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調查顯示五成網友贊成高考作文使用網絡語言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4日 1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時下距離一年一度的全國高考開考僅有數日之遙,3日上海有媒體報道稱“上海高考作文出現網絡語言將以錯別字處理”、“高考作文中出現網絡熱詞‘格殺勿論’”,一時間“禁用網語”的説法在網上網下引起熱議。

  經記者調查,相關新聞中提及的當事人、2010年上海語文高考閱卷中心組負責人、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已正式答覆:“禁用網語”的新聞報道存在媒體誤解的成分。

  不過,高考是否應該對網言網語説“不”這個話題,已受到廣泛關注。語言文字專家認為,高考答題時,對網絡詞彙的使用,應有所選擇,區別對待。

  網友熱議高考該不該“禁”網語

  “上海高考作文禁用‘有木有’?”“高考對網絡語言‘格殺勿論’?”網友對此各抒己見,針鋒相對。

  在一項主題為“網絡語言能不能出現在高考作文裏”的網友投票中,截至4日上午10時,在24小時內已有3300多人參加投票,網上留言有近10萬條。

  在這項網上投票中,約50%的網友認為“可以,網絡語言是漢語言生機勃勃的表現”;34%的網友認為“不可以,網絡語言對母語是一種惡搞和污染”;還有16%網友表示“無所謂”。

  支持“可以使用網語”的網友認為,漢語言文字是與時俱進的,高考對網絡用語不應排斥,而是應該包容對待。

  網友“想念向日葵”説:網絡詞語作為一種語文現象,要是一味被語文教學封殺,只能説語文教學跟不上時代,高考也該順應時代。署名“文芒老宋”的網友認為,作文要求與時俱進,高考不應死守陳規,不應讓學生把眼光只放在課本上。

  與之相反,反對者們認為,高考試卷與互聯網論壇博客不同,是規範用語的一個樣板,高考作文對網語説“不”理由很充分,將一些網絡詞彙判為錯別字並扣分,也完全可以理解。

  一些網友分析,使用“傷不起”“神馬”等,將給高考閱卷造成一定麻煩。網友“maomao”説:隨意使用網絡語言,不常上網的老師可能看不懂。網友“方與圓life”説:網絡語言進入作文,也許對評卷老師是個挑戰,不同老師不同標準,最終傷害的或許是部分同學。

  來自武漢的網友“政委”支持“從嚴查辦”高考作文濫用網語。他留言道:出現各種“火星文”的應該一詞一分都扣了,零分為止,這種惡俗的風氣不能長。

  署名“子遊”的網友留言説,高考臨近,身為當年語文省級探花,奉勸各位考生還是要按照老祖宗的規矩解答與寫作,包括標點符號都有講究。

  當事人:“禁用説”和“格殺勿論説”不準確

  記者連夜與媒體報道網語“禁用説”“格殺勿論説”中被提及的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取得聯絡。

  周宏教授的正式答覆是:無論是從語言發展規律,還是從時代發展的角度談,高考作文中出現網絡詞語都不應該“格殺勿論”。

  周宏説,尤其是一些已經廣為流傳並經過主流媒體使用的詞彙,如“給力”等,不應該判為錯別字。但一些僅在網民中流傳使用的詞彙,傳播範圍有限,許多人包括閱卷老師都不明含義,用在作文中就有可能被認為是錯別字。

  周宏個人認為,作為考生,謹慎使用網絡用語,較為穩妥;而語文老師一定會尊重語言發展規律,區別對待網絡用語。

  周宏還進一步解釋説,關於上海高考評價的相關標準,決策部門是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閱卷老師只是考試院標準的執行者。而且,按照規定,高考閱卷教師無論在考前還是考後,都不能以閱卷者的身份接受採訪。此前,有媒體報道的説法,僅是他個人以語文教師的身份談的一些個人看法。

  記者4日登陸上海教育考試院主辦的“招考熱線”,在6月3日公佈的《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問答》及關於今年高考的提示信息中,尚未見到“語文考試禁用網語”的通知。上海市語委有關人士也向記者證實,目前尚未接到下達的“高考禁用網語”的通知。

  語言文字專家:高考作文用網語“當有所選擇”

  作為中國文壇“啄木鳥”的《咬文嚼字》雜誌社,曾連續多年公佈年度十大流行語。“給力”“神馬都是浮雲”等就曾出現在“十大”排行榜上。該雜誌主編、語言文字專家郝銘鑒認為,近年來我國的網絡用語蓬勃發展,若要在高考作文中使用,應當視詞彙和語境不同,有所選擇,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根據《咬文嚼字》編輯部的常年研究發現,近年來中國的漢語言文字系統進入了一個“全民造句”、空前活躍的階段,不僅網絡用語成為時尚,還有方言常用詞、新的科技詞彙等,也都是對我國語言文字系統的一個重要補充,促進了漢語體系的新陳代謝。

  “事實上,網絡用語的‘家’還是在網上。”郝銘鑒認為,網絡用語不僅包括使用諧音字、改變詞性,還有標點符號和外文字母的“遊戲式”用法等。在網上的私人交談討論中,這些詞彙具有及時傳播、增加娛樂氣氛的正面效果。但這些詞彙要“集體”進入全民的、全社會的話語系統,還需經歷一個規範的過程,要經得起語言發展規律的考驗。

  郝銘鑒説,任何一個語言文字系統都是開放式的,部分網絡用語其實已經被吸收進語言體系中。例如,“囧”字的挖掘,是對漢語活學活用的結果,目前不少媒體都在使用;“給力”一詞甚至登上了《人民日報》頭條,這都體現了語言創造的全民性。

  郝銘鑒同時指出,但也有些諧音詞,如“杯具”“神馬”等詞彙離開網絡語境後,在嚴肅的語言環境下,會造成混亂,今後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淘汰。因此,他建議,高考考生慎重對待作文詞彙,有選擇性的運用網絡用語。

  專家提醒,對於規範語言文字的使用,我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各地還曾相繼出臺過實施辦法等,都應遵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