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名人"私奔"引連鎖反應 專家稱都市人喪失內心自由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8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出乎所有人意料,一個名人的“私奔”事件竟在社會上引發連鎖反應,而正如魯迅先生評述《紅樓夢》時所説: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如今,世人看這兩人的私奔,也是各取所需,南轅北轍。這不是二王的問題,而是世人的問題——

  【特別報道】一場“私奔”引發的公共話題

  記者 鄭莉

  5月16日,午夜,知名投資人王功權在微博上忽然留言:“各位親友,各位同事,我放棄一切,和王琴私奔了。感謝大家多年的關懷和幫助,祝大家幸福!沒法面對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沒法和大家解釋,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別。叩請寬恕!功權鞠躬”。

  而此前一天,王功權自創歌詞《私奔之歌》,高喊“最恨人間累功名”,決心拋棄榮華,“往事如煙揮手行”,已在隱喻自己的“特立獨行”。5月20日,他再次通過微博承認:“我有第二次婚史,有現妻……”

  如此罔顧傳統道德觀念的“高調”私奔,一時間引發了媒體和社會輿論的“特別關注”,其微博粉絲激增至57萬。眾人觀點界限分明:反對者認為他的行為有失責任,有違道德,是對家人的傷害;而支持者則大讚他“活得純粹”、“浪漫”、“自由”。

  對於媒體和輿論的紛爭,王功權竟也樂得參與其中,幾乎“每日一博”,或澄清或反駁,毫不示弱。這場高調“私奔”已經演變成目前“圍觀度”最高的公共話題。

  私奔激起千層浪

  出乎所有人意料,一個名人的“私奔”事件竟在社會上引發連鎖反應——讓公眾有了茶余飯後的談資,商家增加了新的興奮點,成就了一場“娛樂風暴”,甚至有人提出將5月16日定為“私奔節”。

  迅速,“私奔體”竄紅網絡。

  “各位親友,各位同事,我放棄一切,和王琴私奔了。感謝大家多年的關懷和幫助,祝大家幸福……叩請寬恕!功權鞠躬。”僅三天時間,王功權的這條私奔宣言就轉發超過7萬次,評論近4萬條。

  這次“私奔門”事件,除“娛樂”了網友外,更引發了新一輪的網絡語言。網友們紛紛效倣王功權的私奔博文,衍生出網絡新的流行語——“私奔體”:

  “各位親友,各位同事,各位博友,我放棄一切,和假期私奔了。沒法面對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沒法和大家解釋,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別。叩請寬恕!”;“各位小朋友,各位市民,我放棄一切和小怪獸私奔了。感謝M78星雲多年的支持和幫助,祝地球平安。奧特曼鞠躬”……

  出人意料的是,“私奔”成職場新幻想。

  “我和新工作私奔了”、“我和休假私奔了”、“我和創業私奔了”……王功權的高調“私奔”對職場白領們影響不小。一些人鼓起勇氣,向老闆申請假期,或乾脆給老闆寫去一封“私奔體”辭職信,毅然離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在武漢,甚至有一群職場年輕人發帖集結:“一群80後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沒有殘酷的職場政治、沒有公司資源爭奪、沒有客戶關係處理、沒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人際關係……在身體與心情的完全放鬆下,表現出放肆、張揚、活躍等積蓄在體內的不安分激素。”

  偶爾帶著“私奔”的心態去偷個小懶,這樣風險較小的放鬆方式適合中國白領。偷得浮生半日閒,成為調劑職場倦怠的一劑良方。

  同時,“私奔”語境開始受商家青睞。

  “‘中國第一私奔團’,原價377元,現僅0元!浙江天台山中國旅遊日5月20日~5月21日兩天免費暢遊”;“私奔要去的N個地方”;“哪位明星是你的私奔對象”……“私奔”一詞受到商家青睞,相關的旅遊産品、創意設計驟增,某網站更迅速開發出私奔主題測試軟體,只要輸入個人微博賬號,就可以測出將與哪位粉絲一同私奔。還有人將王功權的《私奔之歌》譜曲,並製成視頻。

  “私奔”因此淪為一場眾人的狂歡,並幫助商家“廣而告之”。

  超出道德範疇的“私事”

  “在真實和道德之間,我寧願選擇真實。如果我的真實被道德所不容,我寧願為真實而支付被道德譴責的代價”;“你為自己的心靈活過嗎?你認真審視過你日復一日的生涯嗎?你正在為之付出的一切真的那麼值得嗎?你能為自己心靈的解放衝破一切束縛和我們一起私奔嗎?!”

