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週刊]視點:電荒困局(20110528)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8日 22: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596616067efd4492b9982babb9fff4e8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新聞週刊]>>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電荒這個現象每年都上演,表面上是缺電,背後是煤價上漲,很多發電的企業不願意發電,造成的假電荒。於是就有人喊漲價。可是這一漲價吧,老百姓又成了買單的人。這個時候人們想起來,發電企業跟老百姓之間不還有個電網嗎,他們為什麼不讓利呢?

    隨著國家發改委5月17日緊急補充上調江西、湖南和貴州三省火電上網電價2 分/度,從4月份到本週,上調上網電價的省份已經達到19個。這讓人們有理由擔心,上網電價調整背後,會不會是銷售電價的新一輪上漲?而2分錢,又真的能成為電荒的解決之道嗎。

    北京大學中國能源研究院 執行院長 王彤:我們客觀地講每漲一分錢關乎著國民經濟,我們的電力企業目前的狀況已經提前進入電荒,實際上對經濟影響是非常大的。

    根據中電聯給出的數字,1到4月,佔全國發電總量50%的五大發電集團,發電虧損已經超過百億元,這個數字,與電網企業去年450億元的利潤形成了鮮明對比。撐死電網,餓死電廠,也成了人們提到電荒時的第一反應。

    王彤:電網企業也是國有企業,他們自身並沒有定價權,我們收購價格或者售出的價格都是由國家發改委來審核制訂的。它是一種根據形勢,根據情況的一種調節,因為考慮到發電企業的虧損狀態做了一些適當的補償

    煤價不斷攀升的成本壓力下,2分錢的補償又究竟能解決發電企業多大的問題?這裡是位於江西南昌的新昌火力發電廠,從5月10日起,由於一台70萬千瓦的機組開始檢修,這家電廠就只能維持一半的産能。在供電形勢緊張的江西,這不能不説是一個怪現象。

    江西新昌火力發電廠副總經理 詹建瓊:一到四月,今年累計發電27億(度),上網電量25.8億,累計虧損9000萬,每度電大概虧損3分多。

    根據電廠給出價格表,從一月份至今,每噸標煤已經上漲了100多元,如果滿負荷發電,每天消耗1萬噸煤就是100多萬元的虧損,而電網企業拿出的2分錢,粗略折算在煤炭價格上,是60元/噸,充其量是讓虧損幅度減少60%,難以起到扭虧為盈的決定性作用。

    王彤:發一度電虧一度電,這裡面就有直接的經濟利益,因為企業它是要掙錢的,它追求利益的。我們的發電企業主要以中央企業為主,而且我們企業的考核機制,國資委是用績效來考核的。這個考核牽涉到企業負責人的一些根本利益

    有分析認為,此次調整上網電價,只是為改善電廠盈利狀況和現金流的臨時性對策。而回顧歷年的電價調整我們也會發現,這樣的權宜之計每年都會上演,而銷售電價上調則只出現在2005年和2008年。顯然,電廠與電網間利益調配並不鮮見,問題在於,電網的利潤空間,還能支撐多久。

    王彤:國家定的價,它可以讓你掙錢,也可以讓你不掙錢,這是國家説了算的,參考國外的電網公司,它也是虧損的,因為它都牽扯到一個國家壟斷企業,它是國家安全問題,它有很多補貼。客觀地講,靠漲價,靠我們行政絕對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它最終要走上市場化。

    進入5月,隨著上網電價的調整,國內動力煤價格在國際煤價下跌的背景下,再次出現10-35元/噸不等的漲幅。這也意味著電網拿出來的2分錢又有一半流進了煤炭企業。煤價上漲引發的電荒,最終導致了煤價上漲,這如同悖論一樣的結局,顯然是一種提醒,佔我國發電總量60%以上的火力發電,已經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困局。

    王彤:發電,到了一個怪圈,這邊也漲,煤價也跟著漲,最後還是不停地循環,不斷地惡性循環。有些東西政策的東西可以改變一時,但是你要長遠考慮的話,一個靠市場,一個靠能源調配,靠將來新技術不斷地研發出來,不斷地替代它。儘量地把産業結構調整,能夠優化、升級,多使用清潔能源,少使用這種傳統能源。

