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川今日公祭 被災難覆滅的城市憧憬明天(組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2日 08: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

羌族風格的商業步行街是新北川的中軸線。

居民小區帶有濃濃的羌族風格。

整修一新的羌寨關係著未來旅遊大業。

老縣城成了地震博物館,參觀的人很多。

  北川是地震後唯一異地新建的縣城 最高峰時建設者達到3萬人

  重建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比震前跨越20年 欲依靠工業旅遊吸納就業

  地震過去了3年,63歲的北川居民張玉和搬進了位於新縣城的家,這是一套三室一廳的嶄新住房。“有了家,人生才能有新的開始。”張玉和説。

  據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2008年5月12日,短短80秒強震,整座縣城和5個鄉鎮被夷為平地,近2萬人遇難,2.6萬人傷殘,14.2萬人無家可歸。北川成為傷亡人數最多、財産損失最大、重建任務最重的極重災區,直接經濟損失達585.7億元。

  地震3週年之際,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已經崛起。

  2008年5月12日 傾城之災

  38人的麻將室只跑出來4個

  昨日,記者從北川縣委宣傳部獲悉,今天北川將在老縣城舉行公祭。地震後,每年的春節、清明和週年紀念日,北川人都會自發來到老縣城祭奠在地震喪生的親人。

  老縣城曾是一個風光秀美之地,位於大山環抱的峽谷之中。大地震發生時,山崩地裂,垮塌的山石埋掉了半個縣城。而每一個倖存的北川人都有一個驚心動魄的逃生故事。

  今年63歲的張玉和是北川的一名老居民,2008年5月12日下午,張玉和正和幾個朋友在打麻將,當時9間麻將室裏一共有38個人。

  地震來臨時,有幾個人拼命往外跑,剛跑到屋外,上面的房子塌下一層,幾人頓時被埋了進去。“我當時如果跑快一點,也完了。”

  驚呆了的張玉和跌倒在地,怎麼也爬不起來。街道上的房屋紛紛倒塌,馬路上瀰漫著灰塵,“跑出來是死,不跑出來也是死,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活下來的。”打麻將的38人中,只有4人逃過劫難。

  從百萬富翁到社保生活

  1995年,張玉和離開農村,到北川老縣城買了一套房子,開始經營副食品批發生意。他在老縣城做了10年的副食品生産,地震發生前,他擁有兩套房子和兩間鋪面。

  張玉和説,當時生意十分紅火,一年可以賺十多萬元,老縣城裏30多家餐館都是他的客戶。但突發的地震掠奪了他的全部財富。地震埋葬了他50多萬元的貨物,包括兩噸多菜油和兩噸多白酒,而就在2008年的5月12日早上,他還買了一套新沙發回家。

  算上貨物和房子,他一共損失了約200萬元,其中有18萬多元的欠款再也收不回來了。他所剩的財富是銀行裏的5000元存款。

  如今,張玉和靠社保生活,一個月560元,要養活他和老伴。為了補貼家用,他外出當小工掙錢。

  因一場地震經濟狀況完全改變的北川家庭還有很多。

  成都人小張是嫁來北川的。2008年5月,她家拆掉了以前的2層樓房,準備在原址上蓋一棟6層的房子,剛把鋼筋和水泥等拉來,地震就發生了,所有的材料款都沒了。

  2008年5月13日至2010年12月18日 板房歲月

  板房區裏一住兩年多

  地震後的3年,倖存的北川人走過一段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

  獲救後,張玉和被接到了綿陽體育館,與幾萬災民一起生活。他一連吃了20多天的方便麵,度過了一段最困難的時期。此後,他住過帳篷、臨時板房。最後,他和許多災民一起,被安排住進了距離北川縣城約50公里的永興板房區,一住就是兩年多。

  張玉和説,一家人住在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板房裏,板房裏的設施雖然簡陋,但待遇不錯,所有的水電費、電視費都不用掏錢。

  老縣城被毀,重建工作繁重,本地倖存居民和大量的援建者首先面對的就是住和吃的難題。

  距離北川新縣城僅有10公里的安昌鎮成為一個理想的居住地,地震中這裡僅是輕微受損。地震後,北川縣委、縣政府,還有眾多職能部門搬遷到了這裡。

  公務員們第一項工作就是四下租房子辦公。由於都是自行租房,兩年過去了,有的部門都不知道別的部門在什麼地方辦公。

  大量外來人員涌入,使曾經異常偏僻的安昌鎮商鋪食肆林立。當地的酒店裝修一新投入營業,每日的房價超過百元。一碗米粉的價錢漲到了5元,一籠包子需要4元。綿陽的房地産商還專門派人到安昌鎮派發傳單。

