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居住證制度正調研立法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4日 1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居住證制度正調研立法
將率先出臺社會管理創新的省級地方文件,服務管理惠及常住人口

  2010年4月5日,唐家嶺,一男子從“蟻居”往外搬運物品。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韓萌 攝

  2011年3月2日,建國門街道的工作人員正通過社區服務化管理系統監控著社區的所有變化,進一步加強對社區居民的服務。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楊傑 攝

  當前社會管理面臨著思想輿論統一難、各方利益協調難、矛盾糾紛化解難、流動人口管理難、突發事件處置難等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

  ———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全會講話時指出

  人口規模問題事關首都可持續發展。全市常住人口已經超過1960萬,這是我們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必須始終把握的基本市情。

  ———北京市長郭金龍在對“意見”做説明時強調

  據新華社電 未來五年北京社會服務管理將由戶籍人口為主向常住人口拓展。

  3日舉行的北京市委十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北京市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進社會建設的若干意見》,標誌著北京將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社會管理創新的省一級地方性文件。

  “意見”明確提出在創新服務中加強社會管理,確定了“十二五”時期北京推進社會建設的目標,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居全國前列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人享有社會保障、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五年提供100萬套保障性住房,城鄉居民年均收入增長8%,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等。

  針對北京市外來人口超過常住人口三分之一的現實難題,“意見”提出要推動社會服務管理由以戶籍人口為主向常住人口拓展,社會保障逐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界限,努力做到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各類人群全覆蓋。目前,北京市居住證制度已進入調研立法階段,今後將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信息平臺,實現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推廣“新居民互助服務站”等經驗。

  【1】 人口管理

  【“意見”內容】

  北京市居住證制度已進入調研立法階段,今後將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信息平臺,實現實有人口動態管理。

  【解讀】

  一般人才進京門檻或提高

  陸傑華(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作為人口第一大國的首都,北京的人口管控手段,正在從“承載力指標”模式轉向制度化設計。

  人口管控的目的在於,控制人口無序無限制增長,而非“堵人,把人攔在城門外”。人口管理思路的關鍵點,在於如何做好“加減法”。

  加法,意即吸引、留住北京發展建設所需要的高端人才,為此,居住證制度應逐步取代戶籍制度。

  人口管控的“減法”,不能推行強制性行政手段,但可利用每年可增可減的進京指標。比如一些企業、産業渴望引進的一般性人才,這類人才還沒有達到高端人才的標準,落戶北京的難度將加大,門檻極有可能提高。

  【2】 幹部績效考核

  【“意見”內容】

  編制《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規劃綱要》,將社會建設考評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績效考核。

  【解讀】

  領導績效不能只看硬體

  宋貴倫(北京市社會建設辦主任):社會建設的考評體系和指標,國外有,國內一些城市也有一些設計。但北京是首都,也是國際化的城市,情況比較複雜,我們要借鑒國際以及其他省市的經驗,不過也要結合實際做很多創新。

  目前,社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在按照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社會動員、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等五大方面的內容,制定具體的考核指標。相信不久後,將有100多個具體的考核指標。今後,領導工作成敗不能只看硬體建設,還要看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水平。

  【3】 購買公共服務

  【“意見”內容】

  政府將繼續購買公共服務,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吸引社會資源和社會資金投入公共服務領域。

  【解讀】

  按項目質量申請財政資金

  宋貴倫:從今年開始,對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的選擇,只有少部分是全額購買,大部分將是部分資助,讓社會資金投入公共服務領域,政府的資金起“撬動作用”,同時保障公益性服務“別做虧本買賣”,確保社會組織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的熱情。政府今後購買公共服務的發展方向,不再是“拿著錢去找項目”,而是“根據項目的科學性和社會效益去財政申請錢”。

  【4】 健全社會組織

  【“意見”內容】

  在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方面,將健全三級社會組織“樞紐型”工作網絡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

  【解讀】

  白領需要多樣化社會服務

  宋貴倫:今後,街道和社區備案的公益服務類社會組織,也將按照性質和類別,政府引導其成立聯合會,形成基層社會組織的樞紐工作網絡,再向上連接區(縣)和市婦聯、殘聯、紅十字會這樣的樞紐型社會組織。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已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力量。調查顯示,到2010年底,全市1249座商務樓宇,82.2萬人就業。商務樓宇中的從業者,絕大多數是高學歷、年輕化的白領。他們既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對社會管理和服務也有更多樣化的需求。

  【5】 社會工作者職業化

  【“意見”內容】

  北京將出臺社會工作者培養評價管理使用激勵政策,加快推進社會工作者專業化和職業化。

  【解讀】

  社會工作者力求融會貫通

  宋貴倫: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化,意味著要求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同時能夠融會貫通,應用在同一件事的處理上。因此,不一定是非要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或在大學是學社工專業的人,才能做社工,“不會惟專業而專業”。

  在職業化方面,社會團體的社會工作者,都是有各自一定的專業領域。目前,全市2.8萬多名社區工作者,已形成了一支獨立的職業隊伍,他們是按照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待遇,每個月拿相對固定的保障性月薪。

  【6】 社會矛盾

  【“意見”內容】

  在維護群眾權益利益方面,將推廣“連民心懇談室”“信訪代理制”“一單式”工作法,建立覆蓋全面的社會矛盾排查調解網絡。

  【解讀】

  強化基層組織力量

  唐鈞(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面對轉型期社會矛盾高發的現實局面,政府的思路理應清晰;明晰直面百姓的基層政權組織,例如信訪組織的責任和義務,確定其工作流程,使其第一時間介入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通過強化基層組織的力量,基層組織對社會矛盾的化解能力和處置能力,減少矛盾和糾紛,體現執政為民。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魏銘言 王姝(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