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科院專家稱大旱百年一遇 漁民船隻被湖底磨壞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2日 1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陵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乾旱

  中科院專家:長江中下游大面積乾旱達百年一遇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6月1日,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宇煒再次啟程前往鄱陽湖。他臨行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今年長江中下游大面積乾旱,可以説是百年一遇”。陳宇煒長期研究鄱陽湖濕地系統,是鄱陽湖湖泊濕地綜合研究站站長。陳宇煒表示,長江中下游一帶有氣候記錄,距今百年時間,在春夏之交的這個季節發生大面積乾旱,這是記錄中沒有過的。按慣例,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長江流域將逐步進入梅雨季節。梅雨是否會“澆滅”長江中下游之“渴”,陳宇煒認為:“往年也曾出現過‘枯梅’、‘空梅’的情況,所以很難預測”。綜合

  〉〉〉直擊大旱中堅守的石臼湖漁民

  大溝圩的抗旱日記

  記者體驗一線旱災重地

  大溝圩的抗旱日記

  ⑤

  □實習生 姚聰

  在大溝圩的最後一天,老天爺總算擠下了幾滴雨水。俞同滿老人站在門口看了會,告訴我們:“這雨下不大。”下午我們到地裏一看,幾乎就沒變過樣,農田依然大片大片龜裂。

  雨停了,自來水忽然也停了。俞同滿老人急忙騎著電動車,趕到河邊的自來水房。説是水房,不過是臨河而建的一個簡陋的小屋。水泵壞了,在小屋就有備用的,老人很麻利地換了上去。我們一看河面,幾天工夫就快漲滿了。老人卻還説不夠用,非要下一場大暴雨把整個農田灌滿才行。

  井水化驗結果出來了

  一大早我們才得到消息,溧水那邊通知説,井水化驗結果出來了,可以喝了。俞同滿老人特地挑了一擔水,回來也不像前幾天還煮半天,直接舀了一碗就喝了下去。

  喝完就給我們講了一件事。村裏有一戶人家,老娘是駝背,生下的弟兄倆也是駝背,沒想到剛出生的小外甥還是個駝背。為啥會這樣呢?村裏人都説是那家旁邊的一口老井。那口井起碼也有幾十年了。一家三代都是駝背,村裏人很懷疑那井水不乾淨。

  其實這老井也有幾年沒用了。要不是今年乾旱,村民們也快忘了這事。哪知道天旱成這樣,最後還不得不打這麼一口深井。

  俞同滿老人告訴我們,全村人都在等這化驗結果。結果沒出來之前,誰也不敢隨便喝井水。老人指了指那個純凈水桶,“你們沒來之前,我買了好幾桶純凈水。一桶就要5塊錢,我們農村人哪能天天喝這個?等這井打出水來,我就天天煮,泡點茶葉喝,每次也就喝一點。現在終於能喝上放心水了。”説到這老人難得地開懷大笑了。

  大溝圩的菜比城裏還貴

  44歲的俞白雙是大溝圩村難得一見的“年輕”人,7年前開了大溝圩第一家小賣部。一開始只是賣賣生活用品,漸漸地規模擴大,但直到今年以前,俞白雙都不會想到自己的小賣部變成了村裏的菜場。

  俞白雙告訴我們,今年發生了太多讓他們大吃一驚的事。“以前哪會想到我們這地方會缺水,我們經常開玩笑説,我們這缺水,全天下就都沒得水了。”然而今年石臼湖見底,全村人要靠一口井來活命。“以前我做夢也想不到我現在會賣菜。我們農村還會缺菜?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然而現在俞白雙這個小店一天就要賣掉四五十斤蔬菜。每天夜裏十二點多,俞白雙開著車到溧水縣城,在集貿市場挑好了當天所需的蔬菜葷菜,連夜還得趕回來。這個村子早上5點就有人做飯了。

  菜價肯定要比溧水縣城要貴。最貴的還是小青菜,以前一斤1塊5,現在都漲到3塊5,“小青菜哪都缺,都快進不到貨了。”

  回到報社,把這些菜價和南京價格監測中心最新的菜價一比較,著實嚇了一跳,南京最偏遠的小村莊的菜價居然比南京市中心的白下區科巷菜場還貴!農村的菜價比城裏還貴,也只能是目前極端乾旱天發生的極端情況了。

  村裏的小賣部

  成全村的菜場

  □實習生 錢奕羽

  “今天水能送來嗎?”石臼湖下游的岸邊,漁民劉元國正在焦急地等待消防車送來水源,近一個月以來,旱情讓石臼湖下游水位已經不足50厘米,渾濁的湖水已經見底,已經不再有魚兒,漁船也紛紛擱淺,停靠在岸邊。

