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盛開在羌塘深處的雪蓮——記西藏那曲軍分區門診所護師彭燕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7日 1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藏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雪域天使彭燕

彭燕在為那曲縣執勤民兵檢查身體。本報通訊員 黃嵩 攝

  早就聽説過,彭燕是一位“嫁”給了雪域高原的女兵。

  “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西藏自治區 “五四青年獎章”、成都軍區“道德模範之星”……沒見到彭燕前,她的“英雄事跡”讓我們在心裏偷偷地為她畫了一幅像:結實的身板,濃濃的高原紅,男人一般爽朗的笑聲——在我們看來,彭燕就應該這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艱苦異常的那曲地區堅守12載,只有這樣才能受得住藏北草原的風吹雨打。

  當彭燕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所有的猜測都被打碎。

  瘦!令人難以置信的瘦!1米65的個兒,體重還不足90斤,齊耳的短髮,略帶病懨地偎在肥大的軍裝中,就像小了兩號的“衣服架子。”

  沒錯,這就是彭燕。就是這個嬌小的四川女子,14次主動放棄外調機會,硬是在海拔4600米的藏北高原,整整奮鬥了12年。就是她,以柔弱身軀翻雪山、趟冰河、過沼澤,義務巡診2萬5千余人次,累計行程2萬多公里。就是她,舍小家、顧大家,在藏北大地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團結曲……

  她,就是彭燕——那曲軍分區目前唯一的女軍人、門診所護師,一朵盛開在羌塘深處的雪蓮。

  雪蓮花,冷戾風中的花朵,

  任時光和野風夾著白雪衝擊。

  雪蓮花,匯聚全身的力量,

  衝破千年厚雪,

  開成雪域高原潔白的火焰!

  ——題記

  14次“逐客令”趕不走,“下個就是你”的魔魘嚇不走,她紮根藏北高原,用青春書寫無悔忠誠

  彭燕的父親彭志君是一位在西藏林芝工作了30多年的老軍醫,彭燕從小就是聽著西藏軍人的故事長大的。

  為了救急性闌尾炎的戰友,連隊醫生拿起菜刀做手術;哨所3位老兵抬著突發急病的戰友往團衛生隊趕,被凍死在了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口;一位軍嫂來部隊完婚,還未披上婚紗就死於高原肺水腫……

  父親的講述在彭燕幼小的心裏埋下了“西藏的種子”。1999年8月,彭燕從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畢業後,謝絕了內地多家部隊醫院的邀請,毅然選擇了被稱為“生命禁區”的那曲,走進了父親都從未涉足過的藏北草原。

  藏北草原平均海拔高達4600米,氧氣含量不到內地的一半,那曲地區更是連最耐寒的松柏也無法存活。醫學上做過測試,人在那曲即便是躺著睡覺,心臟負荷也相當於在內地負重20公斤行走。

  在那曲,高寒缺氧沒有一天不在考驗著官兵們的身體,沒有一刻不在磨礪著官兵們的意志。在那曲工作3年以上的官兵,90%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10年以上者,幾乎人人出現了心臟增大、肺部擴張、脾腎異常等病變。每天,不少官兵靠大把吃藥來抵抗病痛折磨……

  與彭燕一同來到門診所的另外兩位護士姐妹,面對艱苦惡劣的自然環境,怕了,幾個月內先後都離開了這裡。

  而彭燕,一呆就是12年。

  在那曲軍分區,彭燕與門診所裏的另外兩名女護士段紹慧和鄭金玉,被譽為那曲軍營的“三朵雪蓮”。然而,2002年1月,在那曲工作了17個年頭的段紹慧被肺癌奪去了生命,年僅36歲。時隔兩年,另一位大姐鄭金玉,因肝癌病故。走的那天,她剛過完37歲生日,擺在床頭的蛋糕還未來得及吃完。

  那曲軍分區組建60年來,包括彭燕在內,先後有過57名女軍人,但僅有7人堅持了10年以上,除彭燕外,其餘6人皆因各種疾病最多活到37歲就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這兒不是女人呆的地方,趕緊調走吧,要不下一個就是你……”一時間,熟悉和不熟悉的人見了彭燕,説的都是同一個話題。