  幹部幾乎沒有假日

  熊英是北川新縣城工程建設指揮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地震後,熊英的工作變得異常忙碌。

  地震後,北川一直是媒體聚焦的地方。3年裏,熊英接待了不計其數的媒體記者,其中包括上千名外國媒體記者,有時候,她一天要接待十多批記者。

  5月8日,溫總理來到了北川。他馬不停蹄地參觀了老縣城和新縣城。熊英説,在新縣城裏,溫總理親切地向大家揮手,並來到北川中學和住宅小區參觀。“溫總理十分和藹,到很多地方都是走路,他要仔細看一看新北川。”

  熊英説,3年來,北川所有的幹部都十分辛苦,幾乎沒有節假日。今年以來,她更是沒有休息過一天。3年的生活,忙碌,漂泊。3年裏,熊英住過老鄉的房子,睡過辦公室、板房,在安昌鎮、綿陽市都曾安過家。

  2009年6月8日至2010年9月25日 異地重建

  最高峰時建設者達3萬人

  老縣城變成了廢墟,異地重建成了新北川最現實的考量。

  地處山區的北川很難找到一塊安全的平地。北川新縣城最終選址安縣黃土鎮一片開闊的平地。隨後,行政區劃調整,安縣黃土鎮、安昌鎮等地併入新北川縣的版圖。2009年6月8日,山東省援建北川新縣城的項目全面開工建設。2010年9月25日,山東省援建北川新縣城項目和委託山東承建項目全面竣工,並整體移交。

  新縣城的建設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黃土鎮6個村農民的徵地和拆遷補償。北川抽調了100余名幹部,短短兩月基本完成首期啟動項目範圍內的徵地拆遷工作。“拆遷工作創造了一個奇跡。”熊英説。

  新縣城的建設速度驚人,最高峰時建設者超3萬人,1年多時間,一座現代化新縣城就誕生了。

  建築設計出自名家之手

  如今,新縣城已經成為整個川西地區的地標。

  新縣城規劃人口7萬,建設用地7平方公里。新縣城首期啟動項目206個,總投資約110億元,其中,山東省援建項目64個,投資約46億元。北川自建項目146個,投資約60億元,其中徵地拆遷安置項目約30億元。這筆錢有一部分是中央財政的撥款,也有融資和銀行的貸款。

  在選址上,北川新縣城遠離地震斷裂帶,建築工程普遍按照7度設防標準建設,學校、醫院等重要設施按照8度設防標準建設。建設期間,新縣城匯聚了上千名規劃大師。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和抗震紀念園等建築的設計出自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崔愷、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深圳建築設計研究總院院長孟建民等大師之手。

  搖號分房的日子

  房子建好了如何分配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難題。經過38次研究討論,41次修改完善,制定出臺了4個配套政策,所有的安置房通過搖號分配。

  根據分配方案,在老縣城有房子有戶口的居民,可享受最優惠政策,人均30平方米以內按每平方米600元計價,超出部分按照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成本價計算。一般三口之家,可分到80多到100平方米的房子,需支付七八萬元。

  在老縣城有房子沒戶口的居民,按照人均30平方米以內每平方米800元計價,超出部分按照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成本價計算。在老縣城有戶口沒房子的居民,可以按照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成本價購房。

  熊英屬於有戶口沒房子,下一步要想住進新縣城,她需要按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成本價購房。“一套房子需要20多萬元,家裏在地震中遭災損失很大,現正發愁錢從哪來呢。”

  為了幫助當地居民購房,北川還出臺了政策,每一戶家庭可以在當地信用社申請5萬元的3年期免息貸款。

  “對於無戶口也無房産的居民,現在還沒辦法考慮。”熊英説。

  2010年12月18日、23日,臨近地震後的第三個春節,第一批北川居民終於有了新家。

  2011年春節至今 新城生活

  新社區裏不許養雞養豬

  遠離了大山,住在一個全新的現代化社區裏,城市管理成為新北川要面對的課題。

  熊英説,新縣城建成後,開展了很多主題教育活動。工作人員還深入到社區給老百姓講禮儀,推行門前5包。去年7月,北川誕生了一個新的管理部門城管局。城管每天要外出巡查,檢查評比。

