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托舉億萬農民的幸福(人民觀察走進基層黨組織)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05: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托舉億萬農民的幸福(人民觀察走進基層黨組織)

——走進農村基層黨組織

  編者按:在一個有著近8000萬黨員的執政黨方陣裏,基層黨組織是中國共産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鬥堡壘。戰略機遇期,它們大有可為;社會轉型期,它們任務繁重。它們的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係黨的執政能力、執政基礎和作風形象。

  作為紀念建黨90週年宣傳報道的組成部分,人民日報“人民觀察”欄目推出“迎接建黨90週年 走進基層黨組織”系列報道,通過記者對農村、城市社區、高校、國有企業、部隊、新社會組織等的深入採訪,充分反映基層黨組織的運行狀況,生動反映基層黨員特別是基層黨組織&&人的精神風貌,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如何推進工作創新,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提升黨的基層幹部的素質和能力。

  今天推出系列報道的第一篇。

  雁陣飛行無懼風雨,因為有頑強而清醒的領頭雁;農民邁向幸福生活的腳步堅定執著,因為有堅強而奮進的領路人

  在吉林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説到村黨總支書記林清遠,村民們都會翹起大拇指。

  “以林清遠為班長的黨總支,帶領著大夥兒致富奔小康,大家都擁護他們。”66歲的老黨員孫士國説。他1976年入黨,經歷了數屆村黨支部班子。“以前,有的班子威信就不那麼高,連村民會都開不起來,更別説齊心幹事了。如今,村裏的人心可齊整了。”

  獸醫出身的林清遠,開過養殖廠、飼料廠、種豬廠,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還上過清華大學農民企業家MBA班,經營管理經驗豐富。2005年他上任的時候,村裏負債100多萬元,各項工作都排在全鎮最後。在他的帶領下,陳家店村先後成立了蔬菜種植、畜禽養殖、農業機械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辦起了紅磚廠、空心磚廠、新型節能墻體材料廠3個股份制企業,並成立了吉林省眾一集團。目前,村集體固定資産達2500萬元,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800元。

  雁陣飛行無懼風雨,因為有頑強而清醒的領頭雁;農民邁向幸福生活的腳步堅定執著,因為有堅強而奮進的領路人。

  前不久,在廣東清新縣龍頸鎮車頭村兩委換屆選舉中,52歲的務工回鄉黨員曹建明以全票當選,連任村黨支部書記。

  清新縣是粵北山區的欠發達縣,車頭村也是集體收入僅1萬多元的廣東省級貧困村。“曹書記當過兵,在鎮政府幹過,又在佛山務工20年,見多識廣有能力。3年前,他放棄一年五六萬元的收入,回村當支書,帶著鄉親們鋪路、修水利,還解決了1500多口人的吃水問題。大家都希望他這屆繼續幹。”村民劉強興説。

  “這一屆首要的任務,當然還是把村裏經濟搞上去,爭取村集體一年脫貧;還要引導村民搞種養,增加收入。農村基層黨組織如果不能帶領大家致富,不能服務農民,還有什麼先進性可言?”面對群眾的期望,曹建明有壓力,更有信心。

  “農村經濟發展了,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提出很多新的課題,尤其是對基層黨組織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廣東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龐國梅説。

  以東莞為例:目前,基層黨員100人以上的村社超1/3,最多的超過了300人;全市30多個村建立了村級黨委,200多個村建立了黨總支。2008年開始,東莞打破了那种先由黨員選出支部委員、再由支部委員選舉書記的傳統做法,率先在16個村社試點黨員直選書記。“這次換屆,我們原來定的目標是直選比例達到30%,沒想到主動要求直選的村很多,最後統計比例超過了40%。”

  隨著經濟發展,東莞市絕大多數村莊已完成了工業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村莊。過去只要資格老,黨齡長,懂農業生産就行了;後來,不光要懂農業,還要懂工業,懂生産營銷;現在講産業升級,講社會管理,&&人還要懂商貿、懂保護和治理環境,懂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中堂鎮潢涌村黨委書記黎錫康坦言,現在做村書記壓力越來越大,經濟要不斷發展,把大家的口袋越填越滿;同時還不能污染環境,給大家創造更好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文化、教育、醫療服務。

  為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素質,東莞市每兩個月舉辦一期“支部書記學習論壇”,邀請知名專家、教授、省市領導給支部書記上課。為培養支部書記後備隊伍,從2005年開始,東莞市啟動“書記後備隊伍示範工程”,當年選了100個村,每村選拔出1個優秀年輕黨員,由市委組織部門幫助培養,先後到高校、經濟落後地區、市級機關接受鍛鍊。這100人中,已有50人走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

  同樣,江西省把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納入黨員幹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抓好省級示範培訓,帶動市級重點培訓、縣級全面輪訓,確保村黨支部書記每年接受一次縣以上集中培訓,累計時間不少於7天。去年,江西各地累計培訓村黨支部書記1.7萬餘人次。

