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3日 06: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社會建設與擴大黨執政的社會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密切相關。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深刻領會和認真貫徹這一重要精神,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是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社會是人類生活的共同體,是全部社會生産關係的總和。政黨作為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出現的政治組織,其生存和發展始終離不開社會這一土壤。

  政黨是社會發展的産物。政黨並非從來就有,而是階級和階級鬥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産物。當人類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時,人們的思想理念和實際利益需要有一個政治組織來代表和維護,要求由部分人組成這樣一個政治組織即政黨。資産階級政黨是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發展的産物,是在資産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的鬥爭中逐漸産生和發展起來的。而中國共産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産物,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結果。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給災難深重的舊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我們黨的産生準備了思想理論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闢了道路,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我們黨的産生奠定了階級基礎。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黨于1921年7月應運而生。

  社會性是政黨的重要屬性。政黨是政治組織,主要活動於政治領域,其根本屬性是政治屬性。但與此同時,政黨是一定社會組織、階層、階級和集團利益的代表,總是生存和發展在各種社會關係之中,必須面對各種社會階級階層關係、黨際關係和各種利益關係。因此,政黨還具有很強的社會性。政黨的性質宗旨、價值理念、綱領政策等,最終都來源於社會的需求和期待,又直接影響著社會對政黨的評價和選擇。一個政黨只有在堅持自身政治屬性的同時強調自身的社會性,才能始終代表所屬階級階層的意志,維護和發展所屬階級階層的根本利益,引領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社會是政黨的舞臺。社會不僅孕育了政黨,而且為政黨的活動和發展提供了舞臺。特別是執政黨,執掌著國家政權和社會資源,實際上是既紮根于社會而又領導和服務社會的特殊政治組織。廣闊的社會領域和多元的社會系統既是執政黨執政的土壤,又是執政黨執政的舞臺。執政黨只有充分適應須臾不可離開的現實社會環境,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同和支持,從而為自身發展搭建更廣闊的舞臺。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社會基礎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和發展的基本力量。我們強調政黨是社會發展的産物、社會性是政黨的重要屬性、 社會是政黨的舞臺,歸根結底是要認識到人民群眾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是我們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必須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眾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力量。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們黨之所以能在90年的奮鬥歷程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堅持立黨宗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進程中,人民群眾始終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主體力量。因此,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能忘,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觀點不能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不能變。堅定群眾立場、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係、增進同群眾的感情、維護群眾權益,是遵循共産黨執政規律的根本要求,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根本要求。

  群眾工作是我們黨執政的基礎工作。重視和善於開展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説到底是做群眾工作,群眾工作也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樣化,群眾工作對象更加多元、內容更加豐富、環境更加複雜、任務日益艱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的任務就是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努力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把群眾工作貫穿到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和環節,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在唯物史觀的視閾裏,人民群眾的地位至高無上,人民群眾的力量戰無不勝,人民群眾的利益重於泰山。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是共産黨人價值觀的核心內容。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黨的性質、宗旨、奮鬥目標決定了黨的利益與人民利益的內在一致性。正是基於此,我們黨始終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謀幸福,扎紮實實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著力點

  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離不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管理任務更為艱巨繁重。當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應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更新管理理念。一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刻認識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力量、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管理主體與管理對象有機統一,努力使社會管理更加人性化。二是樹立服務至上的理念。深刻認識管理就是服務,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過程,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優化服務中強化管理,努力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三是樹立齊抓共管的理念。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努力實現政府調控機制與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功能與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行政力量與社會調節力量互動。

  創新管理方法。一是實行分類管理。遵循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規律,採取不同的管理服務方式。一方面,各種社會組織如以工會、婦聯、共青團、科協、文聯為主體的人民團體,以公立教育、醫療、新聞出版、文化團體、科研機構為主體的事業單位,以居委會和村委會為主體的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以社團、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仲介服務機構為主體的社會組織等,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展其長;另一方面,黨應加強對社會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二是推行全面、全程管理。在空間維度上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無死角、無斷層管理,在時間維度上實行一以貫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不間斷管理。三是強調現代管理。當前,我國社會管理工作的對象和內容發生了許多變化,社會管理工作的複雜性日益突出。因此,社會管理的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努力適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斷增強社會管理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改進管理機制。一是建立健全黨委的社會管理工作領導機制、政府的社會管理責任機制、企事業單位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機制、各類社會組織的社會服務機制。二是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和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機制以及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機制。

  (執筆:徐晨光 黃象品 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