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9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27日,河北廊坊市金泰小區經濟適用房住戶眺望新落成的小區全景。近年來,廊坊市積極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初步建立了“分層次、多渠道、全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 本報記者 李景錄攝

  經濟日報2011年2月28日電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持續增加,居住環境不斷改善,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房地産市場調控在遏制房價在部分城市過快上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住有所居,安居樂業,成為“十一五”壯麗畫卷中亮麗的一筆。

  居民住房條件大為改觀

  2009年,吉林省長春市的職工閆琳搬家了,一家三口告別了50平方米的老房子,搬進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閆琳説,工作這麼多年有了一定積蓄,就想著買個面積稍微大點的房子。現在的房子比以前寬敞了,一家人住得也很舒心。

  李俊龍一家住在河北省興隆縣半壁山鎮釣魚臺村,2010年他們用多年的積蓄在村裏蓋起了二層小樓,從原來的平房搬進了新家。李俊龍説,生活好了,我們村好多人家都蓋了新房。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住房,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截至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積達33平方米,家庭住房自有率達到80%以上。

  同時,居住環境也得到不斷改善。在城市,房子越建越漂亮,小區裏綠草茵茵、設施齊全,物業管理服務讓生活更加安全便捷舒適。在農村,許多村民蓋起了新房,村莊整治和環境治理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村民居住環境大為改觀。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樓房蓋到了城鄉接合部、鄉鎮,越來越多的農民住進了樓房,享受到了和城裏人一樣的公共服務。

  家住河北省唐山市河北1號小區的孫奶奶今年70多歲了,她告訴記者,在冬天最冷的那幾天,屋子裏也有20多攝氏度,而原來在家裏也要穿棉襖。這樣的變化得益於唐山市這些年進行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在我國北方,一些老舊樓房冬天屋裏溫度較低,其原因在於供暖熱量由於房屋結構等原因向外散發嚴重。為此,“十一五”時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加快推進了北方採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此外,我國還對新建建築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推廣綠色建築。這些舉措在提高百姓居住舒適度的同時,也避免了能源浪費。

  保障房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吉林省將保障性安居工程作為“民生工程”之首。自2006年該省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來,保障範圍逐漸擴大至城市棚戶區、煤礦棚戶區、農村泥草房、林業棚戶區、城市廉租住房和國有工礦棚戶區。“六路安居”的實施讓吉林省許多住房困難群眾住有所居的夢想得以實現。

  吉林省加大“六路安居”建設力度是“十一五”期間我國住房保障建設駛向快車道的縮影。

  隨著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住房保障範圍從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擴大到林區、墾區、礦區等棚戶區居民,再到中等偏下收入群體以及居住農村危房的村民,越來越多的群眾成為住房保障政策的受益者。

  範圍逐步擴大,建設速度也不斷提升。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模創歷年之最。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介紹,2010年全國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開工590萬套,基本建成370萬套,超額完成當年初國務院部署的任務。

  “十一五”期間,我國通過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了1140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和360萬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住在蘇州工業園錦程之星5幢503室的劉傳嘉2010年大學畢業,在蘇州工業園區的一家企業工作。劉傳嘉向蘇州工業園區公租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租到了如今這套兩室一廳房子的其中一室,租金是每個月600元,比周邊的房租低了一半。

  劉傳嘉居住的房子是公共租賃住房。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既暫無能力購買住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申請條件,成為“夾心層”,這部分人的住房問題逐漸凸顯。為此,在2010年6月,國家出臺政策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建設。

  2010年,在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中,公共租賃房已成為“主力軍”,並受到廣大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業人員的歡迎。在一些公租房發展較快的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已經超越戶籍的限制,覆蓋到外來務工人員。

  據了解,未來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將以公租房、廉租房以及棚戶區改造為重點,進一步加快推進。“十二五”時期,我國預計將建設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屆時保障性住房的覆蓋率可以達到20%,這將有力緩解住房供給壓力,滿足中低收入群眾和新就業人員的住房需求。

  多措並舉實施房地産調控

  “十一五”這五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我國房地産業飛速發展,人們對於住房的需求不斷提升,一些投資投機性需求進入房地産市場。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房價在部分城市過快上漲。

  為了把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控制住,使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産調控措施,其中包括土地、金融、稅收等多種調控手段。

  特別是2010年至今,國家先後出臺了三次調控措施。從總體上講,三次調控越來越有力,針對性越來越強。國家各有關部委相繼出臺相關措施,地方政府積極落實,房地産調控打出多部門聯合、中央與地方聯動的組合拳。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5月至12月,我國房價同比漲幅呈現不斷下降趨勢,由5月的12.4%下降到12月的6.4%。由此可見,經過持續嚴厲調控,房地産市場投資投機性需求得到一定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調控取得一定效果。

  2011年初,隨著1月26日房地産調控的“國八條”出臺,新一輪更為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拉開帷幕。“國八條”明確提出落實地方政府責任,要求各地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並向社會公佈。各地隨即出臺相關細則。

  針對投資投機性需求,進一步強化差別化信貸政策,將購買第二套房貸首付提至6成,對購買住房不足5年轉手交易的全額徵收營業稅。與此同時,加強了限購措施,此前僅在部分城市執行的住房限購政策,將在更多城市、更大範圍內實施。

  1月28日,上海和重慶正式開始試點房産稅。兩個城市的政策都強調購買多套房將增加持有成本,且面積越大、成本越高。

  姜偉新表示,要繼續堅定不移地強化各項調控措施的貫徹落實。在支持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適時會同監察部門對各地穩定房價工作進行考核。增加住房有效供給,配合國土部門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地的同時,切實保障普通商品住房的用地供應。繼續大力規範和監管房地産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