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臺媒揭秘美軍駐臺顧問團存亡始末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5日 2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9bbdc9b7aea04759a04f98a29b345f9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海峽兩岸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海峽兩岸):歡迎您繼續關注《海峽兩岸》。近日,台灣媒體發表了一篇關於早年間美軍駐臺顧問團的文章,引發了人們廣泛關注。美軍駐臺顧問團這個特殊組織究竟是在什麼樣情況下成立的?最終又是怎樣一步步撤離台灣走入歷史的呢?它曾經的存在,又給台灣都帶了哪些方面影響?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了兩位台灣嘉賓,為您一起揭開這個神秘面紗。一位是台灣世新大學教授遊梓翔先生;一位是台灣時事評論員唐湘龍先生,歡迎二位。   

  遊梓翔:主持人好,大家好。

  唐湘龍:桑晨好,全球央視的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在開始揭秘之前,我們先看一段背景資料。

  背景片:台灣媒體近日不斷有報道回顧美國駐臺軍事顧問團成立60週年。報道稱,1949年,蔣介石退居台灣,之後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以協防台灣的名義,派美軍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並於1951年派遣美軍顧問團進駐台灣。1978年,美國與台灣終止所謂的“外交”關係,1979年3月,美軍顧問團撤離台灣。美軍顧問團在台灣歷時27年,在台灣各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主持人:首先我們想請問一下游教授,美軍駐臺顧問團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那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成立的呢?

  遊梓翔:是這樣,美軍這個顧問團其實是在1950年的時候,當時在兩岸關係過程中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當時朝鮮戰爭爆發,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改變了國際戰略思維,等於改採一種冷戰思維,當時他們想法是要能夠在美國太平洋邊上構築一道防線,他們當時就把台灣當成這個防線之一,用來圍堵蘇聯之用。也就是在這樣一個冷戰思維底下,他們決定軍事援助台灣,所以也就是當時在這個情況底下,有了我們台灣一般稱為美軍顧問團的這樣一個組織,在台灣就成立了。當時最早成立時間是在1951年5月,所以剛剛度過了六十年紀念日。當時成立的時候它規模是非常小的,其實才十幾個人,就是一個顧問團的性質,可是後來蔣介石又跟美國在1954年的時候,簽定了一個台灣跟美國之間的《共同防禦條約》,根據這個條約,這個顧問團又擴充了它的規模,後來還成立了一個美臺防衛司令部,所以它整個擴充成一個地區作戰司令部的性質,所以在它人數最多的時候,甚至是接近兩千五百個人左右,所以等於在台灣出現了兩千五百個來自美國軍事單位的人員。當時這個群體在台灣當然形成一個非常大的特色,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在台灣他們享有外交人員待遇,我們知道,如果任何地方出現兩千五百個擁有外交豁免權的文職人員,都可能是很嚇人的,更何況是有高階、有低階,兩千五百個軍人他們都享有司法上的豁免權,於是這一群軍人在台灣當然就形成一個特殊階級,這個階級感覺好像是在司法上不受台灣司法管制,當時很有趣的現象是,這些人並不怕台灣警察,他們最怕的是美國憲兵,所以他們在任何地方鬧事,只要出現頭上挂著美國憲兵的人,他們就趕快逃跑,其它時候他們在台灣是橫行霸道,是不太受阻撓的。所以這一群人等於在台灣形成一個特殊群體,享有治外法權,他們在台灣不受其它因素限制。

  為什麼當時會成立這樣一個顧問團?有它幾個思維。第一個是他們在台灣,因為台灣很多武器裝備是來自美國,因為來自美國,所以可能需要一些美國建議跟諮詢來維修這些裝備,人員可能需要美國協助來做一些訓練,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情報分享,因為台灣當時也會蒐集很多跟兩岸有關的情報,這些情報美國也會跟台灣發生聯絡的關係。不過更重要的,很多人認為當時美軍顧問團有一個功能是在監控著蔣介石,因為他們也怕蔣介石做出一些妨礙美國利益的舉動,後來在美軍投入越戰之後,台灣這個美軍顧問團,或美軍防衛司令部,也作為了某種後方調派軍人,調訓,或是支援的功能,所以在台灣大概是這幾項功能。

  主持人:通過介紹讓我們也對於當時美軍駐臺顧問團有了一個初步了解。剛才遊教授也提到了,當時這個顧問團的規模,唐先生能不能再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除了規模之外,當初派駐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而且在駐臺期間,這些人又都做了一些什麼事情呢?