  軍分區領導和兩級軍區首長曾多次提出把她調到內地或區內低海拔醫院工作,都被彭燕婉言謝絕了。

  “那麼多官兵和群眾的健康需要醫護人員去維護,我怎麼能那麼自私,一走了之?等身體不行了我一定走。” 鏗鏘的字句透著讓人説不出的感動。

  就這樣,彭燕先後14次主動放棄了“跳”出那曲的機會……

  上有白髮蒼蒼的雙親,下有呀呀學語的愛女,彭燕也曾動搖過,但是想到戰友渴盼的眼神和老鄉純真的笑容,“小家”就昇華成為“大家”。

  2010年虎年春節前夕,彭燕收到了陜西籍退伍戰士姜偉寄來的禮物:一雙棉織手套、一條純毛圍巾和一張新年賀卡。

  “彭姐,希望一雙手套、一條圍巾能給你捎去溫暖。祝您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卡片上情真意切的話語,濕潤了彭燕的眼眶。

  姜偉已經退伍5年了,但在他心裏,卻珍藏著永恒溫暖的記憶。

  1999年冬季,在哨所執勤的姜偉高燒不退。彭燕冒雪來到哨所,為他挂上藥液,升起爐火,可哨所內溫度仍然很低。看見輸液管裏的液體越流越慢,彭燕立即脫下身上的棉大衣裹住液體瓶,又脫下毛衣蓋住姜偉裸露在外的手背。凍得直哆嗦的彭燕守著姜偉,直到他輸完兩瓶液體。20歲的姜偉把頭埋進被窩,嗚嗚地哭泣……

  從此,姜偉把彭燕當知心大姐,每遇煩心事就向她傾訴。退伍後,姜偉把自己在工作中的艱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戀愛成家等方面的事情,都要寫信或打電話向她訴説。

  彭燕有一個木制大箱子,裏面裝的全是官兵們給她的信件、賀卡以及哈達、布娃娃之類的小禮品。

  “每次打開這個箱子,就感覺在開啟戰士的心靈之窗,被一種濃濃的愛包圍著。”彭燕説。

  每次下連隊巡診,彭燕總會在晚飯後為戰士們演唱幾首歌曲。

  彭燕沒有動聽的歌喉,但戰士們都説她的歌聲很美,很美,能驅走心中的寂寞,很多人流下了“七尺男兒淚”。

  彭燕坦言:“我選擇留在那曲,主要是工作需要。作為女性護士,我有比男性醫護人員難以替代的優勢,來隊探親的女家屬和藏族女同胞願意給我講羞于啟齒的婦科病;許多小戰士也願意和我這個姐姐説心裏話……身邊戰友、首長的無私奉獻和執著堅守,更是對我的鞭策,我這個‘二代西藏人’怎能當逃兵?”

  “遼闊的羌塘草原啊/在你不熟悉它的時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涼/當你熟悉了它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你可愛的家鄉。”吟唱著這首古老的羌塘民歌,彭燕的心,與那曲官兵、那曲群眾、那曲的一草一木貼得更緊、更近了。

  5萬里風雪巡診路,17次踏進“鬼門關”,12年與家人團聚不足300天,她如一朵怒放的雪蓮,守護著高原軍民的身心健康

  在西藏,有“遠在阿裏、苦在那曲”之説。那曲的苦,不僅在於海拔的高、氣候的冷、狂風的烈、暴雪的猛,還有那隨時可能致人于死地的險:高聳的雪峰,陡峭的深谷,不測的沼澤、冰河,以及出沒的野獸和常常發生的雪崩、塌方、泥石流……

  那曲軍分區所轄部隊就散佈在這42萬平方公里的雪原上,最遠的單位距離分區機關700多公里,平均在300公里左右。“走一趟基層,闖幾道鬼門關”,是那曲官兵對此最形象的説法。

  2000年冬季的一天,寒風不停地抽打著蒼茫的大地,彭燕跟隨分區醫療小分隊前往聶榮縣巡診。早上8點,當一行人行至牛頭山半山腰時,暴風雪不期而至。

  風越來越狂,雪越下越大,漫天飛舞的雪花,淹沒了前進的路。當時,醫療隊還沒有先進的移動通信設備,根本無法申請救援,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救援。

