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華調查:大旱中的長江江豚面臨生死考驗(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15: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乾旱

  5月20日,天鵝洲國家級長江豚類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和中科院的科研人員在監測江豚的生活狀況。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嚴重,位於湖北省石首市的天鵝洲國家級長江豚類保護區受到影響。保護區內的水位、水體面積降至建立以來最低。湖區大部分深不足3米,個別地方甚至低於2米,讓江豚的生存面臨嚴重威脅。新華社發(肖岩)

  新華網武漢5月26日電(記者皮曙初、黃艷)持續乾旱使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水位降到了多年來罕見的低水位,乾旱不僅影響了工農業生産和人們的生活,也使生活在這裡、種群數量比大熊貓還少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

  乾旱對江豚生存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

  近日,新華社播發的一幅題為“哭泣的江豚”的照片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在中科院的科研人員對位於湖北石首天鵝洲長江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江豚進行監測時,攝影師拍下了長江江豚眼睛裏流出的一滴透明液體。人們驚呼:江豚哭了!

  江豚是不是在哭泣,我們或許無法獲知。但是,持續的乾旱,使這個本來就瀕危的珍稀動物面臨生存危機,它們有理由哭泣。

  在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持續的乾旱已使這裡水位下降到27.38米。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水位相對於往年來説,下降了4米,整個保護區由以前的3萬畝水面下降到了目前的1萬多畝,本來21公里長的故道,現在有水的江段不到10公里。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位於天鵝洲長江故道,目前這裡有30多頭江豚,研究人員憂慮,水位如果繼續下降,長江江豚將沒法生存。

  據介紹,正常情況下,江豚都有自己適應的活動區域,現在水位下降,造成了江豚的活動區域減小,有時候會衝到岸上去,擱淺了就不能遊回來,最後死亡。除此之外,由於水位下降,水生植物大面積減少,洲灘裸露之後魚類無法産卵,江中魚類的繁殖能力有所下降,這也讓以魚為食的江豚面臨著食物短缺危險。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類研究專家王丁率領科研團隊,剛剛對鄱陽湖進行考察。他説,鄱陽湖是長江江豚一個主要棲息區,2006年那裏大概有450頭江豚,將近佔到總數的四分之一。今年的乾旱讓鄱陽湖面積縮小到了正常年份的十分之一,對長江江豚的生存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

  “江豚活動的最低水深需要3米,符合條件的水域越來越少,它們只能涌向航運繁忙的主航道,而那裏等待它們的將是鋒利無情的螺旋槳。”王丁説。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傷害江豚的主要殺手之一就是船隻的螺旋槳。王丁向記者展示了一些科考照片,那些流線型的長江江豚肌體上,一道道被螺旋槳以及滾釣漁具劃傷的傷痕,讓人非常心疼。“受了這些外傷的長江江豚死亡率很高,因為水質的污染會讓傷口不斷惡化,即使被人們發現,實施醫治,也很難挽救其生命。”

  近20年來種群量快速衰減

  江豚,俗名江豬,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家住長江邊的居民大多有著這樣的記憶: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頭部鈍圓、體形流暢的江豬在江水中翻騰、跳躍。然而,記憶中的鏡頭正漸漸變得模糊,人們越來越難以看到這個“水中精靈”的身影。

  長江幹流曾是豚類最理想的棲息環境,白鱀豚和長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長江裏的珍稀動物。但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展,長江豚類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2002年7月,在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生活了近23年的白鱀豚“淇淇”離世,從此科學家再沒有發現白鱀豚的蹤影,他們懷疑這一珍稀的物種已經在地球上消失。

  江豚也許是目前長江裏唯一的淡水哺乳動物,分佈于長江中下游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近20年來種群量快速衰減。資料顯示,1991年長江江豚數量是2700多頭;2006年,國際聯合科學考察組經一個多月調查發現,江豚數量已不足1800頭;現在,它們的數量可能僅為1000余頭。

  專家認為,非法和過度捕撈、水體污染、航運開發、航道整治等,是造成長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瀕臨滅絕的重要原因。為了保護長江珍稀水生動物資源,避免江豚成為“第二個白鱀豚”,有關部門和研究人員組織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保護管理措施:

  從2002年開始,長江中下游試行春季禁漁,次年起在長江全面實施禁漁期制度,禁漁期內禁止一切捕撈作業。此後,國務院還批准頒布《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確定了“漁業資源保護與增殖”、“生物多樣性與瀕危物種保護”和“水域生態保護與修復”三項重大行動。

  1992年,國務院批准建立了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淡水豚館白鱀豚館在中科院水生所建成。由於白鱀豚已被一些科學家認為“功能性滅絕”,這些保護區多被用來保護江豚。目前,長江沿線共建立了7個自然保護區,其中有3個國家級。

  研究人員還一直致力於江豚的遷地保護、人工飼養、人工繁殖等研究。上世紀90年代初,研究人員在天鵝洲保護區內投養了5頭江豚,進行遷地保護,目前已形成一個有30多頭的種群。1996年,中科院水生所人工飼養長江江豚,到現在已經養了15年了,2005年第一條江豚人工繁殖成功。

  王丁説,這一系列行動,讓長江水生動植物物種生存環境也有所改善,為長江江豚保護奠定了基礎。

  極端氣候頻發保護面臨更大困難

  目前,長江江豚數量正以每年6.4%的速率下降,相對5年前每年7.3%的下降速率已有所放緩。但是,整體生存狀態仍然堪憂。王丁説,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各種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會給長江江豚的生存帶來嚴峻的考驗。

  在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附近,乾旱面前,成片成片乾涸的土地像嗷嗷待哺的嬰兒一樣需要水,附近的農民到長江故道取水,80厘米直徑的抽水機從天鵝洲保護區不斷抽水抗旱。王丁説,儘管當地政府已經下令立即停止取水,但是沒有水將面臨糧食絕收,因此取水一直在進行。

  為了緩解低水位所造成的影響,保護區工作人員已經向上級部門申請,一方面希望周邊鄉鎮停止在保護區內開渠抽水的行為,另一方面,希望政府加大投入,組織機械從長江引水補充到故道,以增加故道裏的蓄水量。

  到6月底,今年為期三個月的禁漁將要到期,到時候捕魚的強度將非常大,王丁現在最為擔心的是,在乾旱與濫捕的雙重夾擊下,長江江豚的生存會面臨更大挑戰。他説,今後的10年時間是長江江豚保護的最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實質性進展,那麼長江江豚就會真的成為第二個白鱀豚,徹底喪失保護的機會。

  王丁説,經過多年的努力,江豚的保護已經有了一個很堅實的基礎,科學研究已有很大進展,江豚緣何瀕危以及瀕危的機制和可能的解決辦法,也都有深入研究。2005年首次人工繁育出的江豚“淘淘”仍然健康成長,目前已經進入性成熟期,這為江豚的保護開闢了新途徑。他希望有關部門和社會還能在江豚的人工繁育方面給以更多的支持。

  儘管如此,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對江豚的危害還是滅絕性的。王丁建議,能夠對長江實行至少十年的全面禁漁期,同時各級部門堅決落實國家的保護法規和政策。“保護政策措施已經有了,關鍵是要看政府和社會如何切實落實保護措施,嚴格執行保護方案,江豚才能免遭滅絕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