  唐湘龍:我自己父親所從事的工作,他是軍職,他從事的是軍事上面的通信跟情報監聽工作,當然他已經退休非常久了,他過去工作經驗,他大部分工作資歷,其實都跟美軍是有關的。因此我可能比很多人都還更直接親臨現場,到過這些所謂美軍們他們在台灣這些軍事基地內部,那時候我還非常非常小,但是有些印像是非常深刻。

  剛剛大致上的情況梓翔都已經介紹過了,如果你要去觀察或者説去了解一下到底美軍在當時,在台北,以台北為中心,他整個的,不管是軍事也好,或者説是文化教育層面,乃至於他在台灣外交系統,是怎麼樣去部署的?在台北市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主要幹道叫中山南北路,你從中山北路頭走到中山北路尾的時候,你幾乎就看到了在過去幾十年裏面,台灣軍政部門跟美方之間緊密合作的體系都沿著中山北路部署。包括早期的時候,當美國還承認在台灣國民政府的國際地位的時候,在台灣設有所謂的大使館,這個大使館也是在中山北路上面,所以沿著這條軸線一路從南往北走,你幾乎可以把這段歷史大致上面的建築物,跟它所有相關的各個面相的態樣都能夠看得見。

  當然它是一個冷戰結構的産物,一開始其實真正早期的時候,在1949年,當國民政府撤到台灣之後,其實美國一開始,包括輿論,包括官方,對蔣介石政府是非常嫌惡的,是不支持的,之後為什麼態度會改變?就是因為抗美援朝,就是這樣一個朝鮮戰爭發生,朝鮮戰爭發生之後確立了冷戰體系,美國人覺得很擔心,在當時已經建立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整個亞洲區域的影響力,所以在這個地方進行了所謂的冷戰部署,把台灣也納入冷戰架構裏面,台灣陸軍編制,北、中、南三個軍團,也都會有美軍顧問團跟所謂的美軍俱樂部,幾乎是一個劃外殖民地,你可以把這些地方都當做是,在當時國民政府在台灣蔣介石政府所掌控的體系之下的一個割讓區,美國人在這個地方不止享有治外法權,而且在治外法權運作之下,有一些區域是閒人勿進的,一般台灣人是進不去的,裏面跟外面一墻之隔,但是近乎兩個世界。我剛剛提到,因為我父親工作的關係,所以我有一些機會進到這個裏面。老實説,我小時候當然家庭環境是不好的,台灣那個時候不可能有太好的家庭環境,加上自己的父親不過是一個很低階的軍職官員。可是,因為有這樣地利之便,我比很多台灣在當時很有錢的小朋友,比較有機會吃到巧克力,吃到可樂、汽水,乃至於蘋果,這些都是在墻外是不可能享受到的,你就可以感覺到,當然今天也許覺得這些都沒有什麼,可是在當時來講,這些物資代表了一種,你可以大大跟你的這些朋友們炫耀的一種特權,所以那個時候所營造出來的氣氛,美國人是高高在上的,美國人是不可或缺的,美國人是當時台灣安全感的來源。所以台灣很多人在思考自己一個立場問題的時候,在情感、精神、意識上面是沒有辦法獨立判斷的,必須要依附在美國的架構體系跟思維之下。

  主持人:沒想到過去了這麼多年,童年的記憶的確是給唐先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難怪他對於當年美軍駐臺顧問團的情況這麼了解。接下來我們還想了解一下,美軍駐臺顧問團他們的生活狀況是怎麼樣的?因為我們看到在台灣媒體披露文章當中就説,一位曾經在美軍基地任職的當地人,他説比起那些當地的台灣人,他們的物質享受就好像是國王一樣。遊教授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真的是這樣嗎?