  為了不那麼快被凍僵,大家緊緊抱成一團,互相取暖。

  作為此行唯一的女同志,大夥兒首先想到了彭燕,準備把她圍在人群中間。可彭燕死活不肯,連推帶拽地把年紀較大的王醫生拉到最中間,自己排在外圍當人墻。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呼嘯的寒風像魔鬼在叫囂。為了鼓舞鬥志,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唱戰鬥歌曲,一個接一個地講勵志故事,渴了、餓了,就捧一把雪塞在嘴裏吃……

  直到次日淩晨2點多,當聶榮縣人武部組織的民兵搜救隊在漆黑的夜裏發現他們時,雪已經快齊腰深了,大家差點成了“冰疙瘩”。彭燕更是全身直哆嗦,一句話也説不出來。年紀輕輕的她,由此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一遇天氣驟變,彭燕的關節就會發痛,比“天氣預報”還準確。

  風雪12載,5萬里巡診路,17次與死神“約會”,彭燕笑到了最後。巡診路上,她為2萬人次官兵、2.5萬人次群眾捎去了健康,聆聽了43名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挽救了42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2004年11月的一天,正在值班的彭燕突然接到牧民邊巴打來的求救電話,説妻子唯色難産,生命垂危。當時,刮著狂風,下著暴雪,這樣的天氣出診,無疑是拿生命做賭注。

  心急的彭燕顧不了這麼多,立馬背上藥箱帶領兩名衛生員就出發了。在途中行至一個大風口時,彭燕不慎摔倒,順著斜坡急速下滑,情急之下,她死死抓住一個凸出的冰土包,10個手指頭很快就牢牢地和冰塊粘在了一起,被拉上來時手指頭已全部被冰塊劃破。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趕到邊巴家裏時,唯色已經昏迷。彭燕趕緊給唯色打上點滴,動手接産。一個多小時後,硬是從死神手中救回了唯色母子。邊巴感激涕零,撲通一聲跪在彭燕面前,連聲道謝:“解放軍是大恩人、活菩薩啊!”當即給兒子取名“瑪米”(軍人)。

  然而,最讓農牧區群眾想不到的是,這位熱情善良、臉上總挂著微笑的女“門巴”(藏語醫生的意思),居然能治牛羊的病。

  彭燕剛到那曲下鄉義診時,發現很多村莊都沒有專門的獸醫。牛羊生病後,群眾束手無策。於是,彭燕自掏腰包買來相關獸醫書籍自學起來。隨後每次去農牧區義診,別的醫護人員只挎一個藥箱,她卻挎上兩個,其中一個裝的是她自費購買的獸藥。

  談及此事,彭燕很驕傲地説:“我給牛羊開的藥,95%以上都是正確的。”

  那曲一位藏族詩人用這樣的詩歌讚美彭燕:“雪蓮花,冷戾風中的花朵/任時光和野風夾著白雪/衝擊。雪蓮花/是怎樣匯聚全身的力量/衝破千年厚雪/開成雪域高原潔白的火焰……”

  4000天邊關守望,5種疾病纏身,她用最美麗的青春年華,做“老西藏精神”的傳承者

  32歲的女人,應該擁有的,是鮮花,是護膚品,是時裝,和一切美好的東西。

  作為女人的彭燕,無疑“活得很差勁”:粗糙的臉龐滿是斑點,指甲開始凹陷,一雙大手像男人一樣粗糙;偌大的衣櫥裏,堆滿了沾有牛糞渣的哈達、手編的羊毛圍巾、官兵送的布娃娃等,就是沒有一套像樣的時裝……

  4000天的邊關守望,全身上下留下了23處傷疤,身患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胃病、心肌缺血等5種疾病……

  別人都説彭燕虧!

  彭燕卻不這麼認為。

  青春的加速流逝,身體的提前透支,這些,彭燕都沒放在心上。在她看來,只有愛的傳遞才是最美的!

