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尋根 中國共産黨的偉大精神(長征精神篇)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8日 05: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中國共産黨建黨90周年

成都軍區部隊官兵在川西北重走長征路。

  圖片由成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提供

成都軍區部隊官兵在演習中。

  圖片由成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提供

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夢筆山。

  圖片由成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提供

  弘揚長征精神 推進民族復興偉業

  李世明 田修思

  75年前,中國共産黨領導紅軍將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的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鬥志和信心,保存和鍛煉了革命力量,開創了中國革命發展新局面,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期以來,長征精神始終激勵着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次又一次新的長征,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一個又一個勝利,凸顯出巨大的時代價值。在新形勢下,世情、國情、黨情和軍情發生深刻變化,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續寫新的長征故事,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保障、貢獻力量。

  在新形勢下弘揚長征精神,核心是堅定理想信念、端正價值追求

  舉世矚目的長征發生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征,而且是一段中國共産黨領導中華優秀兒女尋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長征精神充分體現了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基本價值取向,體現了“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政治信念。正是因為這樣,紅軍才拖不垮、打不爛,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當前,國內外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既面臨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的嚴峻挑戰,也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社會現實,尤其需要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牢固確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價值追求。

  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和紅軍在長征中屢克強敵、戰勝艱險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長征中,面對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面對異常嚴酷的自然環境,紅軍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頑強的意志、昂揚的鬥志和樂觀的情緒,靠的就是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在新形勢下弘揚長征精神,就要不斷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堅定信念,尤其是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做到始終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為黨的事業努力奮鬥。

  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是長征取得勝利的首要條件,也是長征精神的核心內容。長征之前,主力紅軍各部分散在各革命根據地進行鬥爭,實行戰略協同。經過長征,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主力紅軍各部匯聚在祖國的大西北,形成了新的革命大本營,更加團結和統一。這對中國革命邁向新的歷史階段産生了深遠影響。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對的挑戰還很多,更要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尤其要不斷強化軍魂意識,始終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

  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艱苦卓絕的長征橫跨14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黨和紅軍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真心關心群眾,贏得了沿途各族群眾的大力支持。他們紛紛協助紅軍籌糧、籌款並踴躍參軍,留下了紅軍與沿途群眾魚水深情的感人故事。實踐表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絡群眾,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在新形勢下弘揚長征精神,就要不斷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永葆共産黨人和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應大力發揚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廣泛開展扶貧幫困、捐資助學、軍民共建活動,積極參加地方精神文明建設,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團結群眾,切實增強黨和軍隊在各族群眾中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影響力,以實際行動為民造福、為國興利。

  在新形勢下弘揚長征精神,重點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長征的過程,也是不斷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過程。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紅軍之所以能夠戰勝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勝利實現戰略目標,靠的是正確的思想路線、集中統一的領導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不斷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肩負起歷史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長征的勝利,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勝利。長征中,“左”傾教條主義曾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使黨和紅軍瀕臨絕境。遵義會議以後,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得到確立;我們黨認識到,中國革命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這使處於困境中的黨和紅軍煥發生機、轉危為安。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我們黨和軍隊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當前,黨的各項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適應時代要求,始終保持和不斷發展黨的先進性,就必須堅決貫徹黨的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

  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鞏固全黨的團結統一、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關鍵是堅持民主集中制。長征中,我們黨堅持正確的黨內鬥爭原則,獨立自主地結束了“左” 傾錯誤的統治,解決了長期困擾紅軍的落腳方位、組織領導、軍事指揮等重大問題。尤其是針對張國燾擁兵自重、無視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等錯誤行徑,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與其進行堅決鬥爭,有力維護了黨的團結統一,捍衛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歷史告訴我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進一步健全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嚴格落實黨內生活和黨內監督的各項制度,堅決防止和克服個人或少數人專斷,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中央權威,確保黨的團結統一,確保政令暢通。