  置身漫天爭論旋渦中的王功權,並沒有隱忍,而是通過微博不斷陳述著“私奔”的緣由。由於他的“高調”反擊,使這件“私事”逐漸演變成一場公共“大片”,引得秉持不同心態的公眾紛紛圍觀。

  有的人出於道德的批判,認為王功權公開“直播”“私奔”的行為已經侵害了社會普遍的道德基礎:“率性本沒有錯,錯就錯在連責任都不知了”;“什麼是道德?道德看不見摸不到,只是你內心的一把自我約束的無形的尺,這把尺起作用與否,完全靠自己。如果到處充斥著沒有道德和法律束縛的真實,那麼世界必將混亂”;“自私和道德之間,你寧願選擇自私。真實和道德並不對立,不要誤導大家好麼?”

  在諸多“私奔門”的關注者中,有人到中年的商界精英,有為老闆打工的白領,還有高校知識分子,涵蓋60、70、80、90後各年齡階段。在許多人眼中,王功權的“私奔”已經不再是非道德的“情事”,而成為“捨棄一切,追求自由”的代言。

  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對“私奔門”表示“不贊同”的為34.8%,有45.5%的人對二王“私奔”表現出“贊同,佩服”。網友們表示,“支持所有對於真實的追求”;“以我看,王功權先生不是私奔,只是脫下了曾經一直穿著的外套,過另一種人生”;“有時候,道德與真實不相衝突,但能坦誠面對自己內心的人是可貴的”;“佩服他打破一切的勇氣,無論如何他畢竟遵從自己的內心而真實的活過,這份勇氣世間又有幾人有呢?”

  與王功權相識的某投資公司總經理薛先生表示:“以我對功權的理解,他是一個非常理性,非常有使命感的人。他的私奔,情只是一個表達的載體而已,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逃避。”

  “每一個圍觀者,都有一顆私奔的心。”一位著名評論員分析認為,“私奔”是感情的一種渲泄,逃離現實,返回自然。“魯迅先生説,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不是書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同理,世人看二王私奔,評二王私奔,也是各盡其能,各取所需了。”

  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

  仔細梳理王功權微博上的數萬評論,記者發現更多人充滿了“羨慕嫉妒恨”:對於高調“私奔”,他們內心渴望,卻受到很多限制而做不到。

  一位廣告界精英直言:“在這個人人追名逐利的時代,我們透過王功權看到了愛情又重新回來的曙光,但私奔的王功權不會被複製。因為在現實中打拼的人們,那份對愛情的浪漫和天真,甚至那種執拗和勇敢,早已經被磨滅成灰了。”

  “私奔”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還有實力。

  “常常加班、沒有加班費、總是重復著相似的工作,休假制度形同虛設……”在外資企業工作近10年的嚴小姐常常抱怨對工作的不滿,雖然多次動過“跳槽”的念頭。但每個月4000多元的房貸需要還,還要時不時給遠在老家的父母寄去生活費,迫於生活壓力,她始終沒有真正行動。受到“私奔門”的鼓舞,她勇敢地向老闆提出10天的休假。“我要一個人開著車子,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累了就停下來休息,餓了就找東西吃,‘一個人私奔’,不再‘為物質瘋狂’。”

  對於這樣的狀態,有心理學家分析認為,拼命賺錢帶來了工作壓力與身體的疲憊不堪,使人們越來越被推向“異化”的邊緣,喪失了內心的自由。主要表現為,都市人普遍存在對人生追求缺乏目標、工作缺少熱情、生活感到平淡無味。對於活著為什麼、應該怎麼活的問題,人們找不到能説服自己的答案。於是出現情緒低落、百無聊賴、茫然不知所措的精神空虛狀態。更有人對於工作沒有事業心、使命感,在生活中沒有激情,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在王功權高調“私奔”引發的這場輿論熱潮中,人們看到了自己內心缺失的東西:或愛情、或自由、或理想,“私奔”恰恰符合人們渴望“追求心靈自由”的心態。“這也是‘私奔門’為何如此受關注的深層原因。”一位社會學專家説。

  “當生産率的提高與技術的進步基本滿足了人類追求財富與物質享受的慾望之後,人們真正思戀的必然還是富有生命力的、自由的‘精神棲息地’。”有專家表示,如何為現代人特別是都市人群構建一座“心靈家園”,不僅是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的課題,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