  老李兩口子是在今年春節後搬進新縣城的。傍晚時分,他們在北川新縣城的馬路邊擺了一個小攤子,賣水和煙。老李家一共5人,屬於在老縣城有房子有戶口,通過搖號,他家搖到了兩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

  在老縣城,老李家有幾分菜地,他每天的生活是擺擺攤、種種地。自從搬進新家後,老李的生活方式就完全變了。如今,老李每天早晚會到小區裏散散步。

  新的生活方式也帶了新壓力。現在老李一年要交300元的物業管理費,一個月的水、電、煤氣費要幾十元。以前家裏還養幾頭豬,種些菜,現在吃肉、吃菜都得掏錢買。在新縣城的社區裏,養雞和養豬是不允許的。

  心理重建路途更長

  在大地震中,北川傷亡慘重,家庭保持完整的不到10%。

  熊英説,媒體常報道北川重建家園,好像從表面上來看,大家已經從災難中走出來。但坦白説, 人們的心理狀態很難調整過來。“3年這麼短,不可能忘掉。北川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忘掉這件事。”

  2008年12月,在永興板房區工作的一名警察和在擂鼓鎮板房區北川農業銀行一位工作人員領取了結婚證,兩個曾失去親人的人走到了一起。“有些人質疑,對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人們再結婚表示不可理解,其實這也是忘掉痛苦的一種方式。”熊英説。

  在業餘時間,消遣也是一種忘卻的方式。“有時候人們會喝點酒,或是打打麻將,放鬆放鬆。”

  北川縣委的一名工作人員稱,他最期待的事是重建快點過去,人們能儘快過上平靜的生活。

  新北川新未來

  有了家園還要有工作

  依靠工業旅遊吸納就業

  居民有了家園之後如何謀生,如何維持現在的生活成為重建之後當地政府面對的一道考題。依靠工業項目吸納就業人口成為現實選擇。

  解決北川人的就業,首先是依靠工業。在新縣城裏,配套建設了北川—山東工業園和農業産業示範園,目前已經有33家企業簽訂了進駐協議,已設立企業17家,協議總投資19.54億元。

  工業園區就建在新縣城的一側,園區裏道路寬闊平整,兩三層高的廠房依次排列,從規劃和建設上來看,與許多大城市的工業園比毫不遜色。

  山東人馮增軍是前來投資的老闆之一,在工業園裏,他總共投資2.2億元建了兩個廠,一間虹源科技公司,一家原漿啤酒廠。

  馮增軍説,來到北川辦企業,是響應政府的號召,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同時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考量。虹源科技公司主要為長虹生産電視配件,還有配件遠銷到廣東、青島等地。原漿啤酒廠于昨天投料試産,主要是面對綿陽和成都等地銷售。“估計一年的利稅有三四千萬元。” 企業開辦起來,馮增軍還在當地招了180名工人,“普通工人拿計件工資,一個月的工資從1500元到2500元不等。”

  工業園內還建設了一家北川維斯特現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總投資約1.8億元,主要從事高山水果蔬菜的深加工,建成後將直接帶動北川産業基地發展,可直接和間接帶動1萬多人就業。

  除了發展工業之外,以旅遊業為龍頭的服務業也是北川大力發展的方向之一。唐家山堰塞湖、老縣城地震遺址、尋龍山和九皇山景區、吉娜羌寨、新縣城將成為北川新的旅遊點。今年4月,新縣城步行街正式開業,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熊英説,目前的商鋪可以吸納幾千人就業。

  對於北川的未來,張玉和充滿了希望,“現在縣城裏人氣還不是很旺,主要是一些想前來做生意的人找房子住,再過5年,等到商品房大面積地建起來,外地人多起來,這裡就會旺起來的。”

  1歲多的張思遠坐在推車裏,被奶奶推著散步,他是地震後出生的一代。張思遠活潑好動,不停地啃著手指。在爾瑪小區裏,像他這樣地震後出生的孩子有很多,他們是新北川的未來。

  鏈結

  目前,北川全縣45561戶農村永久性住房重建已全部完工,其中11823戶、30484名因災失地農民都已得到妥善安置;11499戶城鎮居民住房重建已全部開工,完工10614戶。醫院、學校、敬老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比震前跨越20年。