  堅持領導幹部當模範、作表率。領導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是黨的先進性的集中體現。長征中,各級領導幹部衝鋒在前、撤退在後,不怕流血、不怕犧牲。正是領導幹部這種衝鋒在前、吃苦在先的作風,極大鼓舞了紅軍將士英勇頑強的鬥志和勇氣,為長征的最終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新時期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認清自己的歷史責任,以紅軍前輩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作忠誠於黨、牢記使命的表率;&&振奮革命精神,作刻苦學習、勤政敬業的表率;&&加強黨性修養,作忠誠老實、襟懷坦白的表率;&&弘揚新風正氣,作堅持原則、秉公辦事的表率;&&發揚求實精神,作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表率;&&強化法紀觀念,作艱苦奮鬥、廉潔自律的表率。

  在新形勢下弘揚長征精神,關鍵是忠實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紅軍不怕遠征難”。當年的紅軍將士在行軍艱難、物資匱乏、敵強我弱、兵力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主席着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提出了我軍“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歷史使命。履行好這一歷史使命,是一項艱巨的戰略任務,是我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新的偉大長征。部隊廣大官兵必須大力弘揚長征精神,為有效履行這一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大力倡導愛軍精武、英勇善戰的光榮傳統,突出加強核心軍事能力建設。堅持把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作為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基礎,放在軍事能力建設的首要位置;把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作為核心軍事能力的重要拓展和延伸,放在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全局中加以科學籌劃和實施。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主席關於“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為主線”的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強化訓練改革,不斷加強針對性、適應性訓練,努力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確保一旦有事能夠迅即反應、有效應對,堅決捍衛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斷強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意志,突出培育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針對部分官兵在和平環境中容易滋長松懈麻痹、貪圖安逸思想的實際,引導官兵從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傳承和發揚英勇無畏、艱苦奮鬥的戰鬥精神的重要性,大力弘揚具有西南戰區特色的“兩不怕精神”、“老西藏精神”、“老山精神”、“川藏線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革命精神,有針對性地加強實戰訓練,讓官兵在貼近實戰的訓練活動中、在惡劣艱苦條件下得到全面鍛煉,使我軍新一代官兵保持和傳承牢記職能、常備不懈的職能意識,報效國家、為國而戰的責任觀念,英勇頑強、敢打必勝的戰鬥意志,處變不驚、遇挫不餒的勇氣膽略,始終保持紅軍老前輩那麼一股勁、那麼一種特有的精神,使紅軍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

  充分發揮戰鬥隊、工作隊、宣傳隊的優良傳統,模範宣傳和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切實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在引導官兵強化理想信念、端正價值追求的同時充分利用我軍聯絡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向群眾廣泛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國家和軍隊建設發展的巨大成就,宣傳各族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對偉大祖國認同、對中華民族認同、對中華文化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的思想,堅決打擊各種分裂破壞活動,積極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堅決服從和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建設。近10年來,成都軍區部隊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號召,積極支援西部大開發,累計出動官兵86.7萬餘人次、民兵預備役人員89.5萬餘人次,援建省級以上重點工程450多項,建立義務植樹基地300余個、扶貧聯絡點1.4萬餘個,建設“希望小學”520多所,幫建鄉村衞生院200多個,直接帶動55.8萬多名各族群眾脫貧致富,有力地推動了西南地區的民族團結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但是,由於地理條件限制、發展基礎薄弱、自身發展能力弱等原因,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我們要持之以恒地把地方所需、群眾所盼與部隊所能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部隊資源和優勢,在大項工程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勇挑重擔,努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作者分別為成都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

  長征的西南歷程與

  長征精神的形成

  成 政

  長征精神是紅軍在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中培育形成的。長征的每一個階段都對長征精神的形成産生了影響。其中,紅軍長征在西南地區歷時最久、里程最長、活動範圍最廣、進行戰役戰鬥最多、召開重要會議和解決政治問題最集中、處理與少數民族關係最頻繁。可以説,紅軍在西南的歷程為長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最重要的實踐基礎。我們所熟知的有關長征的歷史故事如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彝海結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都發生在西南地區,都生動地詮釋着長征精神。

