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權威專家亮觀點:350公里高鐵國際標準 必須中國説的算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1日 1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成都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不久的“高鐵降速”消息引人關注,為什麼不能繼續以每小時350公里運行高鐵?在昨日舉行的第七屆西部科學論壇上,沈志雲針對此問題,給出了答案:“一是UIC(國際鐵路聯盟)沒有每小時350公里的技術標準。另外一方面,信息化程度不夠,無法事先提供某趟高速列車關於安全的準確信息,乘客不知道安全到什麼程度,心中無數。”

  沈志雲認為,中國高鐵當前面臨的一大任務是完善第三代高鐵技術,在充分科學論證基礎上,制定高鐵每小時350公里的技術國際標準;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高鐵列車每小時350公里運行安全的實時監控。

  沈志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機車車輛專家)

  83歲,湖南人。在機車車輛動力學尤其是輪軌動力學、運動穩定性、曲線通過理論和隨機響應等研究方面成績卓著,他創建的輪軌非線性蠕滑力模型,在國際上通稱“沈氏理論”被廣泛引用;主持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迫導向貨車轉向架,開創了無輪緣磨損新紀錄。1988年籌建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能模擬高速列車運行的機車車輛整車滾動振動試驗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語錄

  ——“中國最高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已經跑了2億多公里,已經運送了4億人,三年沒有出任何安全事故。”

  ——“現在已經試驗到時速520公里了,下一目標是時速600公里。”

  ——“科學研究不能靠起鬨,時速為400~600公里的真空管道都還沒開始研製,哪來1000公里甚至更高。科學研究是一環扣一環的,不能搞虛假的東西。”(有媒體報道稱有部門正在研製時速1000公里甚至2萬公里的真空磁懸浮列車)

  —— “每天亂彈兩把,只是活動指頭、練練腦子而已。”(喜歡音樂的沈志雲竟在古稀之年學起了鋼琴)

  ——“我很遺憾地告訴你,按照當前的條件,時速超過400公里的高速列車幾乎不可能實現商業營運。這是因為時速超過400公里之後,列車的能耗和對環境的破壞將大大增加,導致它根本無法實現商業運營。”(有記者問時速超過500公里的高速列車何時才能投入商業營運)

  談中國高鐵>>>

  安全地跑了2億公里 這是實實在在的業績

  記者:目前中國的高鐵是按照怎樣的一個技術標準來開行的?以後有沒有可能上升到國際標準?

  沈志雲:制定標準的話語權實際上代表了一個國家在這項技術方面的地位,目前高速鐵路的標準都是國際鐵路聯盟制定的,只有時速300公里的技術標準,沒有300公里以上的,對於這個標準,我們沒有參與,所以談不上有話語權。制定國際公認的時速350公里的技術標準,已經啟動很久了,但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因為各國沒有運行業績,沒有哪一個國家有這個運行業績。

  這個標準的制定,我認為最有發言權的是中國,因為我們有這個業績,中國最高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已經跑了2億多公里,已經運送了4億人,三年沒有出任何安全事故,這個是實實在在的業績,所謂的引領世界,要制定時速350公里的技術標準的話,必須是中國説了算,只有中國有這個業績。

  記者:中國最高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業績有沒有可能上升到國際標準?

  沈志雲:中國制定高鐵技術國際標準有優勢,因為中國有發展較為完善的系統動力學學科。發展高鐵的技術上,系統動力學非常關鍵,這門學科在上世紀60年代才出現,我國在這方面有優勢,走在各國的前面。制定國際標準就是要引領世界,讓中國的高鐵技術引領世界的高鐵技術發展。

  談高鐵降速>>>

  先按300公里跑,遲早要跑回350公里

  記者:如何看待“高鐵降速”?

  沈志雲:由政府統籌,我們用5-7年時間走過了人家40年的道路,比如日本,軌道的限制讓其高鐵的速度由最開始的時速360公里降到320公里。而我們是一張白紙,路是新修建的,車也是新的,自己完全可以按照一個新的科學體系規定各個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的規定從實踐的情況來看是合理的。

  記者:如何讓廣大乘客和有關部門相信時速350公里的可行性?

  沈志雲:我下週三將參加京滬線最後的專家評審,上午從北京到上海,下午從上海回來,一天一個來回,從現在試運行的情況來看,非常的平穩,把一個礦泉水倒立放在車上,動都不動一下,我們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間的先導段做試驗,設計時速380公里,試驗最高時速達到486.1公里。通過實踐現在看來是很成功的,350公里是沒有問題的,但這個僅僅只能説我們跑到了350公里,有關科學研究和論證還不夠,將來能不能安全地繼續跑下去?只有在進行嚴格的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標準,並按照標準執行。否則既不能説服廣大的乘客,也不能説服有關部門。所以,按照國際慣例,可以跑到時速350公里,但我們按照300公里跑,是穩妥的,現在先按照時速300公里跑,但遲早是要回到350公里。

  記者:目前高鐵試驗最高時速能達到多少公里?

  沈志雲:現在已經試驗到時速520公里了,下一目標是時速600公里,不過,在試驗臺上的600公里並不代表在路上跑600公里,因為要論證400公里以下的安全性,試驗就必須跑到500公里,通俗地講就是研究其基本規律,進行科學論證。所有標準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高質量、高安全地運行,充分的科學論證還需要做更加大量的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