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北京創建社會管理新模式(20110602)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2日 2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c8942658ccc84edff37daf980adfd037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焦點訪談]>>

 首播:

    CCTV-1

    6月2日  19:38

    重播:

    CCTV-1

    6月3日  06:10

     

    CCTV-新聞

    6月3日  04:42

     

    CCTV-新聞

    6月3日  15:15


  社會管理,實質上就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和每個人的生活直接相關。在北京這樣一座人口接近2000萬人的特大型城市,社會管理更是千頭萬緒。百姓的難題、難事怎樣及時解決,群眾的聲音、願望如何及時傳遞,這些都需要更多的創新探索。近些年來,北京市逐步完善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網格化管理給居民帶來更多便利

  現在在北京市東城區,居民們遇到問題可以找網格負責人。什麼是網格呢?其實它就是比社區更小、管理更精細、服務更到位的社會小單元,有了網格後,居民們最大的感觸就是,解決問題快了。

  65歲的郭寶山是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南裏社區的居民,今年元旦剛過,他就遇到一件煩心事。他説,物業要對電梯進行修理,電梯要全部停運,這將給他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這個小區有3棟18層的回遷樓,每棟樓有4部電梯,根據物業貼出的通知,這些電梯需要全部停運維修。如果是以前,居民們只能到社區或者街道找領導反映情況,路遠不説,還不一定能找到人。從去年10月起,該社區被劃分成了四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一位格長,於是老郭直接打電話給他所在的第一網格格長。不到5分鐘,格長就來到了老郭家。

  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東花市南裏社區第一網格格長雷文英説,如果電梯停運,很容易導致社會矛盾。經雷文英的初步調查,電梯確實是應該立即維修的,但當時主要矛盾集中在錢的問題上。

  沒錢,存在安全隱患的電梯就沒法修,如果繼續運行,隨時可能出現危險。雷文英趕緊將該情況錄入東城區社會化服務管理系統,請求上級部門協調解決。通過該系統,社區、街道、區裏的幹部同時了解到了這一問題,隨後由街道&&,協調各部門抓緊時間解決實際問題,最終決定先由開發商先墊付維修資金。春節前,12部電梯全部維修好了,居民們對此非常滿意。

  東城區全區17個街道205個社區被劃分為589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網格管理員、網格助理員、網格警員、網格督導員、網格黨支部書記、網格司法工作者、網格消防員,同時依託最先進的現代科技,構建了一個天上有雲、地上有格、中間有網的新型社會服務管理體系。

  建立樓宇服務站 構建溝通平臺

  在北京,除了這樣的社區,還有近1300座商務樓宇。這裡是非公企業新社會組織的主要聚集點。作為基層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政府的管理和服務的觸角很難延伸進去。而現在,北京市在這些商務樓群裏都建立起了商務樓宇服務站。

  6月1日一大早,北京市朝陽區建外SOHO紅朝俱樂部裏,周邊的幾座商務樓裏面的十多家企業聚在一起。不過,他們今天討論的不是生意上的合作,而是下一個階段公益活動安排。最後,幾家企業分別就法律諮詢、低碳環保行動、愛心義賣等做出安排。

  建外SOHO處在北京的CBD核心區,有各種企業2600多家,人口密集並且年輕。如何讓這些企業在一個狹小的區域中和諧相處,共同承擔社會責任。這是北京市加強社會化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建外soho樓宇服務站負責人介紹,站裏實現了“三位一體”,即黨務、政務、社務合一。商務樓宇服務站建立起來後,黨組織也相應建立了,黨員們發揮著作用。政府部門對企業進行近距離服務,商務樓宇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密切了。

  讓居民老有所依 老有所養

  在目前我國城市發展中,人口老齡化是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北京也不例外。2010年,北京全市戶籍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35萬,佔總人口的18.7%,遠遠超過了老齡化社會10%的標準。如何建立一個完善又可行的養老體系,讓老人能老有所依,北京市也一直在探索和努力。

  在北京市草橋欣園社區的松齡托老所。記者看到,與大家平常印象裏的養老院不同的是,這個托老所就設在居民社區裏,規模小但很溫馨,看起來就像一個平常的家庭。

  這個托老所一共住了13位老人,都是附近的居民。其中不能自理的有5位。由於兒女們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便就近把老人送到這裡託管。因為離家近,兒女們來看老人或者隨時把老人接回家住,都很方便。

  為了讓老人更有家的感覺,這裡的許多裝飾和用品都是按照老年人的習慣配備的。老人們日常保健需要的吸氧機、按摩器、血壓計等都一應俱全。工作人員也經過專門培訓,掌握基礎的護理知識。

  記者看到,這裡為每位老人都逐日填寫服務日誌,上面詳細記錄了每天的服務流程和老人的情況。

  據了解,近幾年來,北京市共發展了這樣的養老服務簽約單位1.2萬家,讓許多老人都能就近入住托老所。而對於不需要住在托老所的老人,政府則大力推進日間托老服務,在社區建立起綜合性的老年服務中心。

  在北京市的展覽路某社區記者看到,許多老人正在一起練習書畫。除了書畫課,每天都安排了不同的課程,非常受老人歡迎。在這個老年服務中心,有活動室、按摩室、閱覽室、休息室等,還有一個老年餐桌,老人可以在這裡一起用餐,也可以送餐上門。所有這些,只有用餐需要交10元錢,其餘都是免費。據了解,2010年北京市共設立有養老餐桌的社區老年服務點有4584個,日間托老服務正在逐步實現。

  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是百姓的需求和期待。北京市在社會管理創新上推行了一系列經驗和做法,在解決民生問題、建立黨委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推動社會管理精細化,提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等幾方面創建的新模式,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