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圖文實錄:發改委等四部門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狀況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16: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汪義達: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六個方面保障改善民生

    主持人:謝謝周南副巡視員。下面有請財政部綜合司汪義達副司長進行宣講。

    汪義達: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財政部門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工作任務,切實履行職能,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完善財政宏觀調控,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顯著成就。

    一是財政實力逐步壯大,為國家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財力保障。1978-2010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由1132億元增加到83080億元,增長72倍,年均增長14.4%。財政整體實力的不斷壯大,既反映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同時也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財政宏觀調控不斷完善,促進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財政部門不斷探索運用稅收、補貼、國債等政策工具來調控經濟運行。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來,逐步建立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財政宏觀調控體系,針對經濟發展形勢變化相機抉擇實行了適度從緊、積極、穩健、積極的財政政策,並與貨幣政策、産業政策等密切協調配合,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三是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促進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改革開放初期,國家財政加大了對農業、科技、教育等領域的投入,集中資金保證國家重點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建設,為經濟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四大以來,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的增強,財政部門按照建立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目標要求,不斷優化支出結構,財政資金分配更加注重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進一步加大了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等社會事業的投入,把解決好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財政支持重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四是財稅改革穩步推進,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在稅收制度方面,通過改革開放初期實行兩步利改稅和1994年實施工商稅制改革,以及進入新世紀以來實施的農村稅費改革、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順利推進成品油稅費改革、全面實施消費型增值稅,不斷規範了政府與企業、個人之間的分配關係。在財政體制方面,經過改革初期財政包乾制的探索後,1994年實施了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之後又相繼實施了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出口退稅分擔機制改革和不斷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等,有力地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同時,財政部門不斷加強有關預算管理制度建設,初步建立起政府預算體系,以及規範的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機制,財政管理的法治化、規範化、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顯著提升。

    今後一個時期,財政部門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繼續推進科學理財、民主理財、依法理財,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