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架起致富“金橋”的女能人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10: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張雅琴同志先進事跡

  張雅琴,女,現年56歲。原任新橋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2000年,她臨“危”受命,擔任了木橋村(金橋村的前身)黨支部書記。上任之後,張雅琴帶領支部一班人團結一心謀發展,奮發圖強奔小康,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金橋村就從負債20多萬元變為集體年收入超300萬元的百強村;金橋村人均收入翻番,從人均5000多元上升到人均收入15400元;從全鎮的經濟薄弱村和“上訪村”變為遠近有名的小康村和文明村……在金橋村跨越發展的征程中,村書記張雅琴以身作則、艱苦奮鬥,以心繫群眾、樂於奉獻的崇高精神,譜寫了一曲新時期優秀黨員幹部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動人讚歌。

  配強班子打基礎,她是“勞動模範”

  2000年7月,張雅琴回木橋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作為金橋村的前身,當時的木橋村在丹陽的“金三角”屬於發達地區的“貧困村”,工業産值不到500萬元,集體經濟還欠著20余萬元的債務。是全鎮有名的落後村和上訪村。

  張雅琴生在木橋,長在木橋。家門口的池塘有多深?她比誰都清楚,剛開始她很猶豫,丈夫陸榮華也勸她:“雅琴啊村裏的基礎差啊,群眾的期望又是這樣的高,我們也有自己的工廠,還不夠你忙嗎?你就別操那份心了。我只希望你安安分分地相夫教子。”張雅琴説:“老陸啊,你要理解我啊。自家富了就滿足了嗎?既然大家這麼信任我,我就得為群眾做點事啊!”張雅琴與丈夫徹夜長談,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上任伊始,張雅琴先從理順幹部群眾的思想入手,她無數次在黨員會議上説:“當一名村幹部就意味著犧牲和奉獻,在這個位置上就一定要為老百姓辦事,現在村裏的基礎這麼薄弱,我們只有以身作則,埋頭苦幹!”

  張雅琴是這麼説的,更是這麼做的!

  張雅琴回村的第一件事是造橋。要致富先修路,一心盤活村級經濟的張雅琴深刻地明白這個道理。可是這座橋是怎麼造出來的呢?跟張雅琴一起奮鬥的村幹部陳建芬回憶起來有點心酸,她説:“這座橋是我們自己造的,是雅琴帶領我們村幹部用磚一點一點壘起來的,用手一點一點摳出來的!”

  沒有錢!張雅琴就一個人走訪沿線的工廠和百姓,漫漫長夜,她幾乎將沿線的工廠跑了個遍,四處化緣。沒有磚,張雅琴就帶領6名村幹部到港口親自去挑碎磚亂瓦,跟窯廠老闆的好話説盡,臉色看盡,張雅琴堅持著!留在陳建芬記憶裏的永遠是那個下著大雪的冬天,當造橋工程師趕到現場後,為了趕進度,張雅琴二話沒説,捲起褲腿就跳進冰冷的河水裏挑土方。在她的帶領下,村幹部紛紛回家拿來了扁擔和簍筐,幾百立方的土方在村幹部齊心的號子聲中一點點消失了……

  在張雅琴沒上任之前,村幹部的工資經常拖欠,木橋的村級經濟很困難。面對這樣的狀況,張雅琴深知,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上任伊始,她就把鍛鍊一支富有凝聚力戰鬥力的支部作為首要任務,她不等不靠,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沒過多久,經過多方籌措,村裏就成立了一個綠化工程隊。隊員們不是什麼招聘來的農民工,而是木橋村的全體村幹部。張雅琴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村幹部如果連自己都養不活,怎麼為老百姓服務呢?”

  為了養活這支隊伍,張雅琴開始了“拼命三郎”似的生活,她四處推銷自己的工程隊,拼命找活幹。這支特殊的“幹部綠化隊”,種植過開發區的香樟,也栽過丹陽師範門口的竹子。烈日炎炎的大熱天,所有的人頂著草帽和白毛巾在綠化帶上幹活,就像一群真正的農民一樣,根本分不清誰是村長誰是支部書記。

  所有的工程張雅琴總是衝在最前面,挑最重最累的活幹。2005年,在江蘇天工集團綠化工程成功中標後,張雅琴的肩周炎發作了,為了能以身作則帶領大家儘早施工節省成本,她加大了服藥量,結果導致一條腿不聽使喚。等腿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她硬是用一隻手堅持和大家一起勞動。這一幕讓趕來送飯的丈夫陸榮華心疼不已,他對張雅琴説:“你一心撲在工作上我不怪你,可你不吃早飯、瞎吃藥,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嘛!”

  陳建芬説:“張雅琴就是這樣一個拼命、投入的人,面對事業、她認真執著,面對困難、她從不退縮。從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她就堅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領支部的一班人,帶領村民們共同創業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