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發改委:重點企業將被強制上報碳數據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7日 07: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未來五年,某些高耗能行業在節能降耗、污染物減排之外,還將被再戴上一個“緊箍咒”———二氧化碳減排。國家發改委一位人士26日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十二五”將選擇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強制要求其向國家主管部門報送碳排放數據,並建立全國性的碳盤查數據庫。

  該人士還透露,其參與編制的《“十二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綜合方案》將在年內出臺。有電力行業人士認為,若強制報送碳排放數據舉措能夠順利推進,並最終推廣到大部分企業,將有助於“算清總量,分配指標”,從而為建立全國性碳金融市場鋪平道路。

  中電投集團電投(北京)碳資産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啟釗26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電力行業一直沿襲了電力部和國家電力公司的報送體系,定期向電監會、發改委報送供電煤耗數據,可據此計算出碳排放數據。但李啟釗提醒,一旦“數據報送機制”拓展到市場分散、管理不規範、産能落後的中小企業,報送的積極性和可行性將面臨挑戰。

  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擬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指南》,預計年內出臺。在目前缺乏企業強制性數據報送的機制下,湖南CD M (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服務中心一位高層表示,其帶隊開展的省內企業碳盤查面臨巨大阻力,無法以企業等為單位,計算其直接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多數企業把碳盤查當做未來政府施加減碳壓力的前奏,一些國企更不願意把可能影響其聲譽的核心數據外泄。”

  此前曾有中央媒體援引國家發改委人士稱,國家發改委考慮在一些特定的行業和地區開展小範圍的國內碳交易試點,電力、化工和石油等行業入選可能性大,而這些行業的龍頭企業多為大型央企。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大唐、華能、國電、華電、中電投等五大發電企業相關人士,近期也紛紛前往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協商2012年後的國際碳交易替代方案。

  國家電網對外連絡部新聞處副處長劉心放透露,目前確有跡象表明電力行業被作為碳交易試點。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解釋稱,電力行業先試先行,首先因為電力行業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其次因為其計量體系足夠完善,相對容易解決碳交易中的核證、計量問題。

  知情人士透露“後《京都議定書》時代”國際碳交易方案的初步框架是,在中央層面由國家發改委進行監管;在行業層面由中電聯、電監會進行監管,並負責減排指標分配;此外還將設置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實現MR V (即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進行碳交易審核,並確認貿易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和市場分析中心主任姜克雋透露,為了提高行業企業的試點積極性,亟須銀行按照預期産生的貿易額,對試點企業進行提前支付(即“碳貸款”)。

  而在25日的“中國碳交易2011”峰會上,姜克雋表示,在碳減排方面,目前與發電巨頭處在一對一溝通階段,其中,中電投“十二五”規劃“遠遠走在國家規劃前面,但有些發電企業態度保守”。姜克雋稱“十二五”期間,在全國目標的前提下,碳排放水平較低的電企目標降幅可適當調低。他預計,截至“十三五”末即2020年,行業碳減排仍可能沿用“強度目標(單位G D 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但“十五五”末即2030年“肯定要確立總量控制目標”。

  姜克雋透露,上述試點將採取“強度目標”而非“總量目標”,既可以是燃煤機組單位二氧化碳排放目標,也可以是全國發電每千瓦時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姜克雋預計,到2020年煤電企業供電煤耗率要降低到320gce/kW h,每千瓦時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856g;全部發電企業每千瓦時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561g,五大電力企業供電煤耗率降低到305gce/kW h。

  劉心放分析道,目前五大電企擁有的超超臨界機組,發電效率極高,供電煤耗率能低到286gce/kWh;一般較好機組也能達到303gce/kWh,因此只要“上大壓小”,實現2020年的碳減排目標“不成問題”。劉心放稱,這一嚴厲目標也會加速落後産能的“關停並換”,但對五大發電企業的先進産能形成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赴國家發改委協商的,還有輸電企業國家電網。蔣莉萍透露,國網主要通過節能調度,即“優化輸電網絡,降低電能損耗”來間接減少碳排放。但一位國網人士透露,鋻於電網企業不承認自身存在直接的碳排放,因此未來厘定的電力行業碳資産,作出減碳貢獻的電網企業很難分一杯羹。“就像批發番茄到農貿市場,司機賺的是運輸費,批發商賺的是賣番茄的錢;但司機既然不直接賣番茄,就不能去搶批發商賣番茄的錢。”該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