  遊梓翔:美軍來了之後,美軍等於把他們比較高的經濟水平,比較好的物質生活,等於帶到台灣來了,所以就形成一個重大的落差,所以剛才像湘龍説的,美國人到了台灣,感覺就像是不同的一個人,不同文化水平的一個人,忽然到了我們這個地方,我不敢説像國王,至少像貴族,等於來了一群貴族,這群貴族到了台灣來之後,等於發現台灣很多人開了眼界,原來他們的生活中是可以有冰箱,有電器,可以有這些好東西。所以當時他們對台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其中有幾個生活方式特別讓台灣人印象深刻,有一個就是他們住的地方,當時美國為了幫這群美軍顧問蓋房舍,蓋宿舍,所以就在陽明山,現在在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附近搞了一塊地,這塊地很大,十四公頃這麼大,蓋滿了美國式的別墅式的房子,等於是把這些美軍在美國,可能是在城市邊緣比較高級的郊區別墅型的房子整個移植到台灣,所以那邊有一大片這樣的房子,這樣的房子通常它的面積都很大,好像最少平均有兩百多平米,甚至三百平米的都有,這麼大一個房子,中間還有壁爐,台灣其實是個很熱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壁爐的,可是他們為了把美國生活經驗整個移植過來,這房子有壁爐,不止有壁爐,還有庭院,有的庭院比室內面積都還大,所以這整個就像是一個貴族集中的豪宅區。

  另外,他們這些美軍在台灣也需要娛樂,為了他們的娛樂,在很多軍營附近就蓋了俱樂部。在很多中山北路的周圍就出現酒吧,這些俱樂部跟酒吧也就充滿了美軍,那這些美軍忽然從他們的軍營,還有他們住的租界裏跑出來,本地台灣人就有機會跟他們親身接觸了,這群貴族,他不止身上穿的、戴的、用的,感覺比本地人好很多,住得比本地人豪華很多,出手也很闊綽,所以當時還有很多本地人覺得很多女孩子可能愛慕虛榮,都願意跟這些美國人交朋友,也激發了一些當時很多本地人不滿,中間糾紛也經常發生,例如説感情糾紛、私生子糾紛,甚至有一些強暴案件,強姦案件發生。 所以美軍在台灣數十年時間,確實在台灣的生活、文化、社會安定上造成了一定影響,而他們當時在台灣的生活用貴族來形容是毫不為過的。

  主持人:看起來當年這些顧問團裏的美軍在台灣生活是何等安逸和享受,難怪説他們像國王一樣。另外我們也想了解一下,當時台灣各界是怎麼來看待美軍駐臺顧問團這樣一個組織存在?而這個組織存在是不是也帶來了一些後續問題呢?唐先生。

  唐湘龍:當然是有一些社會問題,因為美軍駐臺時間相當久,如果只是早期十多個顧問團,那當然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那些編制都比較高,同時人數很有限。但是之後這些顧問團團員不斷擴大,同時散佈在北中南,那個時候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在台灣陸軍北中南三個軍團也都有美軍專業顧問,顧問的用意,意如剛剛梓翔所提到的,除了訓練,除了協調,除了各種彼此之間這種合作默契養成,以及教育在台灣的軍人使用美式武器之外,還有就是監督,因為他非常擔心當時蔣介石會在軍事上面會有一些冒進動作,破壞了他刻意希望維持的台灣海峽軍事上面的平衡,因為美國人當時對台灣地位思考是不包括目前所謂金門、馬祖這兩塊區域的,基本上海峽劃一條中線之後,希望蔣介石就乖乖待在這邊,那邊就通通不要管了,蔣介石在這方面又不願意乖乖就範,所以美國對於蔣介石來講,一直有一種,既需要想要控制,但是又不太有安全感的感覺。

  其實在美軍顧問團還有另外一塊是外界比較少了解的神秘部分,是屬於情報的部分,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這個美國中央情報局在當時,在台灣配屬其實是非常重要,非常強大的。在早期的時候,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時候,當然沒有現在非常先進的這种太空監控技術,衛星等等當然都沒有,那個時候所有監控單位都必須要就地利之便,以及借助於經驗,所以台灣在這個方面來講,在經驗,在地緣上面來講,就提供了美國中央情報局非常多便利,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對於整個中國,對大陸地區情報偵收,包括軍事動向等等,非常非常依賴台灣少部分的軍事基地。我剛剛提到我小時候進去這些基地,都是幾個大的山洞,挖空的山洞,山洞裏面密密麻麻都是這些通訊裝備,因為我那時候年紀非常非常小,他們也允許我進去。但是戒備是非常森嚴的,進去的人幾乎就是進到一個自己的位置之後,就是戴著耳機,長時間就在裏面進行監聽動作。到現在為止,都還是台灣軍方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樣一個情報單位,特別是通訊情報蒐集單位,都還在這樣子的位置上面。但是這些美軍在台灣之後,因為他們畢竟在台灣待了非常非常久,當然有一些文化層面的影響,有的在這地方娶妻生子,安居落戶的也有,但是更多的基本上面,隨著單位的調動,任務的指派,來來去去。也有的留下了一些非婚生子女,私生子,至於發生一些社會事件更不要講了,在北中南各地所發生的這種美軍強暴、騷擾等等這些事件,其實發生過非常非常多,但是因為美軍有治外法權的關係,所以造成台灣人對於當時美國人,有一種非常矛盾的情緒,一方面羨慕,覺得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是我們生活的奢侈品,這個墻裏墻外,一墻之隔的那種感受,即使不是天堂跟地獄,可是基本上你就可以覺得,它是兩個階級,兩個世界,那種所産生的羨慕感你是可以體會的。另外又發現墻裏面的出來到墻外面的時候,有時候不太把你當人看,發生事情的時候,大家沒有辦法受到公平對待,這些又會對於這些美國人那種傲慢,那種不把你當人看的感覺,又産生一種嫌惡感。