  “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是要建設好堅強的基層黨組織和有活力的黨員隊伍,尤其是要依靠這些生於斯、長于斯,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感情和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人。”江西省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俞銀先説。

  江西省通過選派縣鄉機關幹部到村任職,配齊配強村級黨組織負責人。目前,全省選派到難點村、後進村、軟弱村任職的機關幹部3946名,其中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1461名,佔全省村黨支部書記總數的8.6%。

  按照不低於全省農村勞動力平均收入的原則,江西省確定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基本報酬,全省80%以上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辦理了基本養老保險,所有的離任老村支部書記、老村委會主任分別可以領到每月80元和70元的生活補助。

  “一個泥腿子可以轉換身份,成為鄉鎮事業編制人員,讓我感受到了尊重,給了我進步的空間,促使我更加努力,現在工作上有奔頭,生活上有甜頭。”江西新餘市渝水區水北鎮泉塘村支書桂髮根説。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有了旗幟和堡壘,廣大農民就有了主心骨

  走進湖南攸縣網嶺鎮羅家坪村,寬敞乾淨的水泥大道兩旁滿目青翠,紅墻青瓦的村民住宅,乾淨整潔的村街組巷,嶄新氣派的村委會大樓,格調別致的鄉村大舞臺,這一切,無不展現出羅家坪人的幸福生活。

  羅家坪村黨支部書記歐國勝如數家珍: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0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1萬元,100%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100%的農家用上了沼氣,數字電視入戶率100%,寬帶入戶率90%。

  然而,就在上個世紀末,羅家坪還是一個道路泥濘不堪、村民收入始終徘徊在全縣平均水平線上下的小山村。“在羅家坪村背後站著的堅強有力的村黨支部班子,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龍頭作用。”攸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熊煒説。

  羅家坪村的黨員彭運生、李來安等,憑藉多年的種植經驗,義務幫助返鄉村民掌握水稻制種技術,全村發展制種面積700余畝,年産值突破120萬元。同時,村裏還新發展規模生豬養殖戶8戶、蛋鴨養殖戶2戶,年創收超過500萬元。目前,全村142名返鄉人員全部實現了自主創業或再就業。

  前進就要有旗幟,戰鬥就要有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有了旗幟和堡壘,廣大農民就有了主心骨。

  吳海生是江西橫峰縣龍門畈鄉柯家村黨總支書記。2002年,他上任的時候,全村43個黨員,平均年齡55歲,文化程度多為小學以下。如今,柯家村新發展黨員20多名,平均年齡下降到44歲,還有了高中甚至大學文化程度的黨員。

  “我們制定了入黨積極分子和新黨員發展規劃,黨組織主動上門,培養、吸收返鄉能人和致富能手。”對困難黨員,吳海生帶領支部成員在村裏搞起了“手拉手”活動。“每個黨員每年拿出100元,村裏配套5000元,關愛困難黨員和群眾,努力給他們歸屬感。”

  “共産黨員一直講‘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一點沒有問題。不過,對農村黨員而言,不僅要有自己致富的能力,還要有帶領農民致富的能力。兩者並不矛盾。”橫峰縣新篁辦事處陳村灣村黨員胡長貴認為。

  近年來,江西在農村實施“三培兩帶”工程,注重培養吸收致富能手入黨,並在外出務工人員中發展了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群眾反映好的黨員。據不完全統計,江西各地累計發展3萬餘名致富能手入黨;涌現“雙帶”黨員21.5萬人,帶動130多萬名農戶致富。

  在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大可鄉結勝村,對於一名黨員,除符合黨章規定的標準外,還必須做到以下幾個要求中的一個:種植經濟林木連片面積5畝以上或建苗木基地2畝以上;建養雞大棚300平方米以上,或年養雞8000隻以上;建蔬菜或花卉大棚2畝以上,是推廣蔬菜、花卉種植的&&人……

  “如果黨員連自家的經濟都發展不了,在村裏就沒有説服力,黨組織的威信就會下降。”結勝村黨總支書記趙映偉這樣解釋,“身教重於言教。在基層農村,黨員幹部必須能夠帶領群眾共同發展致富。”

  31歲的村民殷洪金曾在外打工6年,2008年返回結勝村建起兩個養雞大棚,養了4000多只雞,還沒有開挖排水溝,雨季就來了。殷洪金清楚地記得,“當時雞已經泡在水裏了。村裏的黨員幹部馬上趕來幫著疏通排水”。

  如今,殷洪金的養雞大棚已經發展到5個,每年的養雞規模在5萬隻左右,一年養雞的純收入達到6萬多元。“去年,我帶動了6戶村民養雞,今年計劃帶動20戶。”殷洪金説。在村裏黨員幹部的影響下,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針對部分地區農村黨員活動難開展、組織生活不正常、黨員管理不實、黨員先進性難體現等問題,各地也進行了有益探索。

