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分析稱徵收期限未到是滬渝房産稅進賬偏少主因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1日 0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9日,市民正在上海浦東房地産交易中心諮詢房産稅政策。新華社記者 裴 鑫攝

  5月20日,有媒體援引“權威人士”的消息稱,近期北京市為推行房産稅改革,在領導幹部層面舉行了吹風會,要求領導幹部&&支持這項政策。報道稱有相關人士預計,北京市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推行房産稅改革。

  從今年1月底房産稅改革在上海和重慶兩市“破冰”試點,至今已百日有餘,在政府連續調控房地産市場的大背景下,房産稅改革被寄予厚望,也引發市場持久關注。

  多重因素導致稅收規模小

  來自上海和重慶兩地的數據顯示,房産稅試點至今,上海市認定應稅住房2300余套,徵收約20筆稅款;重慶市已徵收稅款79萬元。

  對此,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副所長靳東升指出,目前房産稅稅收收入少是正常現象,徵收期限未到是影響其稅收規模的原因之一。“房産稅不同於增值稅、營業稅等流轉稅,是按年徵收的,如重慶規定除新購二手房以外的應稅住房,納稅時間為每年的10月份;上海為每年12月31日前。一般來説,納稅人會在臨近截止期時申報納稅,因此僅看3個多月的稅收規模並不具有代表性。”靳東升説。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也認為,房産稅收入規模和稅收徵收期限有很大關係,隨著徵稅期限臨近,總體納稅規模會逐步增長。他同時指出,除了徵稅期限因素,房産稅稅基比較窄,應稅對象少也是稅收規模小的重要原因。“稅制設計決定了稅收規模有限。”

  蘇明説,目前上海、重慶兩市都主要對新購住房徵稅,重慶雖然也對存量住房徵稅,但僅限于獨棟別墅等高端住宅,徵收面不到10%,因此即使徵稅期限到了,總體稅收規模也不會非常大。

  抑制房價短期作用有限

  國家統計局18日發佈的4月份房價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超過九成城市的新房價格高於去年同期水平。面對依然堅挺的房價,不少輿論也質疑房産稅試點效果不明顯。

  對此,北京大學不動産研究鑒定中心主任馮長春指出,房産稅作為我國稅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其長遠目標是調節財富分配,增加地方直接稅源,逐步減少地方政府對新增土地收益的過度依賴。抑制高房價,短期內僅靠稅收手段難以起到作用,還需要運用金融、行政以及增加保障房建設等一系列綜合手段加以調控。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也認為,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僅靠房地産稅制改革,甚至指望依靠房産稅的開徵和推廣,就能迅速地將過高的房價打壓下來,並不現實。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目前中國的高房價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既有財稅體制上的問題,也有土地制度方面的問題,還有投資渠道狹窄等方面的問題。

  但也有專家表示,房産稅剛開始試點,還沒有完全鋪開,目前尚處在積累經驗階段,但試點成效已經初顯。重慶市自開徵房産稅試點以來,應稅高檔住房佔總住房成交量的比重同比下降了27%,房價下降10%。其對抑制高檔住房消費起到了積極作用,部分開發商已開始調整戶型結構,減少高檔房比重,降低大戶型供給。從短期看,房産稅試點對高價房的需求有抑製作用,有助於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從長遠看,房産稅也是我國房地産市場一項重要的制度建設,是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

  全面推廣還需時日

  北京市有可能於今年下半年推行房産稅改革。住建部專家分析稱,這可能是房産稅改革向新一批城市推廣的重要信號。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認為,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偏大,依照收入水平已經超過國際標準。“不收房産稅導致保有環節稅負較低,這是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偏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房産稅應該全國推廣。”中國社科院日前發佈的藍皮書也建議,房産稅試點應加快向全國推廣,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調節收入分配差距。

  對於何時是房産稅在全國推廣的時機?各位專家均表示這將是個長期過程。靳東升表示,房産稅改革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作為一項長期制度建設,房産稅試點意味著改革才剛剛起步,目前房産稅徵收面比較窄,將來要是在全國推廣,發揮作用可能會大一些。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不一樣,不能馬上顯現其成效,而是像中藥一樣需要一個逐步顯效的過程。當前我國全面開徵房産稅還存在阻力,需要隨著試點的探索和改革的完善,在將來時機成熟時推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