  主持人:聽起來當年美軍駐臺顧問團的確是對整個台灣社會産生了巨大影響,而且也是留下了一些後續問題。但是畢竟我們今天談起美軍駐臺顧問團這個名字,它已經是成為一個歷史了,所以接下來遊教授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就是這個顧問團後來又是在什麼樣情況之下撤離台灣的呢?

  遊梓翔:這段歷史其實有不少大陸朋友也相當熟悉,因為當時美國有一個新總統當選,叫做尼克松,當選年份是1968年,那這個1968年他當選之後,因為他身旁有一個國務卿叫做基辛格,當時他們就決定要改變原來美國冷戰的思維,也就是開始在兩岸之間要求取一個平衡了。當時這個思維出現之後,美國就開始考慮要改變原來駐軍台灣,然後來圍堵蘇聯,圍堵大陸的這個政策,所以當大陸跟美國決定在1978年,當時決定要建交的時候,1979年正式建交的時候,大家知道美軍在台灣歲月可能要劃上一個句點,美軍也就在1978年年底終止了一切的在台灣軍事的活動,然後在1979年4月,全部美軍撤出台灣,總共他們在台灣待了二十七年多,大約二十八年時間,這二十八年時間,存在在台灣一個階級,或是一個生活方式,或是一種文化形式,一夕之間從台灣撤離,對台灣民眾來説,有一個思想上的轉換,還有一個無法銜接的一個感覺落差,所以當時在台灣社會就引發了很多台灣民眾反省,也就是在這個狀況底下,台灣整個歷史跟文化發展走向了一個過去從未見到的方向。

  主持人:那麼隨著當年中美建交,可以説美軍駐臺顧問團也是正式開始離開台灣了,但是到今天,儘管他們撤離台灣很長時間了,我們想知道,如今台灣民眾又是怎樣看待這段歷史的?而且曾經作為美軍駐臺顧問團基地的現狀又是怎麼樣的呢?唐先生。

  唐湘龍:先講基地的現狀,大部分基地已經很難去從這個基地的外貌,或者説它內部的陳設使用,去追溯這邊曾經有大量美國人在這地方工作,在這個地方跟台灣一起操作軍事情報,乃至於一些涉外事務。這些建築物大部分都已經改作其它用途。
  可是美軍並不是因此就完全離開了台灣,固然之後因為美國對於兩岸政治態度改變,遵守了“一個中國”的原則,跟台灣之間開始進行全面性的政治跟軍事上面切割,可是畢竟美國長時間操作台灣,成為對抗中國的一個籌碼,這樣子一個態度其實並沒有什麼改變,特別是在美國這些比較保守派人士心中,所以他們之後不管是透過種種理由,還是繼續會提供台灣一些軍事,或者説裝備上面的一些協助,實質一些文化層面的影響,那個時候美軍顧問團以及之後的駐越美軍把台灣當做他們的銷金庫,消費場所,以及保障美國,美國本土安全利益的主要籌碼那段的歷史背景,台灣人到現在為止,大概不太會有人很認真去思索這段歷史對自己到底有什麼影響?

  主持人:通過今天兩位嘉賓的介紹,讓我們對於美軍駐臺顧問團當年在台灣的成立、發展,以及對台灣社會所産生的影響和留下的問題有了一個全方位了解。好,再次感謝兩位嘉賓介紹,謝謝!

  遊梓翔:謝謝。

  唐湘龍:謝謝。

  主持人:同時也非常感謝觀眾朋友收看這一期《海峽兩岸》,下期節目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