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尼瑪窮達:新中國阿裏海關的第一批藏族關員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5: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西藏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辦公環境也不例外,十分簡陋。“由於工作的需要,我和班覺格來夏天在唐噶市場辦公,場地是從普蘭邊防檢查站借的,有兩間各不足八平方米房子,用來做我們的宿舍和廚房,在被棄用的原供銷社售貨鋪內用土坯壘起高一米左右的墻,上面蓋上布作為檢查臺,放上油印的紙裝訂成冊的《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登記簿》和《進出境商人、貨物登記簿》,這就是我們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施及生活用品。1978年年初買的兩匹馬,成了查私辦案最奢侈的交通工具。”

  剛組建普蘭分關時,烏魯木齊海關的工作人員為尼瑪窮達和同事講解了海關的基礎知識,臨走時留下了幾本《暫行海關法》,尼瑪窮達説,靠著這點知識,自己邊自學邊摸索著開展海關業務。他所在的普蘭分關也在漸漸擴大規模,1979年阿裏地區劃歸西藏自治區管轄後,普蘭分關成為拉薩海關的隸屬關,後因普蘭分關的業務轄區擴展到阿裏的普蘭、扎達、噶爾、日土等縣,1981年普蘭分關由普蘭搬遷到獅泉河鎮,更名為獅泉河分關。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留在尼瑪窮達記憶中的普蘭分關所開放的兩大市場——唐噶市場和橋頭市場,是傳統的糧鹽交換、以物易物、互通有無、自産自銷、自購自用的邊民互市貿易點。雙方邊民的糧鹽及交換的土特産品主要是靠畜馱人背。改革開放給這兩個市場帶來了生機,中方從事互市貿易的人,不再僅僅是阿裏普蘭的邊民,來自拉薩、昌都,以及區外青海、新疆等地的個體商人的身影也常常能看到。邊貿市場也不再是傳統的自産自銷、自購自用的貿易格局,小型電子産品、尼龍襪、茶葉、日用百貨等各種商品源源不斷涌入市場,擺在各個攤位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這時起,走私活動隨之猖獗起來,尼瑪窮達也開始忙碌起來。金銀珠寶、瀕危動物皮毛骨、文物等成為走私重點。“1988年10月的一天晚上9點鐘左右,關長突然召集我們,在郎鵝措(鬼湖)邊上設堵攔截由仲巴方向駛往普蘭的裝有藏羚羊皮張的走私車輛。10月的阿裏,水已經開始結冰,鬼湖邊上的氣候真如其名,詭異多變,寒風刺骨的夜晚把我們凍的渾身打顫,過路司機見我們如此狼狽,還留下了汽車篷布給我們禦寒。經過研究和分析,我們驅車趕往塔爾遷,不出所料,在這裡我們找到了運輸私貨的車,卻沒找到藏羚羊皮張。私貨肯定在什麼地方藏起來了,經過關長不斷做思想工作,這輛運輸車司機最終交代了藏匿地點,尋找過去,共查獲了準備走私的356張藏羚羊皮張。”

  尼瑪窮達説,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普蘭唐嘎市場,如今早已大變樣(尼瑪窮達供圖)

上世紀八十年代,尼瑪窮達在查獲走私物品途中(尼瑪窮達供圖)

  尼瑪窮達説:“這麼多年來,我已經記不清查獲了多少起走私案件,有多少回跋山涉水走過連野獸都很少出沒的地方,經歷過多少回挨餓受凍的夜晚,有多少回滿懷希望地出動卻掃興而歸,又有多少回生命受到威脅。”

  到基層去,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和群眾打成一片。在尼瑪達窮的印象裏,常常一去至少半年,“那段日子和普通群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我們在牧區除了參加農田基本建設和搭建牧區草圍欄、接羔育幼等工作外,還要宣傳《暫行海關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在牧區,想洗衣服、洗個澡是一種奢望,幾個星期下來身上長滿了虱子,虱子這東西的確可恨可氣,令人十分惱火和無奈,後來還是老牧民教了我們一個辦法才解決了這個困擾。

  由於長期在高寒缺氧的地區超負荷的工作,和尼瑪窮達共事的戰友們患上了各種高原疾病, 原普蘭分關關長扎西旺堆、原獅泉河海關關長其古石達、關員國傑、班覺格來、司機達瓦等相繼離開了人世。

  2004年,尼瑪窮達故地重遊,去了普蘭,還找到了尚未拆除的宿舍中的一間,只是比起周邊鱗次櫛比的漂亮建築,當年的宿捨已經形同廢墟了。“西藏的海關事業變化之大,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毫不為過,過去我們西藏整個海關也就那麼幾十號人,現在都200多人了,而且大部分都有著高學歷,也都朝氣蓬勃,我們的時代過去了,而他們才剛剛開始,祝福我們的海關。”(饒春艷 田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