“塑化人生”,消費者與業者都得到慘痛教訓。

  生活中塑化劑“每天都遇到”(延伸閱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塑化劑廣泛存在,塑料袋、兒童塑料玩具、香水、指甲油、化粧品等裏面都可能含有塑化劑,不過專家表示,這些含量極其微小的塑化劑不足以造成太大影響。

  據《新京報》報道,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主任厲曙光對塑化劑的研究長達16年,近日他説,把熱包子、饅頭、玉米棒、點心裝入塑料袋中、擦香水、塗抹指甲油、頭髮定型水,都有可能與塑化劑“碰面”,甚至包括空氣中、水體中也有極微量的塑化劑。

  “生活中每天會遇到,避免不了。”厲曙光介紹説,塑化劑目前約有20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有3種,為DEHP、DVP和DOP。台灣此次發現的是DEHP,最常用,佔全球塑料塑化劑消費量的86%,多用於塑料製品、玩具、橡膠管等,可增加彈性。

  厲曙光指出,台灣塑化劑事件是人為直接添加到食品添加劑中,劑量比較高,毒性大。而他所研究的主要是塑料包裝中塑化劑的遷移量,從目前來看,塑料包裝中遷移出來的塑化劑的量非常少,由於人體有代謝功能,可在24-48小時內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這樣微小的量還不足以帶來危害。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伍學焱呼籲,儘量少吃一次性或塑料包裝的食品,家裏儲藏食物儘量用瓷器或傳統的容器,這樣可以避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