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事業單位改革明確時間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0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關注中國事業單位改革

  昨天,全國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在這個會議上,首次明確給出事業單位改革的時間表,從今年到2015年,中國將用5年時間,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要建立起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改革方向】

  事業單位改革不搞“一刀切”

  現有事業單位將按照社會功能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産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也就是説目前經營性的事業單位,如國有電影製片廠、出版社、報社、體育館,以後都將變成企業。

  改革總體目標是逐步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佈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在會上表示,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要堅持分類指導、分業推進、分級組織、分步實施的工作方針。不同社會功能、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事業單位的改革要因地制宜,穩步推進。條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暫不具備條件的允許過渡,不搞“一刀切”。各地要在中央總體部署下,結合當地實際對事業單位改革做出具體安排。

  【改革難點】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界定矛盾

  事業單位改革將著力在管理方式、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會保險、財政保障等關鍵環節進行積極探索。

  此次改革,經營性事業單位要轉成企業,但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的是差別制待遇,意味著事業單位從業人員退休後養老金將縮水近一半。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説,過去沒有全局性的大面積推廣,就是事業單位涉及面很寬,涉及的利益格局也很複雜,各行業之間有很大差異,也牽扯到一個單位內部的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甚至受到財政對它投入體制的改革等等,所以説牽動的利益比較多。

  在今年7月1日就要實行的《社會保險法》中,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界定都顯得前後矛盾。《社會保險法》第十條明確規定,“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事業單位規定”,就是説事業單位與機關單位屬於同一水平。但是,第十三條又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這一條,事業單位的待遇又和國有企業劃等號。

  >>新聞背景

  改革波及4000萬人

  事業單位是“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設立的社會服務組織,由國家機關舉辦或由其它組織利用國有資産舉辦”。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數量超過130萬家,涉及教科文衛、農林水、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環境監測、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從業者4000多萬,擁有超過3000億國有資産。我國70%以上的科研人員、95%以上的教師和醫生都集中在各類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佔政府財政支出的31%以上。汪玉凱説,事業單位佔用很多資源,但不能在社會上被充分利用,提供服務的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很難走向社會化。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最早開始的深圳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孫福金説,每個事業單位都是政府部門的一個腿,在傳統財政體系下,甚至是單位的一個小金庫,各種開銷往往由事業單位來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