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拉孜藏刀:百年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5: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西藏和平解放60年

  新華網拉薩4月2日電(記者陳寂)西藏拉孜縣拉孜村85號,藏刀技藝傳承人普達瓦坐在自家後院不到20平米的工作坊裏,點燃木炭堆上的一把乾草,搖動鼓風機,爐子很快火焰騰騰。一塊方形銅板被普達瓦放置火焰中燒紅,繼而取出,聲名遠揚的拉孜藏刀的製作就從這第一道工序——刀鞘的制胚開始。

  普達瓦是拉孜村藏刀技藝的第六代傳人。普達瓦製作的藏刀從刀鞘的制胚、焊接、加固、定邊、刻花、上色,到刀刃的鍛造、銼磨、拋光等,全部12道工序均為純手工製作,材料為銀、鋼板、白銅、木料等。這門家傳的手藝傳續了100多年,普達瓦説:“材料都按照傳統的要求準備,工藝流程至今一直沒有改變。”

  現年54歲的普達瓦15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這門技藝,邊學邊做,所有工序流程逐漸了然于胸。普達瓦回憶青年時期學制刀的過程時説:“剛開始學打鐵,而後學了4年鉛筆畫,然後才開始上手雕刻。”

  藏刀具有生産、生活、自衛、裝飾四種效用,在藏區被廣泛使用。拉孜藏刀以刀刃鋒利、雕工精美而聞名。據傳説,拉孜藏刀的制刀歷史已有300多年。

  2008年,西藏日喀則地區拉孜縣的藏族金屬鍛造技藝(藏刀鍛制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自治區每年為普達瓦提供資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經費。

  普達瓦動手給刀鞘制胚時,坐在一旁的兒子多吉佔堆正將四把初具形態的刀鞘並排擺在腿上的黑板上。他弓著身子,右手拿把小錘,左手拿根長釘,專注地分別為一柄柄刀鞘定邊、勾花。

  多吉佔堆告訴記者,雕刻花紋是整個制刀流程中最耗費時間的工序,一把18厘米的刀鞘,僅單面的圖案,全神貫注地雕刻完成就需要2個小時。

  多吉佔堆18歲開始在父親身邊學習制刀,作為普達瓦唯一的兒子,他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傳承人的責任。為了掌握雕刻花紋這道工序,他用4年時間跟隨一位唐卡師傅學習畫畫。現在多吉佔堆掌握的花式和圖案比父親多許多,心靈手巧的他還為家裏的客廳、臥房畫上七彩的吉祥八寶圖案。

  父子二人目前大約2天時間完成一把20公分長的藏刀,遠遠滿足不了紛至沓來的訂單。很多外地顧客通過網絡和報刊了解到拉孜藏刀後,紛紛匯款訂購。普達瓦一家賣刀的收入一年有2萬多元。

  據拉孜縣商務局介紹,目前拉孜縣從事傳統制刀行業的有幾十戶人家,除了名氣響亮的普達瓦,柳鄉孜龍村和曲下鎮曲下村也都保持著傳統的藏刀工藝。孜龍村的鑄刀人次旦旺加還于2009年獲得過國家文化部頒發認定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藏族金屬鍛造技藝(藏刀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拉孜縣民族手工業加工廠目前正力圖擴大拉孜藏刀的生産規模,以滿足市場需求。一方面,他們努力將老藝人的精湛技藝傳下來,另一方面嘗試通過動員更多人參與製作,不斷擴大生産量。同時,拉孜縣還計劃加強藏刀刀鞘、刀柄的外觀設計和刀刃上的光潔度的改制,開拓百年拉孜藏刀更廣闊的前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