    白岩松:這一次讓利雖然只有兩分錢,但是起碼讓人看到,在發電企業跟消費者之間,還有個曾經旱澇保收的電網它也做了一點貢獻,就如同每次油價上漲,出租車日子難過,要漲價就要漲到消費者這兒來。可是奇怪的是,中間那個出租車公司憑什麼旱澇保收,從來不讓利降份錢呢?這個時候人們早就明白,搶與讓之間,歸根到底是利益的再調整,如果能搶的都是強勢的人或部門,而讓的都是弱勢的人或部門,那不叫利益再分配,而叫劫貧濟富。近一段日子,長江中下游持續的乾旱,很多人眼巴巴地看著長江三峽,“放點水吧,大哥,放點水吧,解解中下游的渴吧。”

    國家防總抗旱一處處長 劉雪峰:主要原因還是天氣的問題,從去年11月份到今年以來,降雨量偏少4-6成,個別地方偏少到7-8成,由於降雨少,導致江河來水少、原有水利工程蓄水消耗過快,造成抗旱水源緊張。歷史上也有過這種情況,只是這種情況發生的比較少,比較罕見。

    在這個傳統的雨季,南方五省的旱情卻還在加劇。國家防總在召集各方會商之後決定,從5月20日開始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流量為下游補水,這也是三峽第一次參加抗旱。

    記者:這裡是三峽大壩的下游,雖然看似一片平靜,但是這裡的水流量卻在不斷加大,到今天(26日)下午三點,三峽工程的下泄流量已經達到了每秒12760立方米,也就是説每15分鐘,三峽工程下泄的水量就可以裝滿一座中型水庫。

    這次超常規補水會持續20天,三峽水位也會下降9米左右。防洪、發電、航運,本是三峽設計主要功能,但是在國家防總的一聲調令下,發電讓位於抗旱,商業利益讓位於社會利益。

    國家防總抗旱一處 劉雪峰處長:長江中下游各站的水位大體回升幅度在1.3到2.61米,我們説的洞庭湖的城陵礬站回升了2.2米,鄱陽湖的湖口站回升了2.14米,補水的效果十分明顯。

    按照目前的調度,6月10日三峽將會停止超常規下泄,因為那時的水位145米,已經是汛限水位,再低就會影響航運安全,而這一天也正好是長江中下游進入梅雨季節的開始。

    中國水科院減災所副所長 呂娟:如果天下雨了,那就是老天爺幫忙,如果那天再不下雨,後面繼續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旱情就非常嚴重了。也不是説三峽不能再給了,因為145米下面還有水,如果有水再放的話,它就影響航運了,航運有可能就停了,這事情就比較複雜了。

    更糟糕的情況是,如果在20天非常規調水令結束之後,長江中下游依然沒有等來期待中的雨季,那麼三峽或許還需要再做一個艱難的決定,保航運還是保抗旱?

    中國水科院減災所副所長 呂娟:那時候怎麼辦呢?這個東西所以大家應該值得警惕的,要考慮這種極端乾旱應急的、備用的一些戰略、措施,真的萬一來了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去應對,這個事情才是我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三峽緊急補水,只是解了長江的一時之渴。在新華視點的調查中,瘋狂的非法採砂、混亂的小水電建設、以及各地水利設施的老化,這些人為因素都是擺在抗旱面前的攔路虎。

    中國水科院減災所副所長 呂娟:長遠之計還是把抗旱的規劃儘快做好,把規劃儘快落實、實施下去,然後把整個的抗旱減災體系建立起來,真正的實現科學抗旱、有效抗旱、主動抗旱。

    去年的西南大旱,讓今年的一號文件鎖定水利,並將水利看作“治國安邦”的大事,但是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如何提高抗旱減災能力?一號文件中要求的土地出讓金10%的投入能否落實?又如何解決長久以來的動力不足問題?在年年乾旱中,我們需要在權宜之計外尋找答案。

    幹部:再過三條,就斷流了。

    村民:你看這個小的,根本沒得救了。

    村民:水,是水稻的命。

    村民:哎呀,晚上睡覺都睡不著,我們老百姓種田賺兩塊錢不容易,你説難過不難過,一年的收成去了一半。

    白岩松:無論是快速路上的公交優先,還是電網讓利力圖緩解電荒,又或者三峽放水補給中下游的缺,都是在有限的資源當中的再分配,在某種力量的強壓之下,讓搶變成了讓,讓相對弱勢的一方傾斜。看著好像很和諧,然而這只是治標之策,治本還需換思路。如何讓大餅做得更大,搶的動力能變小,那就不用那麼用力地去強壓了,一切都會好得多。但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哪,公共資源長期具有壟斷性,如何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深化改革,恐怕才是把大餅能夠做大的真正動力,沒有真正的改革,怎麼讓都是小修小補,於事無補。

    編輯:程 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