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能否告別“地王”?——三探“退燒”的地市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地方政府對地市收縮有多大“耐受力”?

  “賣地”收入曾經是各地方政府重要的“糧草”來源。有些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可佔到地方財政收入的四五成甚至更多。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基礎設施、城市建設任務繁重,資金需求量有增無減,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壓力巨大;一旦土地市場持續收縮、“賣地”收入大幅減少,再加上調控之下房地産開發及交易稅費收入的明顯下降,將對地方政府的“耐受力”帶來嚴峻考驗。由此,房地産調控是否會剛性執行,也是人們疑惑的。

  比如,海口市於今年2月底發佈限購令後,一個月之內住宅用地既無新增供應,也無實際成交。稅務部門的數據則顯示,3月份當地建築業營業稅收入4425萬元,同比下降33.1%;房地産業營業稅收入5937萬元,同比下降67.9%;一季度土地增值稅收入14090萬元,同比下降32.9%。在此形勢下,“取消限購”的聲音也隨之而起。海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近日對外澄清“取消限購”傳言,但地方“錢袋子”的壓縮,卻是實實在在的。樓市遭遇的調控“寒流”,對於長期依靠土地收入和投資拉動的一些地方政府而言,無疑産生了巨大的現實壓力。

  在不斷收縮的土地市場面前,地方政府能“扛”多久,這關乎調控的最終成效。業內人士建議,應重新審視、界定房地産業的定位,通過考核制度、財稅制度等全方位改革減輕地方財政對土地市場的依賴,減少調控阻力,從根本上抑制“賣地衝動”和“地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