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大運深圳邁向“志願之城”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5日 05: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個月後,深圳大運會將拉開大幕。來自大運會志願者指揮部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市有20%左右的市民以參加志願服務的形式參與大運會;志願者報名人數遠遠超過計劃的127萬;超過80%的高校學生申請做大運會志願者,80%的少先隊員加入“小手拉大手”家庭志願計劃,並帶動90萬名家長參與志願服務……大運會的到來,加快了志願服務精神在這座城市的傳遞和普及,也彰顯著這座城市文明的高度和厚度。

  借大運會契機,深圳提出全民共建“志願之城”。

志願精神 源自心靈

  雖然還沒畢業,但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鄔慧珍已經是一名小有名氣的“五星級”義工了。她覺得義工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職業”,甚至還動過這樣的念頭——乾脆這輩子做一名專職義工算了。

  被問及喜歡做義工的原因,鄔慧珍的回答簡短而樸素:“能夠幫助別人,我覺得挺高興的。”

  鄔慧珍的義工之路是從到兒童醫院探訪腦癱兒童開始的,儘管去之前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也想象過病中孩子的狀態,但當幾十個患腦癱的孩子出現在她面前時,鄔慧珍還是忍不住哭了:“從那一刻起,我就下定決心,要為他們做點什麼。”此後,鄔慧珍一有時間就會來這裡,陪孩子們玩,領著他們一起做康復體操,看到孩子有了進步,哪怕只是肢體稍微有了一點力量,她都會非常開心。

  張海文是深圳義工社團“大浪愛心之家”的負責人,十幾年前,初到深圳打工的張海文遭遇過找工作無門、被“黑仲介”欺騙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的困境。“那個時候,有人給我一杯水都是很大的幫助。”張海文説,後來,一個老鄉幫他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或許是經歷過這些坎坷,張海文深知,對身處困境的人來説,一點點的幫助都會産生很大的力量。有了相對穩定的工作後,2003年,張海文去義工聯註冊做了一名義工。後來,他組織成立了“大浪愛心之家”,先後幫扶1000多名受困者。

  “一些人在得到我們的幫扶後,成了義工,再去幫助別人。”張海文把這種愛心傳遞稱為“感染的力量”。

  在深圳,像鄔慧珍、張海文這樣的註冊義工有25萬人。他們中間,有愛心大使叢飛、國際義工李泓霖、募師支教創始人許淩峰這樣的模範人物,但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市民和來深的建設者。

  隨著大運會即將到來,鄔慧珍、張海文等義工又有了一個新身份——大運志願者。

小U站有大精彩

  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深圳人逐漸了解義工並成為義工。大運會到來之際,25萬名深圳義工整體轉為大運會城市誌願者,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市民正加入這個行列。他們將依託遍佈深圳的818個城市誌願服務站點——U站,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包括信息諮詢、文明宣傳、應急服務在內的多項志願服務。

  5月29日,星期天,羅湖區萬象城U站站長王棟帶著他的隊伍正在值班,由環保材料製成、造型別致的U站旁邊,兩棵由環保材料製成的祝福樹格外醒目,密密麻麻的“綠葉”上寫著一些祝福語:給力深圳,給力大運,大運讓深圳更美好!王棟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為吸引更多市民關注大運而想出來的“特色服務”。

  團羅湖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羅湖區內的16個一類U站都各有特色,或主打環保理念,或凸顯黨團員志願者風采……

  大運會志願者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説,25萬名深圳義工整體轉化為大運會城市誌願者,一方面可以保障深圳義工有序、高效地參與大運會城市誌願服務;另一方面,整體轉化也讓深圳義工的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4月以來,深圳義工開始陸續接受外語、法律、應急處理及大運知識等方面的培訓。

  相比服務理念和服務項目的創新,深圳在U站運營模式上的探索更有新意。

  龍崗區是大運會的主場館和大運村所在地,承擔的志願服務任務最重,也是深圳轄區面積最大的區。“全區的U站跑一遍,沒有兩三天根本下不來,而且,我們區高校少,志願者從何而來?”龍崗區義工聯負責人郭流昌告訴記者,剛接到U站建設任務時,擺在眼前的困難讓他費了不少腦筋。

  “能不能嘗試採取社會共建的模式,讓區內的企業、學校成為U站的主人?”為了能找到承建方,郭流昌嘗試著在報紙上打廣告,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想法得到了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熱烈響應。短短一個月,有300多家單位來報名,最終有256個單位成為龍崗區U站運營的“承包方”。一家只有200多人的企業,竟選派出92人擔當U站志願者。

  大運志願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團深圳市委副書記張志華告訴本報記者,除了企業、單位,全市還有多個從事義工服務的法人組織都主動提出要承接U站的城市誌願服務項目。

  對於深圳在U站建設上的創新,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研究專家、廣東青年職業學院教授譚建光認為,推動法人義工組織承接U站服務,既可以為大運會之後保留站點、持續服務奠定基礎,還可以促進義工組織發展,增強其獨立性、自主性,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和服務能力,使之成為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幸福社會的重要力量。

深圳“志願之城”初具雛形

  對深圳青年學院院長巫景欽來説,深圳義工的發展歷程早已成為他的城市記憶中最溫暖的一部分。作為深圳首批義工成員之一,巫景欽回憶道:“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來自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創業者聚集在這裡,這些時代的‘弄潮兒’大多是孤身來深圳闖蕩,沒有家庭的溫暖,缺少親情的交流,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常常連個傾訴對象都沒有。”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89年,由團深圳市委權益部&&,巫景欽和其他18位來自各行各業的青年幹部成為深圳第一批志願者,從一部 “為您服務”熱線電話起步,深圳義工開了中國內地誌願服務的先河。此後,全國第一個義工團體、全國第一個國際義工、全國第一部義工法規陸續在此誕生……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志願服務精神逐漸成為這座城市的某種品格;“有時間做義工,有困難找義工”也早已成為深圳很多市民的生活方式。大運會的到來,極大激發了深圳市民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深圳也因此提出,要借大運契機,把深圳打造成為“志願之城”。

  譚建光教授分析説,“志願之城”應當包含四大要素,分別是“志願文化傳播面廣、志願活動參與率高、志願組織繁榮活躍、志願資源匯聚豐富”,而深圳在這些方面都已經具備了很好的基礎。

  譚建光説,大運會是一屆青春的盛會,深圳又是一座青春的城市,年輕人的“不安分”和“創造欲”使本屆大運會的志願服務註定會有“不一樣的精彩”。

  本報深圳6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