  在西南把推進革命事業與爭取民族解放有機統一起來,促進了“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的形成。長征是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內階級矛盾逐步降為次要矛盾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長征中,我們黨高舉民族大義的旗幟,積極宣傳抗日思想,使黨的抗日救國方針和解放一切被壓迫勞苦大眾的革命主張深入人心,極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和革命意識。尤其是遵義會議以後,我們黨立足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進陣地聯絡在一起,確定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使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進入新的階段。紅軍轉戰西南的艱苦鬥爭實踐也極大地磨煉了廣大紅軍指戰員的意志品質,促使他們把樸素的階級感情和階級意識昇華為“為了實現共産主義”的革命理想和北上抗日的堅定信念。正是這種崇高的理想和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的信念,把紅軍這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隊伍鍛鑄成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鋼鐵之旅。

  在西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促進了“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的形成。遵義會議之前,黨內領導者脫離中國實際,實行錯誤的軍事指揮,導致紅軍接連失利。慘痛的教訓促使我們黨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國革命特別是黨的思想理論指導問題,逐步形成了以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為基本點的思想理論成果,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真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軍事鬥爭實踐結合起來,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實事求是也因此成為黨指揮戰爭、領導長征的根本思想方法。以此為轉折,紅軍在戰略全局上一改被動受挫的嚴峻局面,開始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在西南經受住了極端惡劣環境的嚴酷考驗,促進了“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的形成。長征是在極其險惡的戰場環境和自然條件下進行的。尤其是在轉戰西南期間,紅軍始終處於強大敵人的封鎖包圍之中,所到之處自然條件惡劣,糧食、醫藥、被服等嚴重匱乏,每前進一步都要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其中,爬雪山、過草地是極其艱苦的過程。但紅軍翻越了20多座空氣稀薄、氣候惡劣的雪山,走過了人跡罕至、泥沼密布的松潘水草地,以鋼鐵般的意志在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正是在西南地區這種艱苦卓絕的征途中,紅軍官兵的生命意志和精神力量被充分激發出來,錘煉和昇華了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壓倒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革命精神。美國著名作家哈裏森索爾茲伯裏曾這樣評價道:“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

  在西南實現了全黨全軍的空前團結,促進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的形成。在轉戰西南期間,紅軍各部自覺維護大局、堅決執行命令,不惜犧牲個人和局部來保證全局的勝利,全體將士顧大局、守紀律、講團結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在遵義會議上,通過實行正確的黨內鬥爭方針,集中解決當時最為緊迫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把對博古等人的批判始終限制在黨內鬥爭的範圍;在反對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中,黨中央從革命事業的大局出發,既堅持原則又做了大量的説服教育工作,最終避免了紅軍的分裂。空前的團結使得紅軍各部之間分則能密切協同、合則能一致行動,顯示出革命軍隊的高度統一;使得紅軍官兵之間以高度的階級友愛和革命責任感,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凝結成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在艱苦鬥爭中,紅軍官兵還錘煉了鐵的紀律觀念,能夠做到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情況多麼危急都嚴格遵守黨和紅軍的各項紀律。

  在西南贏得了各族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促進了“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的形成。長征中,由於敵人的威脅控制和欺騙宣傳,沿途尤其是西南地區許多群眾對黨和紅軍抱有很深的成見和敵意。但紅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群眾紀律,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使沿途群眾認識到紅軍是不同於任何舊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從而贏得了他們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紅軍到達毛爾蓋後,在寒冷天氣中寧可露宿在大樹旁、屋檐下,也不入室擾民;面對滿地即將成熟的青稞,寧可挖野菜、採蘑菇充饑,也不動群眾一棵莊稼。在黨和紅軍的感召下,長征經過的西南各地儘管大多人煙稀少、物質匱乏,但各族群眾仍然竭盡所能地支援紅軍,並踴躍參加紅軍,譜寫了黨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一起艱苦奮鬥的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