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與歐盟首次互徵"雙反"稅 貿易摩擦或加劇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次互徵"雙反"稅 中歐貿易摩擦加劇

  歐盟經濟不景致貿易糾紛增加 商務部否認打響貿易戰

  短短四天內,中國與歐盟相繼向對方舉起"反傾銷"和"反補貼"(下簡稱"雙反")利劍。

  5月16日,商務部發佈2011年第19號公告,公佈對原産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澱粉反補貼調查的結果,初步裁定原産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澱粉存在補貼,中國國內産業受到了實質損害。該案是中國對歐盟進口産品的首起反補貼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兩天前,歐委會對華銅版紙反傾銷反補貼案做出終裁,啟動了歐盟對華首次反補貼稅的徵收。5月13日,歐盟發佈公告決定對自中國進口的三聚氰胺徵收反傾銷稅。

  對此,有來自歐盟的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是對歐盟雙反終裁的"報復"。

  對此猜測,中國有關方面迅速做出回應。繼商務部副部長陳健16日對外否認中國對歐盟進口的馬鈴薯澱粉發起反補貼調查是對歐盟的報復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7日再次強調表示,由於兩起案件都有反壟斷、反傾銷的時間要求,所以與貿易戰無關。

  如中歐爆發貿易戰涉及面非常大

  5月14日,歐盟委員會終審裁定進口自中國的銅版紙存在反傾銷、反補貼,決定對中國企業徵收4%-12%的反補貼稅率和8%-35.1%的反傾銷稅率。疊加稅率令絕大部分中國企業喪失歐盟市場。

  中國商務部16日發佈的公告稱,自2011年5月19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産于歐盟的馬鈴薯澱粉時,將依據本案初裁確定的各公司的從價補貼率向海關提供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此外,商務部已于2011年4月19日開始對原産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澱粉徵收12.6%至56.7%的反傾銷稅。

  由於兩個案件在時間上相近,且均涉及國際貿易壁壘中較為敏感的"反補貼",歐盟的一些專家及官員認為,他們所擔心的來自中國的貿易報復來了"歐中間的新一輪貿易戰,可能因此而一觸即發。"布魯塞爾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ECIPE)的聯席主任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警告説。

  目前,中國和歐盟的經貿關係十分重要,多年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據統計,中歐貿易佔全球貿易總額約10%。專家稱,如中歐爆發貿易戰,涉及面將非常大且廣。

  但姚堅稱,正是由於中歐經貿關係密切,存在著貿易方面的法律糾紛並不奇怪,甚至可能會在部分品種方面表現為一個持續的常態,但整體比例很低,大概在1%-3%。

  姚堅表示,歐盟對華銅版紙採取"雙反"措施,中方對歐方這一錯誤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主要原因在於歐盟無視中國市場化的進程,對華反傾銷調查中採取歧視的、不公正的"替代國"做法的同時,執意對中國産品發起反補貼調查。

  至於中國對於歐盟馬鈴薯澱粉的"雙反"案件,中國商務部是按照中國澱粉工業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的申請做出裁決。這個專業委員會代表了業界98%的産量。在整個裁決過程中,商務部按照中國的法律和世貿規則進行,整個過程歷時兩個半月,歐盟相關企業也提供了相應數據資料。

  經濟不景歐盟業界想爭取政策支持

  對16日中方向歐盟提起的反補貼案,中歐銅版紙案中方代表律師,北京天地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鵬指出,貿易是雙方的,面對歐盟"雙反",中方採取措施是必然的。

  張鵬分析,披著合法的外衣,採取合理的手段,爭取各自的利益,今後將在中歐貿易市場常態化,雙方會在一個可以容忍的範圍相互磨合和適應。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學院副院長屠新泉也表示,歐盟的政府干預遠大於美國,存在補貼是很普遍的事情。對於中歐雙方的這種互訴補貼的行為,要以平常心看待。

  著名國際貿易律師、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蒲淩塵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多次強調,"避免正常的貿易糾紛政治化。"他認為,歐盟對中國銅版紙徵收"雙反",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政府補貼很正常,任何國家都存在補貼,而反補貼糾紛在國際市場上也並不鮮見。但蒲淩塵指出,歐盟又對中國銅版紙同時徵收傾銷和補貼稅,是歐盟業界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想要爭取歐盟合理合法的政策支持。但在西方媒體,包括歐盟部分官員不負責任言論的煽動下,給不了解中國産業現狀和目前的經濟體制的國家,造成了不良的印象,認為大量中國企業靠政府補助,忽略中國企業自身的發展。

  製造業重疊多 中歐貿易摩擦可能比中美頻繁

  屠新泉表示,從反傾銷到反補貼,這個案例代表了美歐近年的一種傾向,即與中國産品的貿易摩擦從單個産品,逐漸向體制層面轉移。"他們認為中國政府的干預直接影響企業運營,造成了不公平的補貼。"

  張鵬認為,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會比中美之間更為頻繁。歐洲國家不像美國那麼發達,中美産業互補比較多,而歐盟在中低製造業方面與中國的重疊很多,因此競爭就越激烈。同時,歐盟的政府干預遠大於美國,干預和保護的方式也有很多,存在補貼是很普遍的事情。對於中歐雙方的這種互訴補貼的行為,要以平常心看待。

  張鵬認為,"隨著中方産品競爭力的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高端産品出現在國際市場,這些産品與國外同等産品的競爭壓力也會隨之提高,因此直接衝突可能會越來越激烈。"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梁明博士則對記者表示,雖然中歐貿易糾紛一直存在,但長遠來説中歐貿易前景光明"中國對歐盟馬鈴薯粉展開反補貼調查,也只是表達一種姿態,今後會探尋更好的解決方式,中歐將保持良好的貿易關係。"

  陳健在評論中歐貿易摩擦加劇時強調説"貿易摩擦不一定是對抗性的,我認為通過這樣一種過程,相互可以更加適應和完善,關係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