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36條”落地一年大量民資仍觀望 亟待細則出臺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1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廣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5月13日消息(記者周晉竹)今天(13號)是國務院《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36條》落地一周年,但是“新36條”並沒有發揮出大家所期望的效果,大量的民間資本仍然處於觀望狀態。專家認為,除了操作細則尚需儘快出臺外,“國字頭”企業擠佔民資投資空間也要引起決策部門重視。

  2010年出臺的民間投資“新36條”13號落地整一年,儘管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公用事業領域、文化産業等,但過去這一年,民間資本似乎並沒有像國家計劃的那樣流入亟需資金的各種實體經濟領域。民營上市公司、北京科銳公司總經理韓明認為,對民間資本來説,新36條可操作性的空間較小。

  韓明説:“國家引導這些資金向基礎設施等産業投資也是正確的想法,但是引導起來是有難度的,主要是什麼呢?基礎設施等投資需要的資金量非常大,而且投資回收期很長,民間資本對這些不太看好。民間資本更多地在向房地産集中。”

  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認為,新36條對打破行業壟斷、放寬准入門檻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陳永傑説:“民間資本是大概念,大到現在幾百億上千億的民營企業,小到個體工商戶,民間資本的發展,大的就要推動他進入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壟斷行業。現在我們了解到一些民間資本進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些是很賺錢的,其實比房地産賺錢,以前這些領域他們進不去,特別是一些地方發展基礎設施時,他們資金有限,就要引進民間資本進來,把設施建完,地方政府一方面還錢,另一方面給他們創造一些投資的機遇。”

  “新36條”雖然願景美好,但限制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等市場准入障礙仍然比較普遍,涉及電力、鐵路、石油、金融等領域的高門檻依然存在,更別提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資料顯示,新36條發佈一年以來,民間資本進入軍工、金融等領域的數量十分“可憐”,進入“國字”領域的幾乎為零。陳永傑表示,這和有些部門並沒有出臺與“新36條”相配套的細則有關。

  陳永傑説:“新36條出臺,有些部門制定了配套的措施,有些在制定過程當中,有些還沒有反應。在民間投資這個問題上,一些部門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是偏差的,你比如説,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重要的行業,但是國家又提出,將國有資本向涉及國家安全和關鍵領域集中,這兩個政策拿下來的時候,有的部門就偏向後者,在具體管理上,他們覺得要支持大的國有企業。”

  地方政府一説投資就找“國字頭”的固定思維模式讓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也充滿憂慮,在他看來,這實際上是擠佔了民間資本的投資空間,儘管今年1到4月份,民間資本佔到固定資産投資的52%以上,但實際上大量民間資本仍然找不到出口,保育鈞建議,政府應該加大督查,及早制定相關實施細則,為民間資本的進軍實體經濟創造環境。

  保育鈞認為:“現在民間資本到底有多少是個迷,我看到至少有20萬億到30萬億,把這些資本用起來,就看我們的本領了,有沒有這個氣量。民間有資本,也願意投資,就是要給它創造這個環境。投資主體應該是企業,不應該是政府,企業當中應該是民營企業為主,政府不能再充當投資的主體了,這樣搞下去就成了計劃經濟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