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文化部負責人談加快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08: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5月11日,中宣部、文化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快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以此為標誌,我國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進入全面推開階段。

  目前,全國已有584家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其中,近兩年新增轉制院團532家,為過去6年總和的10倍。文化部負責人日前就新一輪改革的動向予以了闡釋。

  進一步改革必須也是必然

  文化部負責人表示,加快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不是為改革而改革的權宜之計,而是中央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做出的重要決策,是我國國有文藝院團發展的必由之路。

  不加快改革,演藝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將遇到嚴重困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有文藝院團舊體制已難以為繼。國有文藝院團演出總場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下滑,1985年為74萬場,1990年為49萬場,到1994年降至40萬場,此後始終在40萬場上下徘徊。國有文藝院團如果不加快改革,擺脫舊有體制的束縛,加快通過市場競爭做大做強的步伐,將難以承擔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的時代重任。

  不加快改革,國有文藝院團將被邊緣化。從國內看,近年來,民營演藝企業迅速崛起,2009年全年演出場次超過70萬場,是國有文藝院團演出場次的近兩倍。從國外看,有的演藝企業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是我國國有文藝院團全年總收入的近5倍。國有文藝院團如果不加快改革,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市場空間就會被逐步擠壓,直至最終完全被邊緣化。

  不加快改革,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演藝消費需求將難以滿足。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人民群眾的求知、求美、求樂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而我們現在能夠提供的文化産品尤其是演藝産品,數量和質量都還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十幾年來,我國人均三年才能看一場演出,而在有的發達國家,人均一年就能看四場。

  改革不是簡單轉企改制

  文化部負責人表示,這一輪改革,除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的少數保留事業單位性質的院團外,其他國有文藝院團(不含新疆、西藏地區)都要轉制為企業。但是,改革並不是簡單的轉企改制。根據國有文藝院團的不同性質和功能,我們明確了不同的改革任務。具體來説,就是"五個一批",即"轉制一批"、"整合一批"、"轉化一批"、"撤銷一批"、"保留一批"。在推進轉企改制的同時,同城不同層級的同類國有文藝院團應予以合併,轉制院團可跨區域、跨所有制進行兼併重組;演出有重要文化遺産價值又難以進入市場的瀕危稀有劇(曲)種的院團,經批准可轉為公益性的保護傳承機構,專門從事研究、傳承和展演;不具備進入市場條件、不再保留建制的院團,合理分流人員後,經批准可予以核銷。此外,中宣部、文化部《關於加快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的通知》中公佈了100多家保留事業單位性質院團的名單。《通知》指出,對進入名單的院團,具備條件的,也鼓勵其轉企改制。

  改革不是"甩包袱" 不會"一改就死"

  文化部負責人指,目前,一些院團和部分人員還存在"崇事恐企"的思維定式和對國有文藝院團市場前景的悲觀判斷,因此對改革消極觀望、畏首畏尾。必須要明確,改革不是"甩包袱"。實際上,為強化"誰改革誰受益"的政策導向,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轉制院團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資金投入有增無減,政策優惠前所未有。如安徽省從2009年開始,省直院團演出場次補貼經費由每年200萬元增長到700萬元,補貼標準由每場次2000元提高到7000元。事實證明,改革不是"減人減錢甩包袱",而是推動"早改早發展"。

  改革不會"一改就死"。目前,已完成轉制的國有院團出人齣戲出效益,生存狀況遠好于改革前,沒有一家"轉了就死"。另外,從長遠來看,我國的演藝市場空間巨大,按今後每年人均觀看三場演出這一世界中等水平計算,即使票價為20元,中國演藝行業的總産值也將超過800億元。如果能充分開發這座金礦,轉制院團的發展可謂風光無限。改革不會"一改就死",相反,不改革則會喪失難得的發展機遇。

  改革後財政投入不會減

  文化部負責人坦言,"錢"和"人"的問題是轉制院團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要著力破解的難題。

  錢從哪來?在改革過程中,各級政府要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改革後,財政投入不會減,但是財政支出的方法和途徑將發生變化。我們將通過政府採購等方式構建更透明、更有效率的投入模式。同時,我們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以控股、參股、並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隨著體制的轉變,國有演藝單位將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市場手段獲取資源,開闢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另一個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是人員安置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好,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無從談起。我們將切實維護轉制院團員工的基本權益,切實解決社會保障銜接問題。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將把演職員工個人的發展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通過讓演職員工尤其是藝術家持股等方式,鼓勵和引導改革主體積極投身改革,將改革不斷引向深入。總之,只有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國有文藝院團的改革發展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