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傳承與創新:戲裏戲外的藏戲舞者們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5: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西藏和平解放60年

  新華網拉薩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德吉、邊巴次仁)76歲的次旦多吉出生在戲班裏,8歲就上臺演出。他和他的父母是當時西藏唯一的職業藏戲班“覺木隆”的演員。

  “每年除了雪頓節(藏曆6月底7月初舉行的重要傳統節日)在羅布林卡演出,我們也到貴族家裏或鄉下去演出,勉強吃得飽。”他説。

  22歲的次旦多吉在西藏大學藝術學院藏戲本科班上三年級,除了藏戲唱腔和動作,還要進行舞蹈形體訓練,學習基本樂理和藏戲歷史發展等文化課程。

  “我父母本來反對我學藏戲,認為不好找工作。我偷偷考上藏戲班以後,他們才不説什麼。”他説。

  這兩位相差54歲但姓名相同的藝人正身處被稱為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戲傳承與創新並進,從“草根”到“學院”變革的時刻。

  有600多年曆史的藏戲多在露天廣場表演,融合歌唱、舞蹈和唸白,演員戴面具演出,以鼓和鈸伴奏。藏戲流派繁多,主要有“藍面具”和“白麵具”之分,發源於拉薩近郊堆龍德慶縣的覺木隆派是“藍面具”戲的主要流派。西藏和平解放之前,除了覺木隆戲班,其餘大多是由農奴組成的半職業戲班。

  1960年,在覺木隆戲班基礎上組建了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老次旦多吉成為劇團的演員。

  2006年,藏戲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76歲的次旦多吉成為覺木隆派的非物質遺産傳承人,每年享受5000元的政府津貼。

  藏戲不僅在傳統節慶和婚禮上表演,也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的文藝演出,還數次出國表演。此外,“朗瑪廳”等當地休閒娛樂場所以及為遊客服務的餐吧酒店也常有藏戲演出。

  商業演出的繁榮帶動了民間劇團的發展。目前西藏有500多個民間藏戲團,有些是由農牧民組成的業餘劇團,也有的劇團由全職演員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