  大旱之後,漁民打魚為生的漁船,大部分已經擱淺。宋美佳 攝

  三個月沒有捕魚了

  “石臼湖中春水平,石臼湖邊春草生。”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描繪出“魚米之鄉”石臼湖昔日宜人景象。而如今,石臼湖正遭遇70年一遇的乾旱,湖底大面積乾涸開裂,湖心位置,有很多漁民自行搭建起來的養殖網,現在這些漁網都已經破舊。

  “還是要經常拿出來曬曬,哪天有水了就可以打魚了。”看著水位一天比一天低,劉元國一家比最初要鎮定了很多,曬網、收拾漁船……漁民們都喜歡把船收拾得乾乾淨淨,每天都要從湖裏打水衝船,即便是後來水越來越少、越來越混。

  他們仍然在盼望著,盼望有一天能撐起魚竿,重操舊業——捕魚。儘管現狀是:石臼湖的水位在不斷降低,湖裏早就沒了魚兒。劉元國一家已經有三個多月沒有捕魚了。

  旱得喝不上水

  “不只是魚扛不住,人都快扛不住了。”劉元國告訴記者,去年他們一家捕魚賺了七八萬元,剛好夠生活開銷,而在這歇業的三個月裏,他們完全斷絕了生活來源,積蓄也快花光了。因為旱情嚴重,生活在水泥船上的劉元國一家又面臨著吃水困難。如今,石臼湖下游附近包括劉元國一家一共有七八十條漁船,都依靠消防車每週送水保證最基本的飲用水。記者在船上看到,船的甲板上放置了不少塑料桶用來存水,水裏放個凈水丸,才有了水做飯。

  然而,這對於不斷加劇的旱情來説,無疑是杯水車薪。“一共只有10噸水,分到七八十條船上,只能剛剛夠省著喝。”

  “湖裏的漁民沒水吃,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劉元國説在漁民們的記憶中,從沒見過這樣的大旱。

  漁船受損現象嚴重

  乾旱,給漁民們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於此,還威脅到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家——漁船。記者在現場看到,僅停留在附近的24條漁船,已經有7條漁船船底嚴重進水,水最深的地方甚至達到了一米,船艙底部的水泥嚴重脫落。劉元國描述起幾天前夜裏心驚膽戰的一幕,“睡到半夜迷迷糊糊的,就聽見從床的下面傳來劈裏啪啦的聲音,好像在放爆竹,驚得我們一大家子幾天都沒睡好覺。”

  “都是乾旱惹的禍!”湖水水位下降,漁船時不時就會碰觸到湖底的礁石,從而造成了船底的裂縫。如今,漁民們紛紛將漁船固定在離岸不遠的地方,動也不敢動。

  劉元國指著一條破損最嚴重的漁船説,這條船是叔叔一家7口人住的,現在不得不被逼上了岸。像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劉元國説,再往前走一段還擱淺著不少漁船,光是船底進水的就有20條左右,其餘的船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受損。記者看到,河堤的兩側搭起了帳篷,船不能住了,漁民們也要留在離船不遠的地方,守護著自己的家。

  船就是家,再難也要堅守

  “四十年前,我們一家人從盱眙撐著好幾條船來到了石臼湖,我在石臼湖裏出生、長大,湖裏的水清澈見底,舀起來就能喝,水是甜的,魚特別多。”劉元國回想起石臼湖裏美好的生活,黯淡的臉上立刻興奮起來,他説,一家人幾條船聚在一起,相互也有照應。

  雖然堅守在船上的生活很艱苦,但劉元國還是很樂觀。“多少年了船就是家,怎麼都得堅持下去。”沒有水大家也沒有活幹了,一家人無聊時就在船頭聊家常。有時也會圍坐在一起看電視,這是在船上的唯一消遣,天氣預報成為了大家固定的節目,下雨成為全家人最大的期盼。

  對於上岸,今年已經85歲,在船上生活了一輩子的劉老太極不情願,也在做著最後的掙扎,但年輕人想法不同。每當聽到長輩説起不想上岸的事,年輕一輩的漁民們都暗自猶豫,“其實很想上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沒有技術,只會在水上生活,上了岸不知道能不能習慣。”

  大溝圩是中國農村現狀的一個典型縮影,青壯年都出去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在大溝圩的田間地頭,村口里巷,我們能看到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農。

  與莊稼打交道,他們有著一輩子的經驗。然而與天氣打交道,他們缺的可能就是經驗。在石臼湖旁長大的他們,怕的不是水,怕的是沒水。如果乾旱一直持續下去,如果井水沒了,如果電也停了,這些老人家能扛得下去嗎?災害面前,最脆弱的就是農村,相關部門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希望大溝圩所有這些可敬的村民都能安然度過這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