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食品添加劑成"替罪羊"凸顯制度缺失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5日 16: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濟南5月15日電(記者吳書光)近期,"牛肉膏""染色饅頭""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因"病灶"與其含有的一些添加物有關,一些消費者將矛頭指向食品添加劑,認為食品添加劑是"罪魁禍首"。隨著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大範圍使用,"什麼才能吃"頗令消費者頭疼。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確與食品添加劑有關,但應正確區分"食品添加劑"與"非食用物質",不能因"劑"廢食。一些專家表示,談"劑"色變沒有必要,建議有關部門加大科普力度,提升公眾有關食品添加劑的科學素養,同時完善食品添加劑相關檢測標準與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食品添加劑等於"毒藥"?

  "這裡的肉食、海鮮是不是添加了很多防腐劑?"濟南市民于曉華坦言在外聚餐時常擔心食品添加劑問題。她告訴記者,平常一般不出來吃飯,但超市中銷售的食品鮮有未加食品添加劑的,也很無奈。

  記者在山東濟南數家超市採訪時發現,從小麵包、榨菜、火腿到牛奶、果汁等幾乎所有的食品類商品都有添加劑,以一袋普通咖啡為例,其配料中明確標示出的有穩定劑、乳化劑、調味劑、抗結劑等4種食品添加劑。

  "現在吃什麼都得掂量掂量,商家沒有基本的誠信,不管什麼添加劑都敢用。"于曉華戲謔道,老百姓都快變成"老不信"了。

  儘管國家有關部門日前連續下發嚴查食品添加劑的相關通知,但由於食品添加劑知識匱乏,許多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存在一定程度的擔憂與不解,甚至談"劑"色變。

  "食品添加劑能有什麼好?"臨沂市民劉軍説,雖然自己並不清楚食品添加劑的準確概念,但包括色素、膨松劑在內的食品添加劑就不應該用在食品中,純天然的食品最好。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國家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圍和劑量,但超量使用和超範圍使用以及小作坊、小企業等亂添加屢見不鮮,種種亂象導致人們誤將食品添加劑比作"毒藥"。

  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

  衛生部最新發佈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共包含47種"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品種"。

  針對"非食用物質"與"食品添加劑"的區別,記者在濟南街頭隨機採訪了10位市民,令記者驚訝的是,所有受訪者均認為三聚氰胺、蘇丹紅和"瘦肉精"等就是食品添加劑,其危害很大。

  在查看上述名單後,記者發現其明確將"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與"食品中可能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區別開來,比如吊白塊、蘇丹紅、三聚氰胺等一度成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兇",其實是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而非食品添加劑。

  "現實生活中,容易將'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弄混,將三聚氰胺等導致的食品安全事故歸咎於食品添加劑濫用,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副院長吳茂玉表示,這種錯誤認識加深了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而食品添加劑本身應該説是好東西,其對食品工業發展的貢獻不可估量。

  山東營養學會副會長杜慧真也説,不應讓食品添加劑成為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等的"替罪羊"。

  據衛生部網站資料顯示,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因此,現代食品工業不能沒有食品添加劑。

  數位業內人士也認同食品添加劑不可或缺。杜慧真告訴記者,有了添加劑才會有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飯菜才得以延長保存時間、保存營養成分。

  業內人士也指出,只有國家公佈的,才能稱作食品添加劑,而且只要按國家標準使用,就不會有危害。

  "只要完全按照國家標準執行,食品添加劑就不會對人體産生毒害作用。"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馬文峰分析認為,若將食品添加劑一棒子打死,現代生活只能退回原始社會,雖然純天然的食品沒有添加劑,但易變質,進而易引發食物中毒,並且浪費糧食資源。

  制度缺失與技術不足急需進"補"

  業內人士肯定食品添加劑的地位的同時,也指出目前公眾缺乏食品知識,政府部門應從提高公眾科學素養著手,加大食品添加劑相關知識宣傳。另外,為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急需完善相關制度,規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

  記者注意到,衛生部公佈的47種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有25種物質在檢測方法一欄空白或者填"無"。22種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中,也有12種在檢測方法一欄空白或者填"無"。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的檢測技術相對落後,因此完善檢測方法迫在眉睫,只有形成完整的檢測體系,才能有據可循、有法可依,對違法犯罪分子起到真正的震懾作用。

  山東京魯律師事務所主任郝紀勇認為,衛生部門應參照國外的先進做法,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檢測方法,但應嚴格監督執行,不能只落實在紙面上。

  杜慧真説,在添加劑國標和檢測技術追趕世界水平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官員問責制,加大對非法企業的懲罰力度,真正做到以儆效尤,畢竟,民要以食為天。

  "對於食品安全監管,重要的是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突擊式、運動式的做法不可行。"馬文峰表示,相關部門應該有所作為,在加大食品添加劑知識宣傳的同時,規範食品標簽標誌,重點監管添加劑銷售與使用。

  針對懲罰力度弱,違法成本低等痼疾,郝紀勇建議通過修法加大懲罰力度,設定專門刑法罪名以確保食品安全。

  郝紀勇還認為,現實中各部門為利益執法,往往是馬後炮式監管,建議加大對相關部門的問責力度,對於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的相關人員,必須追究刑事責任,不能姑息。

  對於小作坊、小企業的監管,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應該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全面發佈食品安全信息資訊,健全食品企業誠信不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