  江西贛州市將農村黨員管理載體實體化、直觀化,建立了“一冊一線”管理機制。“一冊”即《贛州市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手冊》,設置了黨員入黨時間、參加組織生活、獎懲等14個欄目。“一線”即對黨員行為實行“紅線”考核,將違反計劃生育、參與賭博、不履行服務承諾等行為列為“紅線”,對碰觸“紅線”的黨員實行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取消評先評優資格,直至組織處理。

  “過去少數黨員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黨費靠催、履責推諉。如今有了‘一冊一線’,就如同有了一本明細賬,哪個好、哪個孬,‘本子’拿出來一看就知道。”瑞金市葉坪鄉葉坪村黨支部書記謝學文説。

  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陽光雨露,基層黨組織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須臾不能分離

  4月中旬以來,雲南石林縣大可鄉結勝村出現乾旱,結勝小學的井出水量少,200多名師生用水出現困難。村黨總支書記趙映偉每天一早就把自家花地裏的井水抽出來送到學校,而他的花地已經20多天沒有澆過水了。“花還能撐幾天,師生用水一天也不能斷”。

  結勝村距離縣城30多公里,處於昆明、玉溪和紅河三州市的交界處,是交通“死角”,地處半山區,土地貧瘠、資源匱乏,農村經濟來源單一。村裏生活著漢、彝、白、回等各族群眾2812人,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000余元。

  “在我們這樣的山區農村,要夯實基層黨組織,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重中之重。”趙映偉認為。

  結勝村大密枝村民小組旁邊有一條小河,由於水土流失,河床抬高,河道淤塞,往往一場大雨就將村民們辛苦一季種好的穀子衝沒了。多年來,村民們手挖肩挑去“抬溝”,但效果不明顯。2009年,村黨總支聯絡機械,將淤泥疏浚,將河道挖寬挖深。“現在下多大的雨,村民們也不擔心田地被淹了。”大密枝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陳榮德説。

  2007年以來,村黨總支共籌集資金2000多萬元,先後實施了自來水工程、灌溉溝渠建設、村道硬化、科技文化室修繕等多項“民心工程”,村民得到了實惠,對基層黨組織更擁護了。現在,村裏要求入黨的村民很多,僅去年就發展了8名新黨員。

  眼下,趙映偉和結勝村黨總支一班人思考的迫切問題是:如何讓村集體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起來,讓村民的口袋迅速鼓起來。

  走進吉林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的蔬菜大棚,蘑菇冒出了芽,芹菜的嫩苗在陽光下顧盼生姿。蔬菜合作社支部書記、村婦女主任代國鳳説:“我們的品牌已經打出去了。鮮蘑、香菇、黃瓜、柿子、食用菌……應有盡有,面向長春市場供不應求。全村共80棟大棚,一棟大棚一年就穩賺六七萬元。”

  “我們走出了一條利用股份制發展農村經濟的路子。”林清遠説,“最初是吸引農民投資入股,建起了企業,再到吸引農民以土地入股,實現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發展合作經濟。”目前,陳家店村擁有9個企業,去年全村實現工業産值1670萬元,農業産值1150萬元。

  在發展集體經濟的過程中,陳家店村探索“黨總支+公司+合作社”的“1+2”運營模式,支部建在公司和合作社上,黨員都在經濟組織的關鍵崗位上把關。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黨員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發揮。

  就像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陽光雨露一樣,基層黨組織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須臾不能分離。

  在江西的農村,曾有這樣的順口溜:“黨員不黨員,就差兩毛錢(指黨員交納黨費);各種各的地,各賺各的錢。”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現狀。這些年,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把工作中心放在發展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上,受到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

  “以前,齊沙村主要發展農業,村書記整天與農民呆在一起,常見面常聊天,彼此都很了解,哪家丟頭牛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廣東東莞市沙田鎮齊沙村黨委書記王德説,“後來,村一級的工作重心有了轉變,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招商引資、發展經濟,跟外商、上級政府部門打交道多了,跟老百姓接觸少了。只有農民兄弟來辦公室辦事,我們才會接觸到。但除了辦事之外,和他們交談的時間少了,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我們也越來越不了解了。”

  去年9月,沙田鎮近千名基層黨員幹部用3個月時間,挨個走訪了全鎮12540戶農戶,了解民情,解決困難。“真真切切了解到廣大群眾的心聲,也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王德説。

  目前,東莞市在基層設立了619個“黨代表工作室”,將全市4549名黨代表統一安排駐工作室,定期值班,“傳黨情、聽民意、促和諧”,&&履職,使“黨代表工作室”真正成為化解矛盾的“防洪堤”,溝通幹群關係的“連心橋”。截至目前,“黨代表工作室”共會見黨員群眾2039人次,收集意見建議893條,解決具體問題818件。

  (記者胡洪江、賀林平、劉文波、卞民德、侯琳良、汪曉東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