  12年來,在守望那曲軍民健康的同時,彭燕努力把真心和愛努力外延——

  她是那曲鎮敬老院24名藏族孤寡老人的“貼心女兒”。1999年,彭燕到軍分區工作不久,了解到那曲鎮敬老院由於缺乏醫生,24位老人生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她就主動當起了編外護理人員,12年如一日傾心照顧老人:

  60歲的扎西阿爸至今記得,他有生以來吃的第一個生日蛋糕是彭燕買的;72歲的次仁吉老阿媽至今記得,穿的第一件毛衣是彭燕從成都買回來的;患心臟病的卓瑪阿媽至今記得,每次生病住院都是彭燕為她忙前跑後、端屎倒尿……

  她是那曲地區福利院35名藏族孤兒的“愛心媽媽”。她和孩子們約定:每週六上午一起度過。彭燕跟孩子們做遊戲,給他們上課,給他們講什麼是理想,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真善美。為了讓孩子們有好的生活學習條件,她先後資助五萬餘元買衣購物,幫助7人考上了內地西藏中學。

  在很多群眾眼中,彭燕既是守護健康的“白衣天使”,又是發家致富的“指路人”。

  巡診中,彭燕發現,越是偏遠的鄉村,群眾的思想觀念越落後,生産方式越原始,日子過得越緊巴。她還發現,這些村莊有諸多共同點:不通電、不通公路,群眾聽不上廣播、看不上電視,幾乎與世隔絕。

  “縱然我無法改變那曲惡劣的自然環境,但我可以為群眾的脫貧致富盡一份綿薄之力。”彭燕抱著這一信念,翻雪山、涉冰河、過沼澤,頂風冒雪為民送去健康的同時,努力找尋幫助群眾致富的法子。僅一年時間,她腳上的解放鞋,就磨爛了九雙。

  “鄉親們都是吃了信息貧乏的虧呀!”彭燕回憶説,“信息貧乏直接導致了群眾能力貧困,而能力貧困則難以把握髮展致富的機會。”彭燕認為,為群眾送致富,就要送政策、送信息、送觀念、送技術。

  為此,彭燕買來了兩件“寶貝”:攝錄機和筆記本電腦。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這兩件“寶貝”可貴得嚇人,足足花去了彭燕10個月的工資。但彭燕覺得很值!她説,攝錄機可以把西藏電視臺藏語頻道播放的關於國家政策、科技種養、致富信息等節目錄製下來,而筆記本電腦解決了無電也能播放的問題。

  風裏來,雪裏去。彭燕義務巡診一路,把黨的聲音傳遞一路,把致富信息和技術傳送一路,先後通過“電腦講座”的方式宣講217場次,為部分群眾送上了致富的“金鑰匙”:牧民們改變了“惜殺惜售”的傳統觀念,有了經濟頭腦,市場需要什麼,他們就種養什麼;一些腦子活泛了的農牧民貸款買來汽車跑上了運輸,把家鄉的土、特、畜産品運到城裏賣,又把群眾急需的生活用品帶回去;不少群眾還辦起了藏式家庭旅館,賺上了旅客的錢……

  漸漸地,不少群眾的腰包鼓了,笑意濃了。在他們看來,彭燕活脫脫就是一個“幸福使者”,“信她的話,準沒錯!”

  然而,再堅強的女人,也有自己的“軟肋”——每每想起家人,彭燕會在靜謐的夜晚獨自流淚。尤其是女兒,她覺得虧欠太多。

  一邊是對生命的尊重,另一邊必然是親情的割捨。女兒今年已經 7歲了,可彭燕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300天。

  最令彭燕刻骨銘心的是,孩子三歲那年,彭燕和愛人再次回家休假,女兒晗涵跟爸爸媽媽親熱了十來分鐘,就不見了。彭燕找了一圈,看見女兒竟然站在大街邊,跟每一個路過的人大聲説:“我有爸爸的,我有媽媽的,我的爸爸媽媽也回來了!”

  那一刻,彭燕的心徹底地融化了,摟著女兒,任淚水傾流。

  熙熙攘攘的街頭,又有誰能了解這個柔弱女性肩頭用生命守護著的執著?

  “把戰友當兄弟,把群眾當親人。把愛放大了,然後傳遞給所有的人,就不會覺得苦了。”在記者的逼問下,彭燕這樣解釋12年的“苦”。

  農牧民群眾稱她“菩薩醫生”,戰友們叫她“知心大姐”,24位藏族孤寡老人叫她“女兒”,35名藏族孤兒喊她“媽媽”……這些都將成為彭燕珍視一生的“財富”。(記者 王開波 通訊員 黃嵩 張立軍 高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