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在災難中成長(2011.05.16)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6日 2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26a86237e86c408e0480e6a965e5dba8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

進入[焦點訪談]>>

    首播:

    CCTV-1

    5月16日  19:38

    重播:

    CCTV-1

    5月17日  06:10

     

    CCTV-新聞

    5月17日  04:42

     

    CCTV-新聞

    5月17日  15:15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焦點訪談):三年前的512地震,留下了傷痛,留下了廢墟,更留下了防災減災的經驗。如今的災區,有了新房子、新道路、新城市,而在人們的防災意識和行為有什麼新變化呢?在512地震中,四川什邡紅白鎮是重災區,那裏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庭一起經歷了苦難,對災害,對防災都有著切身感受。前不久,記者到什邡紅白鎮進行採訪。

  防災減災意識從學校開始普及

  記者來到什邡市紅白鎮小學採訪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學校針對學生組織的一場消防演練。不到兩分鐘,全校的300多名學生全部按規定撤離到操場。不過,平時背得再熟,突然真實地看到這麼多煙,有些孩子難免還是會緊張。

  雖説不是每個學生的表現都能打滿分,但是通過親身感受和演練後的總結,孩子們心中留下的印象卻要比書本知識更為深刻,也更能在關鍵時刻幫他們一把。

  在512大地震中,紅白鎮小學曾受到重創,如今的新校區是北京市對口援建的。為了讓孩子們多掌握一些防災自救知識,這些年,學校想了不少辦法。在校園的很多地方都有防災知識宣傳欄,老師還會通過多媒體、互動遊戲等多種方式讓孩子們加深理解。而讓孩子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這樣的應急疏散演練。什邡市紅白鎮小學德育處主任李德明説,學校在平時給每個班每個同學指定了疏散線路。

  異地重建 遠離危險

  在重建的過程中,防災減災的意識也已經深入到了災區生活的方方面面。

  什邡市紅白鎮松林村是什邡市最為偏遠、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之一。村民李運春家原來就在這裡,現在他的家已經變成了一片平地。在那場強震中,李運春和周圍鄰居的家幾乎全部被震垮。震後不久,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一些隱患點進行了巡查。

  什邡市國土資源局地環站站長聶軍説,512大地震之後,他們第一時間派人到山區對地質災害進行排查,發現石岡坪山上形成了很多破碎的岩石,降雨以及地震有可能再次引發大的地質災害。這裡被認為不適合重建。

  記者在當地看到了統一規劃、村民自建的房屋,這些房屋看起來整潔、漂亮。李運春和部分異地重建戶的新家就在這裡。

  在鎮裏最熱鬧的一條街上,李運春做起了小生意。他給自己的蛋糕房起名叫"心願",希望大家能忘記過去的傷痛,日子越過越好。李運春説,現在日子比以前好得多,以前家裏生活開支緊緊巴巴,現在寬裕多了。

  生活重新開始了,大家最關心的自然還是安全問題。重建選址首先要考慮避開地震斷裂帶,處於山區的房子還要注意避開容易發生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地方。

  新住房更注重抗震性能

  對於這些剛剛經歷了大地震的人們來説,房子的防震性能很關鍵。這些新建的住房是否中看又中用呢?

  安置房規劃設計單位總工程師江顯勇説,防震好不好就要看房子的結構了,這些住房採用的是底框結構,除了框架之外還設置了抗震墻,是用鋼筋混凝土做的,抗震性能很好。

  除了結構以外,在每個樓梯間都有8根從下向上貫通到樓頂的構造柱,這些鋼筋混凝土組成的柱子將大大提高樓梯間的抗震性能,給人們留出逃生的時間。

  為了保證質量,村民還統一和施工隊簽了約,並親自當起了"監工"。村民李運春説,建這些住房的時候,村民們特地找了幾個代表,監督工程的質量,對鋼筋,鋼筋與鋼筋之間的寬度,還有水泥的用量、標號進行嚴格檢查。

  地質災害提前預警監測網絡建立

  除了地震,什邡的山區百姓最擔心的就是地質災害。而預防突發地質災害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前預警,為群眾轉移贏得時間。

  在鎣華鎮瓦窯村記者見到了監測員廖明德。廖明德是目前什邡建立的監測預警網絡基層的一員。一旦發生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就會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層層傳遞給他這樣的一百多名基層監測員。去年8月12日傍晚,廖明德就接到了當天晚上有特大暴雨的消息,到了半夜,一直在監測險情的廖明德突然隱隱聽到了泥石流的聲音,他趕緊拿起喇叭呼喊村民撤離。由於預警及時,這次泥石流災害整個什邡市沒有一人傷亡。

  在廖明德所在村的一些村民家,記者看見了"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卡上除了寫明災害誘發因素、本住戶注意事項等信息外,還專門標注了撤離路線。如果這條路被破壞了,哪些地方可以做臨時避險點,平時村民們的心裏也都有數。三年前的那場災難讓人們學習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

  每次災難都留給我們很多東西,我們付出了代價,也在災難中學習。善於在災難中學習是我們應有的一種能力。災難過後,我們有了全國防災減災日,也有了正在逐步完善的防災減災舉措。防災減災,從我做起,面對災難的時候個人的力量可能是渺小的,但防災減災的意識和準備多一分,應對災難的能力也就會多一分。在災難面前,我們可以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