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驚天動地鑄雄師 記創建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0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南昌5月12日電  (記者胡錦武)84年前的8月1日淩晨,中國共産黨人用南昌城中的稠密槍聲,向世界發出了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宣言。

    1927年8月1日發生的一切,已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的永恒。

    由陳毅元帥手書館名的八一起義紀念館,坐落在南昌繁華的中山路上。走進八一起義紀念館,風雲際會的歷史時刻奔涌而來。一件件革命者使用過的實物、一幅幅精心雕鐫的壁刻畫、一幕幕通過多媒體手段再現歷史的場景,讓人們回到那段驚心動魄的燃情歲月……

    1927年春夏,由於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先後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

    在革命遭受嚴重挫折的極為嚴峻的形勢下,要不要堅持革命?如何堅持革命?這是擺在中國共産黨面前的兩個帶根本性的問題。黨以武裝起義的實際行動,對此作出了初步而又明確的回答。

    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成立了政治局臨時常務委員會,決定以革命的武裝反抗反革命的武裝。7月20日至24日,駐武漢的中共中央在認真分析研究敵我雙方和各派政治力量的態勢後,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並組織以周恩來為書記,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為委員的前敵委員會,領導起義。

    1927年8月1日淩晨2時,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起義部隊2萬餘人向駐在南昌城內的敵軍發起攻擊。經過數小時激戰,全殲守敵3000余人,佔領南昌城。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用血與火的語言,宣告了中國共産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起一面革命武裝鬥爭的旗幟,標誌著中國共産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南昌起義後的第六天,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這次後來被稱為“八七會議”的會議雖然因環境險惡,只開了一天,卻在中國革命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特別是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是從大革命失敗的血的教訓中得出的重要論斷。

    “八七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此後不久,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內,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開始討論秋收起義的計劃,由毛澤東任書記的前敵委員會也隨即成立。

    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向長沙進擊。由於當時革命形勢已處於低潮,敵強我弱,加上起義軍缺乏作戰經驗,作戰受到嚴重挫折。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決定起義軍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進入江西,沿羅霄山脈南移。

    1927年9月29日,起義部隊行至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毛澤東對部隊進行整編,將部隊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並確定了黨組織建在連上這一“黨指揮槍”的原則。

    羅榮桓元帥曾在回憶中談道:“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及其後的廣州起義和全國其他地方黨領導的一系列起義,為後來建立和發展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建立人民軍隊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革命的必然要求。”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友良説,從八一南昌起義到秋收起義再到三灣改編,正因為很快形成了武裝鬥爭和軍隊建設的一系列原則方法,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紅色的革命之火才能歷經曲折而不滅,最終在22年後奪取全國政權,創建新中國。

    打響中國共産黨領導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那一天,被確定為人民軍隊的誕生日——八一建軍節。

    從當年的幾萬人起義隊伍到今天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從當年的土槍土炮、大刀長矛到今天的機械化、信息化裝備,背負著民族的希望,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84年來的一次次歷史性跨越中,實現著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聲  音】

    “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7日,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發言。

    【追  尋】

    陳之琰:八一起義最高領導人周恩來只有29歲,參加起義的將領平均年齡33.9歲。能與國家命運聯絡得如此緊密,是那個年代青年的幸運。    

    陳譞懿:睹物思人,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有些東西,可以比時光還強大,可以比歲月還堅定,比如信念,比如夢想。

    汪晶晶:把革命精神發揚在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不是口號,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